冯巧
,
张亚轩
,
张延辉
,
韩未利
,
夏志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4.004
在水溶液中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前端聚合参数、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检测了水凝胶对水体中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凝胶的吸水性能明显优于均聚物(聚丙烯酸(PAC)),当丙烯酸(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摩尔比为5∶5时,水凝胶饱和溶胀比最大,达到577 g/g,约为PAC的3倍.与吸附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相比,水凝胶吸附碱性品红的能力更强,当n(N)∶n (NVP) =7∶3时吸附量最大,为539 mg/g;共聚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溶液pH升高有利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相对于溶液聚合,前端聚合法制备的产物单体排布序列更均匀.
关键词:
前端聚合
,
丙烯酸
,
N-乙烯基吡咯烷酮
,
水凝胶
,
有机染料
,
吸附
冯巧
,
夏志伟
,
张亚轩
,
韩未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5.026
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多壁碳纳米管(PNIPAM/MWCNTS)复合水凝胶,对产物的微观形貌、温敏性、力学性能和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NIPAM/MWCNTS复合水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MWCNTS的加入不影响水凝胶的低临界转变温度,随MWCNTS含量增加,水凝胶吸水能力降低,力学强度显著提高,当MWCNTS的含量由0%增至10%时,水凝胶的压缩强度从88 kPa增加到666 kPa.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
碳纳米管
,
复合水凝胶
,
前端聚合
,
药物缓释
,
力学性能
胡慧萍
,
陈启元
,
尹周澜
,
张平民
,
叶露升
,
郭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TG分析法研究了未活化与机械活化闪锌矿在氧气氛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400~873 K之间,机械活化闪锌矿的剩余质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未活化闪锌矿则表现为热质量损失.用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重量分析法分别对机械活化闪锌矿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机械活化闪锌矿球磨一定时间后,其比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晶格畸变率增大,晶块尺寸降低,且机械活化闪锌矿中的单质硫磺含量极低,可忽略不计.机械活化和未活化闪锌矿在TG曲线上的表现主要与晶格畸变率增大和晶块尺寸降低有关.
关键词:
TG分析法
,
氧化行为
,
闪锌矿
,
机械活化
,
晶格畸变
李猛
,
刘晶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飞灰中未燃尽炭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建立了表征未燃尽炭的饱和簇模型,讨论了该簇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汞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出吸附能,并做出了相关的实验解释.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以及筛选合适吸附剂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未燃尽炭
,
簇模型
,
吸附
朱子宗
,
张丙怀
,
邱贵宝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高温熔滴炉模拟高炉滴落带,研究未燃煤粉(UPC)对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过程中钛渣的形成和滴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料层中UPC还原TiO2生成的TiC、TiN等极易粘附在焦炭表面,从而改变了渣、焦的界面性质,这有利于炉渣的滴落.随着料层中UPC量的加大,高钛炉渣滴落量增加,但是对于普通炉渣却得到相反的结论;②滴落渣的粘度均低于攀钢现场渣的粘度,但随着滴落渣中碳含量的加大,炉渣粘度增加、熔化性温度升高.
关键词:
高炉
,
未燃煤粉
,
高钛炉渣
钢铁
介绍了马钢全新的达涅利先进12 m半径2流大圆坯连铸机.达涅利拥有的工艺诀窍和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保证了其成功投产并给马钢提供了为用户服务的有效工具.圆坯的产量和质量指标达到设计值,意味着达涅利的技术能保证圆坯浇铸管理简便,可在每个工艺阶段对连铸机进行全面控制.
关键词:
圆坯连铸机
,
高质量
,
控制
屈文麒
,
刘晶
,
袁锦洲
,
刘洋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研究了NO对飞灰中未燃尽炭吸附汞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含有NO的未燃尽炭固体表面簇模型,计算得到了单质汞在含有NO的未燃尽炭表面的不同吸附位、吸附构型和吸附能.不同吸附方式中,NO平行吸附在未燃尽炭表面时最稳定.NO对单质汞在飞灰未燃尽炭表面的吸附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与烟气中NO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一氧化氮
,
未燃尽炭
,
吸附
,
飞灰
李述体
,
江风益
,
范广涵
,
王立
,
莫春兰
,
方文卿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3.017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几个以MOCVD技术生长的蓝带发光差异明显的未掺杂GaN外延膜和GaN:Mg外延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掺杂GaN薄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蓝带发光与薄膜的结晶品质密切相关.随未掺杂GaN的蓝带强度与带边强度之比增大,GaN的卢瑟福背散射/沟道谱最低产额增大,X射线双晶衍射峰半高宽增大.未掺杂GaN薄膜的蓝带发光与薄膜中的某种本征缺陷有关.研究还表明,未掺杂GaN中出现的蓝带与GaN:Mg外延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发光峰的发光机理不同.
关键词:
薄膜光学
,
GaN
,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
,
X射线双晶衍射
,
光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