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伯洪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6.017
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由于轻质和高冲击损伤容限而在防弹装甲设计及制造中逐渐得到应用,如人体防弹衣和车辆防护装甲.但是尚无较好的方法直接计算复合材料防弹特性,其中困难在于复合材料弹道冲击过程中的应变率效应和冲击破坏机理至今没有被揭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建立复合材料增强相(即织物)防弹特性计算方法.提出基于纤维力学性质应变率效应的织物弹道冲击破坏分析模型,计算不同面密度织物靶体在弹道贯穿过程中的弹体剩余速度,由此反映靶体防弹特性.用本文中提出的简单算法预测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在靶体厚度不大时极为接近,而且也有可能将其扩展到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防弹性质的计算.
关键词:
织物
,
弹道贯穿
,
应变率
,
破坏准测
顾伯洪
,
徐静怡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3.017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相比于层合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因而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用钢芯弹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弹道贯穿测试,得到弹体的入射速度和剩余速度,并考察侵彻破坏模式.目前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性能计算主要建立在连续介质假设上,从真实细观结构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性能尚有一定难度,用三维结构复合材料的纤维倾斜模型在准细观结构层次上分解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就其中的一块倾斜单向板作弹道侵彻有限元计算,由弹体动能损失得到贯穿整个复合材料靶体后弹体的剩余速度.有限元计算及与弹道测试结果的比较证明在准细观层次上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性能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纤维倾斜模型
,
有限元
,
弹道侵彻与贯穿
陆振乾
,
吴利伟
,
孙宝忠
,
顾伯洪
复合材料学报
针对传统个体防护材料刚硬、限制人体活动的缺点,设计了2种柔性复合材料:剪切增稠液(STF)和硅橡胶填充经编间隔织物(WKSF)柔性复合材料,并对其冲击性能进行研究.WKSF具有上、下两个表层和间隔丝构成的间隔层,在其间隔层中加入STF和硅橡胶2种柔性材料.STF采用将纳米SiO2分散于聚乙二醇(PEG)中制成,硅橡胶采用硅胶和固化剂混合而成.采用流变仪对STF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采用Instron落锤冲击仪对WKSF及其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进行测试.实验表明:STF在达到临界剪切速率后出现剪切增稠现象,纯织物的冲击过程可分为弹性、平台和压实3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平台阶段;经填充后所制成的2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过程与纯织物明显不同,其载荷-位移曲线呈线性;加入硅橡胶的复合材料刚度较大,没有应变率效应;加入STF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性能和明显的应变率效应.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
剪切增稠液
,
硅橡胶
,
柔性复合材料
,
冲击性能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钟学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6.026
钨渣用硫酸分解浸出, 浸出液经铁屑还原后用0.20%伯胺N1923萃取分离钍, 再用4.0%伯胺N1923萃取富集钪, 接着用硫酸洗涤负载有机相分离稀土和铁、过氧化氢洗涤分离钛、盐酸反萃取钪获得氯化钪溶液. 用叔胺N235萃取从氯化钪溶液中进一步分离铁, 分别用氨水和草酸依次沉淀钪, 最后灼烧草酸钪获得氧化钪, 其纯度为90%, 收率为82%.
关键词:
氧化钪
,
伯胺
,
萃取
,
钨渣
冯文坡
,
祁元明
,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038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 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 以Ca(NO3)2·4H2O、(NH4)2HPO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 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 采用FT-IR, XRD, 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 研究了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阿拉伯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 随阿拉伯树胶含量的增加,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 结晶度降低; 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 阿拉伯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 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collagen-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
gum Arabic
,
effects
冯文坡
,
祁元明
,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038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3)2·4H2O、(NH4)2HPO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可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了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随阿拉伯树胶含量的增加,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阿拉伯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
阿拉伯树胶
,
影响
康苏媛
,
张庆
,
白桦
,
王超
,
吕庆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0422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检测儿童蜡笔中苯胺等9种芳香伯胺的方法.先用正己烷除去蜡笔中的烷烃类物质,再以甲醇为提取剂在室温下超声提取两次,提取液经过浓缩后与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在70℃下反应30 min,将反应后的溶液通过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收集,然后采用HP-5M色谱柱分离,并用质谱进行检测.采用该方法成功地实现了9种芳香伯胺的分离检测.对于不同的芳香伯胺的定量限为5 mg/kg,实际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6.02%~102.43%.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以用于蜡笔中芳香伯胺的实际检验.
关键词:
固相萃取
,
气相色谱-质谱法
,
芳香伯胺
,
蜡笔
张鸣镝
,
曹楚南
,
林海潮
腐蚀学报(英文)
测量了铁在自腐蚀电位下,在添加与未添加伯胺缓蚀剂的1mol/L HCI溶液中的阻抗谱。结果表明,随着伯胺碳链增长,阻抗谱将出现高频时间常数;随着添加的十二胺(DDA)浓度由低到高的变化,高频时间常数经历了从没有到出现,继而消失的过程。本文用三电层的观点分析了伯胺在盐酸溶液中的吸附行为,从而较好地解释了高频时间常数出现与消失的原因,并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
关键词:
缓蚀剂
,
impedance
,
iron
,
adsorption
,
acid
冯文坡
,
祁元明
,
汤克勇
复合材料学报
以硝酸钙、磷酸氢二铵、酸溶胶原和阿拉伯树胶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Col-HA/Gum A)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与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吸水性、酶降解性及急性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中无机相主要是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这种羟基磷灰石均匀地分散于胶原一阿拉伯树胶所构成的复合体中,形成了新的界面.力学性能、吸水性能、酶降解性及急性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是一种颇有前途的骨组织替代材料.
关键词:
原位合成法
,
胶原
,
羟基磷灰石
,
阿拉伯树胶
,
复合材料
,
骨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