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飞
,
成钢
,
杜玉松
,
马垒
,
陈伟
,
耿胜董
,
张跃强
,
顾正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x(Co21Cu79)100-x(x=0,4,8,9,12,14)颗粒膜.XRD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Dy将促进CoCu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此外Dy元素还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磁电阻测试发现:随着Dy含量的增加,Dyx(Co21Cu79)100-x薄膜的电阻逐渐增大,而薄膜的巨磁电阻(GMR)值先升后降,当退火温度Ta=425℃时,Dy4(Co21Cu79)96薄膜的GMR值达到最大,为-4.68%.薄膜的磁滞回线表明:矫顽力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随Dy含量的增加,却单调减小.
关键词:
GMR效应
,
Co-Cu颗粒膜
,
掺杂
,
热处理
,
磁性能
李林
,
成钢
,
马垒
,
杜玉松
,
武小飞
,
饶光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1.010
复合靶以Fe,Co,Ag和Gd按一定比例组成,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dx((Fe83Co17)55Ag45)100-x(x=0,3.5,5.0,6.5,8.0,9.5)颗粒膜.在室温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四探针电阻测试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研究Gd的掺入以及不同退火温度对颗粒膜显微结构、巨磁电阻效应(GMR)和磁性能影响.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形成了以Ag(111)和FeCo(110)组成的合金结构,且增加稀土Gd的掺入量能促进薄膜基体中FeCo与Ag的相分离.磁电阻测试结果发现:不同成分的cdx((Fe83Co17)55Ag45)100-x(x=0,3.5,5.0,6.5,8.0,9.5)薄膜样品均随着退火温度升高以及稀土Gd含量增加,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饱和场逐渐降低,当x=5.0、退火温度250℃时,Gd5.0((Fe83Co17)55Ag45)95.0薄膜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GMR值为-14.8%.Gd掺杂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的矫顽力较小,矩形比随G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认为Gdx((Fe83 Co17)55Ag45)100-x薄膜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
关键词:
颗粒膜
,
巨磁电阻效应
,
Gd掺杂
孙逸哲
,
成钢
,
马垒
,
李林
,
潘旷
,
顾正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Prx(Fe100-xCox)100-JCu多层膜,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Pr有促进FeCo、Cu的相分离的作用,热处理提高了薄膜的结晶度;巨磁电阻(GMR)效应测量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退火温度下,随着Pr掺杂含量的增加,薄膜的GMR值呈急速下降趋势;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巨磁电阻效应GMR呈现出先增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矫顽力随之升高,并可在在550℃时达到4.0437×104 A/m.
关键词:
(Fe100-xCox)/Cu多层膜
,
稀土Pr掺杂
,
巨磁电阻效应
,
电磁性能
陈伟
,
成钢
,
武小飞
,
马垒
,
耿胜董
,
顾正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Fe83Co17)xAg100-x(x=40,45,50,55,60)颗粒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四探针方法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Fe83Co17)55Ag45颗粒膜沉积态及真空退火后的结构、巨磁电阻效应(GMR)以及磁性能.磁电阻测量表明:当x=55时,厚度为400 nm的制备态薄膜样品(Fe83Co17)55Ag45的GMR值最大,为-8.1%;XRD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83Co17)55Ag45颗粒膜的微结构发生了演变,导致(Fe83Co17)55Ag45颗粒膜的GMR值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150℃达到最大值,其值约为-8.3%;(Fe83Co17)55Ag45样品的磁滞回线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矫顽力逐渐增大.
关键词:
颗粒膜
,
微结构
,
巨磁电阻效应(GMR)
,
磁滞回线
马垒
,
刘仲武
,
曾德长
,
钟夏平
,
成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n-Si (100)衬底上制备了CoxC100-x(x=2.5~50,at%)颗粒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形貌、磁性能和巨磁电阻(GMR)效应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态的Co-C薄膜为非晶结构,且表面光滑、颗粒尺寸及膜厚度均匀;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Co成分在300℃逐渐开始晶化,400℃基本晶化完全,500℃度的时候膜层开始出现裂纹;拉曼光谱显示制备态薄膜为类金刚石(DLC)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包埋在碳基薄膜中的Co掺杂纳米颗粒以单质形态存在,没有Co的碳化物出现,且Co掺杂没有促进碳膜的石墨化,Co-C纳米复合薄膜组成了一个互不相溶的金属/绝缘体体系;磁性能测试显示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与Co的含量和颗粒的晶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磁电阻测量结果表明Co2.5C97.5薄膜具有高达36%的正GMR效应,GMR效应遵循输运通道的转变机制.
关键词:
颗粒膜
,
DLC膜
,
GMR效应
,
磁控溅射
马垒
,
顾正飞
,
袁乐
,
赵家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XRD、SEM和电阻应变片等方法研究了Tb0.3Dy0.7(Fe1-xPtx)1.95(x=0.00,0.02,0.04,0.06,0.08)合金的微结构和磁致伸缩特性.结果表明:当Pt含量x≤0.06时,合金为具有立方MgCu2型结构的Laves单相,Pt置换Fe导致合金相的晶格常数α线性增大;磁致伸缩系数λ随Pt含量的增加不断减小,随外磁场(H≤500mT)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当合金在950℃退火4 h,可获得较好的磁伸缩性能.在x=0.08时,合金中出现微量第二相Fe3Dy,证实Pt在Tb0.3Dy0.7Fe1.95合金中的最大固溶度小于5at%.
关键词:
Tb-Dy-Fe合金
,
热处理
,
磁致伸缩
,
立方Laves相
,
显微组织
刘涛
,
马垒
,
周良
,
赵世谦
,
成钢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XY1510300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了Fe51 Pd49纳米颗粒膜,将其在500 ~7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利用场发射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热处理时间、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热处理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薄膜由面心立方(fcc)相向面心四方(fct)相转变,fct相的衍射峰逐渐增强,薄膜产生的孔洞随之扩大,膜面由制备态的连续分布转变为不连续的类岛状,并产生了分层,其矫顽力、剩磁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29 T,0.94.降低热处理温度至550℃,进行3h的热处理后发现样品也能进行充分的fcc-fct相转变,矫顽力也能达到0.29 T,剩磁比为0.90.本研究有效降低了FePd合金的相转变温度.
关键词:
FePd薄膜
,
磁记录
,
磁控溅射
,
磁性能
苏宗涤
,
王书暖
,
冯仁发
,
周建明
,
史淑梅
,
王斌
,
朱耀银
,
李支文
,
黄忠甫
,
刘建峰
,
戴能雄
,
王豫生
,
张本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43
通过分析和计算锕系核裂变截面和全套中子反应截面获取了一组锕系核的裂变位垒参数.在此基础上, 广泛收集实验裂变位垒参数, 通过比对和评价, 推荐了本组的129个核素(109Cd-255Fm)的实验裂变位垒参数.此外, 对收集的不同裂变位垒参数作了分析与评价, 推荐了7组实验和1组模型计算的裂变位垒参数, 并组建了中国评价核参数库裂变位垒参数子库(CENPL-FBPL).
关键词:
裂变
,
裂变位垒参数
,
参数库
张焕乔
,
刘祖华
,
许谨诚
,
吕骏
,
钱兴
,
阮明
,
谯愚
,
林承键
,
徐侃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02
系统总结了研究近垒和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反应碎片各向异性的异常的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预平衡裂变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碎片各向异性的异常现象.但对异常宽峰结构不能说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熔合裂变
,
碎片各向异性
,
激发函数
,
均方自旋
,
预平衡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