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现状及计划

徐瑚珊 , 黄天衡 , 孙志宇 , 胡正国 , 詹文龙 , 周小红 , 黄文学 , 张宏斌 , 章学恒 , 甘再国 , 郑川 , 李君清 , 新文 , 秦芝 , 肖国青 , 郭忠言 , 李智慧 , 张玉虎 , 靳根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4.002

简单描述了超重核合成的历史与国际现状, 详细地介绍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未来在超重核研究方面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超重核 , 反冲核分离系统 , 直线加速器

50 keV/u Ne8+与CO转移电离反应中分子轴取向效应测量

高永 , 张少峰 , 朱小龙 , 闫顺成 , 冯文天 , 张瑞田 , 郭大龙 , 李斌 , 汪寒冰 , 黄忠魁 , 海帮 , 张敏 , 新文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4.513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研究了50 keV/u Ne8+碰撞CO转移电离反应中生成的CO2+碎裂过程.通过重构分子离子爆炸碎片C+和O+的三维动量,获得了质心系中CO2+碎裂过程中释放的动能(KER).在KER谱中发现了来自亚稳态1∑+,1Π,3Π解离的峰、3∑+态解离的峰和1∑Ⅱ)态解离的峰,同时发现了排斥态3∑-的贡献.在3∑-态解离的分子轴取向分布中,首次观测到CO2+解离的分子轴取向效应.

关键词: 取向效应 , KER , CO ,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

于得洋 , 陈熙萌 , 杨治虎 , 吴翠娥 , 刘惠萍 , 祁中 , 卢荣春 , 王强 , 新文 , 蔡晓红 , 刘兆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1.013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 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实验发现, 该比值随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工作能区, 转移电离现象可视作一个电子被俘获、另一个电子被电离的两步过程; He原子二重电离的主要机制为两步机制.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 转移电离 , 电子俘获

非全裸氟离子与氖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

于得洋 , 陈熙萌 , 杨治虎 , 王强 , 卢荣春 , 刘惠萍 , 祁中 , 吴翠娥 , 蔡晓红 , 新文 , 刘兆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25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F2+ 和F3+离子与N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与Fq+-H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 转移电离 , 电子俘获

类氢铀离子的辐射电子俘获角分布研究

新文 , T.Stohlker , H.F.Beyer , F.Bosch , O.Brinzanescu , C.Kozhuharov , P.H.Mokler , T.Ludziejewski , Z.Stachura , A.Warczak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14

分析了在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上测量的辐射电子俘获产生的X射线能谱, 得出了K-REC 光子的相对微分角分布, 通过与非相对论理论和全相对论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从实验上证明了相对论重离子-原子碰撞中自旋翻转跃迁的存在, 实验结果与全相对论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同时还证实, 重离子体系本身的相对论性质对碰撞过程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辐射电子俘获 , 相对论效应 , X射线角分布

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研究

蔡晓红 , 新文 , 刘惠萍 , 杨治虎 , 于得洋 , 陈熙萌 , 刘兆远 , 申自勇 , 吕魁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3.011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非全裸重离子束 (q=1-4) 轰击氦、氖和氩原子,研究了由非全裸离子引起原子多重电离的有效电荷效应和电荷交换效应. 提出用一个有效电荷来等价描述非全裸入射离子对靶原子的作用,将描述全裸离子-原子碰撞过程的物理模型推广到处理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过程,采用轨道贯穿模型对有效电荷的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解释,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将多重电离中俄歇过程的贡献予以扣除. 通过研究发现,扣除俄歇过程贡献后,多重电离截面随入射离子q/v的变化与多步过程的预言相符.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 多重电离 , 截面

HIRFL-CSR实验环内靶系统

蔡晓红 , 卢荣春 , 曹柱荣 , 杨威 , 新文 , 詹文龙 , D.K.Torpokov , D.Nikolenko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54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的内靶系统, 是用于为实验环内的物理实验提供厚度为1011-1013 atoms/cm2的团簇靶和极化靶. 采用超声喷气技术获得团簇粒子束, 采用Stern-Gerlach方法获得极化氢束和极化氘束.

关键词: 重离子冷却储存环 , 内靶 , 团簇 , 极化原子束

溴的类镁离子跃迁谱线和能级扩展分析

杜树斌 , 江历阳 , 李景文 , 陈华中 , 曾宪堂 , 刘惠萍 , 新文 , 王友德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10

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90和130 MeV的Br离子和束箔技术, 研究了波长在13-29 nm范围内Br的类Mg离子的光谱. 识别出24条属于Br XXIV的"3, 3"跃迁, 即3s2, 3s3p, 3p2, 3s3d和3p3d组态之间的跃迁谱线, 其中19条以前未见报道. 基于实验跃迁谱线, 19个观测能级得以确立, 其中有14个能级此前未见报道. 相对论Hartree-Fock(HFR)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所观测的能级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高离化原子 , 束箔技术 , 跃迁谱线 , 能级

一套用于研究原子团簇热力学的离子速度成像谱仪

张旭杰 , 石福栋 , 钱东斌 , 张大成 , 朱小龙 , 杨杰 , 李新忠 , 新文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4.506

原子团簇的激发温度可由反应产物(出射电子或碎片)的初始平动能这一可观测量间接获得,为了提高原子团簇激发温度的测量精度,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具有高动能分辨的离子速度成像谱仪.本谱仪的高动能分辨性能首先借助Simion8.0软件优化静电透镜和分子束限束装置的几何结构来实现,然后通过理论模拟证明本套谱仪具有预期好的动能分辨能力.设备搭建完成后,研究了C60分子束在纳秒激光场中发生的延迟电离过程,获得了C60+离子随延迟时间增加而逐渐变窄的二维时间切片图像.分析表明,激光脉冲产生的多个C60+离子间的库仑耦合作用将会扩展二维切片图像的横向分布,提取库仑耦合作用对C60+离子初始平动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C60+离子间的库仑耦合随延迟时间增加而逐渐变弱的定量依赖关系,证实了本套谱仪具有了设计预期的高动能分辨能力.这一工作为下一步基于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细致研究分子热力学的相关课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原子团簇 , 激发温度 , 离子速度成像谱仪 , 动能分辨 , 延迟电离

低能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研究

冯文天 , 新文 , 朱小龙 , 张少峰 , 刘惠萍 , 李斌 , 闫顺成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 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ν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在,随着出射角度的增大,能谱分布极大值逐渐减小; 当电子出射角度等于45°时,多数电子集中在0 eV附近.上述特征可由低能离子-原子碰撞"准分子"模型进行定性解释.在100 keV He2+-He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中有靶电子被俘获至散射离子连续态(electron capture to continuum,简称ECC)电子的贡献,这可看做是动力学两步过程的作用.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 转移电离 , ECC电子 , "准分子"模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