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9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超临界水流化床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吕友军 , 韩强 , 赵亮 , , 张西民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压力23~27 MPa,温度360~420℃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固定床与流化床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计算固定床压降的Ergun公式在超临界水条件下仍可适用,实验值与Ergun公式计算值的平均误差为13.3%。基于固定床及流化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拟合了一个适用于超临界水条件下计算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的关联式,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 1%。本文研究为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的参数设计和运行提供有用依据。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流化床 , 阻力 , 最小流化速度

球形颗粒在超临界水中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研究

, 吕友军 , 进家

工程热物理学报

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可以有效气化湿生物质并且高效产氢.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工作的表观流速比较低,颗粒与流体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是主要的传热方式.本文通过Boussiesq模型和真实物性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层流条件下单颗粒与超临界水在拟临界点附近的自然对流换热.由于物性变化的影响,颗粒表面附近呈现高速度梯度、高表面涡量和高温度梯度的现象.临界水导热系数和比热的变化对拟临界区的自然对流传热起主导作用,Grashof数和平均Nusselt数在对数坐标下为线性关系.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单颗粒 , 自然对流 , 流化床

超临界水流化床内两相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吕友军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理学理论,对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获得了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内颗粒分布特性和最小流化速度,分析了表观速度、压力、温度、初始床层高度对超临界水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结构的设计及操作条件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流化床 , 反应器 , 数值模拟

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加料方式优化的数值模拟

, 吕友军 , 进家

工程热物理学报

超临界水流化床反应器是应用于生物质气化制氢工程中的一种新型反应器,它避免了以往管式反应器容易出现结渣、堵管的不足,而且还具有床内升温迅速、生物质气化充分以及产氢率高等优点。由于采用超临界水作为流化工质,传统流化床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超临界水流化床加料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最优加料口结构评价方法,分析了加料口结构、加料速度比以及初始床层高度对超临界水流化床颗粒分布的影响。本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超临界水流化床的设计理论。

关键词: 超临界水 , 流化床 , 加料管 , 优化设计

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钟长文 , 刘建华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3.001

研究了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氏组织有利于提高其强韧性.

关键词: 45Mn2钢 , 氏组织 , 力学性能

氏组织表面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薄祥正 , 方鸿生 , 王家军 , 王峥华

金属学报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Fe-0.37C(质量分数,%)合金中氏组织铁素体的表面浮突,发现其浮突形状为帐篷型和复杂形态.切变机制不能解释氏组织表面浮突的形成过程,而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可合理地解释.氏组织的浮突高度为70—450nm,最大形状变形约0.36.

关键词: 表面浮凸 , Widmanstatten ferrite ,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 shapede formation

自流环氧地面涂料

江洪申 , 陈安仁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3.12.009

介绍了自流环氧地面涂料的组成、成膜机理、性能和施工方法,简要介绍了自行研制的自流环氧地面涂料.

关键词: 自流 , 环氧地面涂料 , 成膜机理 , 性能

水性涂料用流

涂料工业

分析了水性涂料涂膜出现缺陷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流剂对改善涂膜外观的效果.

关键词: 水性涂料 , 缺陷 ,

焰燃烧器技术综述

刘占增 , 丁翠娇 , 郑兆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1.06.013

综述了焰燃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介绍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武钢热轧厂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烧嘴 , , 工业炉

氏组织铁素体的亚结构及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刘继恒 , 赵明 , 钱得荣 , 阎胡成

金属学报

<正> 一般认为亚共析钢中氏组织降低机械性能,尤其是不利于冲击韧性。近年来研究结果则认为氏组织可以提高机械性能,也有人认为具有氏组织的亚共析钢,由于冷却速度快,增加了珠光体量,细化了铁素体晶粒,从而抵销了针状铁素体的不良影响。另一些人指出切变机制使针状铁素体中有较高密度的位错和较细的亚结构,提高了钢的机械性能。本文根据对裂纹扩展行为的观察,探讨铁素体影响钢的机械性能的原因。 本实验采用25铸钢作试样,其化学成分(wt-%)为:C 0.28,Si 0.37,Mn 0.61,S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8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