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楸桐
,
郭瑞松
,
王凤华
,
陈玉如
,
刘文西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4.02.01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1-xCexCoO3-δ(x=0.05~0.2)阴极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和电导性能.XRD图谱表明SrCoO3-δ体系中CeO2固溶量为10%~15%(质量分数),且随着氧化铈含量的增加体系稳定性略有降低,晶胞出现收缩.当氧化铈的掺杂量为15%时的电导率高于其它固溶量的组分,在350~400℃达到最高值,超过了500S/cm,满足了作为低温SOFC阴极材料的电学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SrCoO3-δ阴极材料
,
CeO2掺杂
,
固相反应
,
相结构
,
电导率
郭瑞松
,
李海龙
,
魏楸桐
,
王凤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XRD-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ERM(升温电阻测量分析)协同分析的方法,详尽分析了以La2O3,MnCO3,SrCO3为原料,合成锰酸锶镧(LSM)粉体的固相反应机理.认为该体系的La2O3在混料过程中已被水化,在反应过程中以La2O3CO3的方式存在至800℃.在400℃MnCO3分解之后首先是SrCO3受Mn-O化合物影响分解在界面处化合生成SrMn3O6-x这种仅在400℃~550℃存在的中间产物;550℃时SrMn3O6-x开始分解为SrMnO2.694和Mn-O化合物,Mn-O化合物与La2O2CO3反应,生成La-Mn-O化合物,并固溶少量Sr;700℃时SrCO3开始强烈分解为SrO,并与Mn-O化合物和La-Sr-Mn-O化合物反应生成La-Sr-Mn-O化合物;SrMnO2.694与La2O3在900℃反应,不利于反应进行;950℃以上煅烧将有助于获得组分单一均匀的LSM粉体.
关键词:
XRD-DSC
,
ERM
,
LSM
,
固相合成机理
孙墨珑
,
宋湛谦
,
方桂珍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10.018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树皮的活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核桃楸树皮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和各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核桃楸树皮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5-羟基-1,4-萘醌(胡桃醌,质量分数36.65%),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2,3-二氢苯并呋喃,香草醛,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核桃楸树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1,2,3-苯三醇(质量分数42.31%),5-羟基-1,4-萘醌(胡桃醌,质量分数12.33%),7-甲氧基-1-四氢萘酮(质量分数11.26%),5-羟甲基-2-呋喃醛,3,4-二氢-6,7-二羟基-1(2H)-萘酮,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D-阿洛糖.
关键词:
核桃楸树皮
,
提取物
,
成分分析
陈健
,
孔振武
,
焦健
,
房桂干
,
吴国民
,
霍淑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以吡啶为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采用桐酸酰氯(EACl)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纤维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EACl与PWF活性羟基摩尔比4∶1,催化剂DMAP用量为杨木纤维质量的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制备的桐酸接枝改性杨木纤维的质量增加率(W)为130%;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疏水性增强。
关键词:
桐酸
,
桐酸酰氯
,
杨木纤维
,
表面改性
冯长根
,
李俊平
,
于文远
,
薛烨
,
李宝东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10.004
东桐峪金矿在1600多m的高山下采矿,在1165~866m水平间已形成了43万m2的未处理采空场,已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文中分析了大面积地压活动发生的原因,回顾了空场处理方法,提出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技术,应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空场处理新方法的机理.研究表明:866m、966m水平是实施切顶的合理位置;实施切顶隔离既能引起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重分布,又可避免大面积空场突然冒顶的冲击地压灾害.该空场处理新技术经济、简便,适合于坚硬顶板下的缓倾斜及水平采空场的处理.
关键词:
空场处理
,
控制爆破
,
切槽放顶
,
地压控制
程圣
,
张沛红
,
邵琦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612.014
作为高压电机主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性能与电机安全稳定运行密切相关.为改善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力学特性和耐老化特性,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 wt%、2 wt%、3 wt%和4 wt%的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测试了其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以及老化前后的击穿场强.结果表明:1 wt%纳米SiO2含量的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弯曲强度提高24.79%,含2 wt%纳米SiO2的黏合剂冲击强度提高47.11%.老化前,纳米SiO2/环氧桐马酸酐黏合剂的击穿场强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2 wt%含量时达到最大值,提高7.3%.电老化后和热老化初期,含1 wt%和2 wt%纳米SiO2的黏合剂击穿场强高于原始黏合剂,28天热老化后,各含量黏合剂的击穿场强与原始黏合剂趋于一致.
关键词:
环氧桐马酸酐
,
SiO2
,
黏合剂
,
力学特性
,
击穿场强
,
热老化
,
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