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凡
,
张旭东
,
黄怡
,
罗珍珠
,
王雪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02.003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无皂苯丙乳液.研究了丙烯酸用量、中和度、核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TEM对聚合物和胶粒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丙烯酸用量为15%~ 20%、中和度为90%、核单体用量为30%时,乳液的粒径小,自乳化性、稳定性达到最佳,且由此乳液配制的水性上光油具有较高的光泽,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磨性.
关键词:
自乳化
,
水性上光油
,
苯丙乳液
,
核壳结构
姜敏
,
范晓东
,
田威
,
黄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带烷基氯的大分子为引发剂,用原子转移聚合法(ATRP)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刷,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1HNMR,13C-NMR)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β-环糊精聚合物刷的温度及pH敏感性.选取苯丁酸氮芥(CLB)和氯尼达明(DICA)两种药物进行复合药物控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环境pH值的改变可有效地控制β-环糊精聚合物刷的控制释放行为.
关键词:
原子转移聚合
,
超支化聚硅碳烷-g-环糊精聚合物刷
,
温度及pH敏感性
,
药物控制释放
黄怡
,
杨振
,
黄方千
,
景亚平
,
王翠
,
范晓东
功能材料
通过单6-对甲基苯磺酰β-环糊精酯(β-CD-6-OTs)与乙二胺反应引入活泼的氨基后,进一步与丙烯酸作用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单乙烯基修饰β-环糊精(β-CD-6-EA),并以此为单体在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存在下,分别与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共聚,合成两类分子中含悬挂式β-环糊精结构的水凝胶(CEA和CED).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水凝胶的结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温度及离子强度敏感性.
关键词:
β-环糊精
,
水凝胶
,
环境敏感性
黄怡
,
李梅
材料导报
利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制备了单层和多层吸附SnO2的PS/SnO2核壳微球,采用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产物的表面形貌,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分析了产物的结构,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不同吸附层产物的壳层比例,并研究了pH值、分散溶液、吸附层数对PS/SnO2核壳微球制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制备条件.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核壳微球
,
PS/SnO2
,
静电吸附
张卫红
,
范晓东
,
田威
,
黄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两亲性纳米SiO2为稳定剂构筑Pickering乳液,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及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得了不同尺寸及形貌的聚苯乙烯/纳米SiO2(PS/SiO2)复合微球,并分析了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GPC-MALLS)、热失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IBN引发所得复合微球为微米级(0.5μm~2.0μm),而APS引发产物为亚微米级(0.1μm~0.5μm),两者引发所得聚合物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4.780×10^4g/mol及3.411×10^5g/mol;复合微球的热性能因纳米SiO2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关键词:
纳米SiO2
,
聚苯乙烯
,
Pickering乳液聚合
,
复合微球
黄怡
,
张青杰
,
刘敏
,
王旭峰
,
李建琴
,
贺利民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8033
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莱克多巴胺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甲醇、乙腈、丙酮和氯仿-甲醇与三乙胺构成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性能及其形貌特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聚合反应配方为:1.0 mmol莱克多巴胺,4.0 mmol丙烯酰胺,20.0 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6.0 mL乙腈-三乙胺(30∶1,v/v),50.0 mg偶氮二异丁腈.建立的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试样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在0.5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饲料试样中1.0、10及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莱克多巴胺平均回收率大于80%;批内、批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检出限(信噪比为3)达到0.1 mg/kg.该方法灵敏、可靠,用于饲料等复杂基质中莱克多巴胺检测的效果优于相关标准分析方法.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
固相萃取
,
高效液相色谱
,
莱克多巴胺
,
饲料
黄怡
,
范晓东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01.009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在10 ℃,不同pH值条件下包合苯丁酸氮芥(CHL)的稳定常数,探索了主客体分子间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在不同pH值条件下β-CD与CHL均形成1∶ 1的包合物,且在pH=4时,β-CD对CHL有较强的包合能力. 另外,在2种不同温度和介质中,制备了其固体包合物,经DSC、XRD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TLC检测进一步确证了包合物的组成,同时证实了在低温条件下,醇水混合介质能够有效地避免苯丁酸氮芥的水解.
关键词:
β-环糊精
,
苯丁酸氮芥
,
包合物
,
包合稳定常数
宋兴良
,
王爱香
,
刘晓泓
,
黄怡
,
石莉莉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3.2015021301
本文以L?精氨酸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以及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以确定模板分子(L?精氨酸)与功能单体(AM)的印迹比例,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并利用平衡吸附实验考察了印迹微球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本虚拟模板法制备的印迹微球对MC?LR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得出MIPs的线性回归方程为Ce/Q=3.026×10-4+0.125(r=0.991),由此推导出对MC?LR的最大表观吸附量为80.3μg·g-1.实验还表明,印迹聚合物对MC?LR和MC?RR的吸附比非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MIPs对MC?LR的初始吸附速率为58.8μg·g-1·min-1,大于非印迹聚合物的初始吸附速率19.6μg·g-1·min-1,具有选择性富集水体中MC?LR和MC?RR等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印迹微球
,
高效液相色谱
,
微囊藻毒素
,
L?精氨酸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