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玉
,
向胤合
,
杨斌
,
王慧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5
黄埠岭金矿床位于灵北断裂带南西段,主要控矿构造为灵北主断裂上盘次级断裂,直接赋矿围岩主要为黄铁绢英岩。红化蚀变在含矿断裂上、下盘的玲珑型花岗岩中均有发育。岩石化学分析显示,玲珑型花岗岩在红化蚀变中K2 O含量降低,红化蚀变过程中有碳酸盐矿物的聚集,且红化蚀变岩是黄铁绢英岩中铁质的提供者。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SO2-4,阴离子质量分数SO2-4>Cl->F-。黄埠岭金矿床的形成可以表述为电解成矿机制,红化蚀变岩反映了该体系中阳极附近的水岩反应条件和性质,为金元素的活化区。含金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反映了该体系中阴极附近的水岩反应条件和性质,为金矿物的聚集区,Au+的沉淀与电极反应有关。水的电离反应是维系该成矿体系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红化蚀变
,
矿床地球化学
,
成矿作用
,
黄埠岭金矿床
,
灵北断裂带
高俊梅
,
谢萍
,
石红静
,
张小琴
,
姜银举
,
黄红英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3.06.01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用氟化氢铵作氟化剂直接与稀土氧化物(Gd2O3)反应,制备稀土氟化物的工艺,确定了氟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氟化氢铵
,
稀土氟化物
,
制备
孙恩惠
,
黄红英
,
武国峰
,
常志州
复合材料学报
为研究不同环境中秸秆/大豆分离蛋白(SPI)改性脲醛树脂复合材料花盆的降解性能,采用土壤掩埋(SB)和户外曝露(OE)2种方式对试样进行降解处理,通过力学性能、质量损失和吸水性测试,热重-红外联用(TG-FTIR),SEM和EDS能谱对花盆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US)相比,经SB和OE降解处理12个月后,花盆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36.51%和19.92%,抗拉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9.38%和3.92%,断裂伸长率分别减少了41.36%和36.61%,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3.74%和4.69%,且试样吸水性均增强.TG-FTIR联用分析表明:降解处理后花盆的热解脱气条件变得温和,最大热解峰延后.SEM扫描观察发现:SB处理后花盆表面腐蚀度及形貌变化大于OE处理后的,两者表面C和N含量均显著下降,表明秸秆/SPI改性脲醛树脂复合材料花盆经SB和OE处理后均发生不同程度降解,SB处理后花盆的降解速率高于OE处理后的.
关键词:
秸秆
,
改性脲醛树脂
,
复合材料
,
生物降解
,
土壤掩埋
,
户外曝露
孙恩惠
,
孙丰文
,
刘欢欢
,
鹿甫坤
,
黄红英
,
武国峰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008.004
以研究功能化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塑母料的流变及界面融合性为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碱预处理制备苄基化杨木粉(Wd-Ar),通过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备了 Wd-Ar/LDPE热塑母料。研究 Wd-Ar/LDPE热塑母料界面相容性、熔体流动性、热软化点、热融合特性以及表面自由能的变化。结果表明:SEM显示,与未处理木粉(Wd)相比,塑化母料与 LDPE的界面融合性增强;由 XRD结果分析可知热塑母料结晶度减弱,热软化点有所降低,熔体流动速率提高,总表面自由能下降,非极性分量自由能增加;Wd-Ar 可降低与 LDPE 混合物料的平衡扭矩,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熔体加工性能、界面融合性及力学性能。当 LDPE含量为20wt%时,Wd-Ar/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55、4.55和2.27倍,表明 Wd-Ar 与 LDPE 复合材料间的界面黏结性增强。
关键词:
苄基化木粉
,
低密度聚乙烯
,
热塑母料
,
复合材料
,
界面融合
任亚平
硅酸盐通报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黄红相钛白样品和正常样品的颜料性能、粒径大小及分布、颗粒形貌和微量元素含量,探索钛白粉呈现黄红相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影响钛白粉呈黄红相的原因如下:消色力和白度较低;样品颗粒粒度大,集聚明显,对黄红色光线的散射能力强;因铁含量高,在煅烧时与其它杂质元素发生相互作用并侵入TiO2晶格,造成晶格扭曲变形,进而影响钛白粉的白度.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水洗和煅烧工序,避免钛白粉呈黄红相.
关键词:
黄红相
,
着色底相
,
钛白粉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