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阳
,
余仲达
,
尤静林
,
郑少波
,
黎先浩
,
高倩
上海金属
将冷轧取向硅钢样品在不同退火条件下进行退火,并结合现有的检测手段(FTIR、GD-OES)和Raman光谱分别对最终生成的氧化层进行综合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aman光谱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氧化层成分,样品在低氧化性气氛条件(pH2O/pH2=0.288)下,于850℃退火3 min后所生成的氧化层成分为SiO2-FeSiO3组织;并且随着反应气氛氧化性的提高(pH2O/pH2增加),氧化层中FeSiO3的含量也随之增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氧化层
,
Raman光谱
,
傅里叶红外光谱
,
辉光放电光谱
黎先浩
,
康永林
,
吴光亮
,
肖爱达
钢铁研究学报
以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低倍组织,用原位分析仪研究了铸坯的宏观偏析、致密度和夹杂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铸坯心部有2~3个蚀孔,细密树枝晶占74%,柱状晶凝固末端向上倾斜10~20°.碳、硫、铝元素最大偏析度大于3,偏析位置并非分析面的中心对称点.碳、硫元素在厚度中心处有较严重的岛状偏析,铝为多点状偏析,硫、铝元素偏析重合处为CaS-MnS-Al2O3复合夹杂物,其余元素偏析不明显.横截面板厚中心疏松存在硫和铝的富集.
关键词:
薄板坯
,
宏观偏析
,
夹杂物
黎先浩
,
康永林
,
吴光亮
,
肖爱达
钢铁研究学报
以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低倍组织,用原位分析仪研究了铸坯的宏观偏析、致密度和夹杂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铸坯心部有2~3个蚀孔,细密树枝晶占74%,柱状晶凝固末端向上倾斜10~20°。碳、硫、铝元素最大偏析度大于3,偏析位置并非分析面的中心对称点。碳、硫元素在厚度中心处有较严重的岛状偏析,铝为多点状偏析,硫、铝元素偏析重合处为CaSMnSAl2O3复合夹杂物,其余元素偏析不明显。横截面板厚中心疏松存在硫和铝的富集。
关键词:
薄板坯;宏观偏析;夹杂物
陈林恒
,
康永林
,
黎先浩
,
温德智
,
刘国民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9.012
研究了CSP工艺生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工艺控制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得出钢板最终组织为不同比例的铁素体加贝氏体复相组织,且随着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尤其是卷取温度的降低,组织中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多,组织更加细小均匀,并且可以获得细小弥散的M-A组织和析出粒子,从而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关键词:
贝氏体
,
终轧温度
,
卷取温度
,
M-A岛
,
析出
景钦广
,
康永林
,
孙建林
,
于浩
,
黎先浩
钢铁研究学报
以CSP工艺生产的含硼[w(B)=(40~60)×10-6]和无硼的08Al冷轧基板为实验材料,经75%总压下量冷轧后进行再结晶退火。通过拉伸实验、SEM观察、X射线衍射和EBSD测试,对2种钢再结晶退火后的成形性能、力学性能、再结晶组织及织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微合金元素硼,可使08Al钢的塑性应变比(r)、加工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均下降,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却比无硼钢高。ODF和EBSD分析结果表明,含硼钢中的γ纤维织构组分低于无硼钢,而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和Goss织构({011}<100>)却明显高于无硼钢。
关键词:
08Al钢;硼;再结晶;织构
黎先浩
,
康永林
,
吴光亮
,
李会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SEM和XRD方法对CSP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和热轧板氧化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在板坯表面的氧化皮对高温腐蚀有明显保护作用,均热前后Fe_2O_3:Fe_3O_4:FeO质量分数比值为5:35:60,新鲜基体腐蚀严重些,Fe_2O_3和Fe_3O_4质量分数分别增加到28%和64%.卷取后快冷钢的氧化皮以2层结构为主,Fe_2O_3:Fe_3O_4:FeO质量分数比值为6:31:63,缓冷钢的氧化皮中析出了弥散或薄片状的Fe相,Fe_2O_3:Fe_3O_4:FeO:Fe质量分数比值为8:73:15:4,二者厚度相差不大.卷取温度升高,缓冷钢中残余FeO明显减少,不利于酸洗.
关键词:
氧化皮
,
薄板坯
,
热轧带钢
景钦广
,
康永林
,
孙建林
,
于浩
,
黎先浩
钢铁研究学报
以CSP工艺生产的含硼[w(B)=(40~60)×10-6]和无硼的08Al冷轧基板为实验材料,经75%总压下量冷轧后进行再结晶退火.通过拉伸实验、SEM观察、X射线衍射和EBSD测试,对2种钢再结晶退火后的成形性能、力学性能、再结晶组织及织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微合金元素硼,可使08Al钢的塑性应变比(r)、加工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均下降,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却比无硼钢高.ODF和EBSD分析结果表明,含硼钢中的γ纤维织构组分低于无硼钢,而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和Goss织构({011}<100>)却明显高于无硼钢.
关键词:
08Al钢
,
硼
,
再结晶
,
织构
曾贵民
,
罗海文
,
李军
,
龚坚
,
黎先浩
,
王现辉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463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取向硅钢的渗氮生产工序,实测了不同渗氮时间下的渗氮量,并通过EPMA、FESEM等观察了渗氮后氧化层的变化、N在硅钢带厚度方向的浓度梯度。根据实测的组织形貌和渗氮动力学特点,首次建立了针对取向硅钢的渗氮动力学模型,并成功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 取向硅钢带的平均N含量在渗氮初期增加缓慢,之后逐渐加快,直至90 s时渗氮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恒定;在750 ℃渗氮2 min时间内,在近表面0.04 m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N浓度梯度;(2) 脱碳退火后,取向硅钢的氧化层主要为层状氧化物,渗氮时氧化层被H2还原,层状氧化物转变为球状,氧化层的变化对渗氮动力学影响显著;(3) 分析了N由气相穿过表面氧化层至Fe基体的传质系数所遵循的可能模型,发现只有当传质系数遵循氧化层还原动力学模型时,即Avrami函数模型f=A(1-exp(-ktn)),计算结果才能与实测的渗氮动力学特征高度吻合。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数值模拟
,
渗氮
,
动力学
,
扩散
曾贵民
,
罗海文
,
李军
,
龚坚
,
黎先浩
,
王现辉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463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取向硅钢的渗氮生产工序,实测了不同渗氮时间下的渗氮量,并通过EPMA、FESEM等观察了渗氮后氧化层的变化、N在硅钢带厚度方向的浓度梯度.根据实测的组织形貌和渗氮动力学特点,首次建立了针对取向硅钢的渗氮动力学模型,并成功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取向硅钢带的平均N含量在渗氮初期增加缓慢,之后逐渐加快,直至90 s时渗氮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恒定;在750℃渗氮2 min时间内,在近表面0.04 m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N浓度梯度;(2)脱碳退火后,取向硅钢的氧化层主要为层状氧化物,渗氮时氧化层被H2还原,层状氧化物转变为球状,氧化层的变化对渗氮动力学影响显著;(3)分析了N由气相穿过表面氧化层至Fe基体的传质系数所遵循的可能模型,发现只有当传质系数遵循氧化层还原动力学模型时,即Avrami函数模型f=A(1-exp(-kt")),计算结果才能与实测的渗氮动力学特征高度吻合.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数值模拟
,
渗氮
,
动力学
,
扩散
龚坚
,
王现辉
,
黎先浩
,
朱江波
,
赵艳宇
,
包燕平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126
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表面白线缺陷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铸坯机清试验、连铸坯表面清洗检查、铸坯表面缺陷跟踪试验、塞棒吹气试验等,研究了产生白线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此类缺陷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白线缺陷与连铸坯表面夹渣有关,缺陷的产生是与结晶器液面活跃程度及保护渣熔化状态有关.适当增大连铸塞棒吹氩量、增加拉速及优化保护渣物性参数,白线缺陷发生率由原来88%降至8%.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白线缺陷
,
结晶器液面
,
卷渣
,
麻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