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城
,
杜鹤桂
钢铁
从动力学角度,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炉料颗粒的受力和运动,建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无钟炉顶布料过程和料面形状.模拟与实测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证明离散单元法在高炉无钟布料应用中可行,并为高炉无钟炉顶布料的机理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
无钟炉顶
,
布料
,
料面形状
,
数值模拟
张杰
,
闫生超
,
陈健
,
吉争鸣
,
康琳
,
许伟伟
,
吴培亨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09
自从本征Josephson效应发现以来,由于其涉及到高温超导材料和结构、Josephson 结动力学、高频应用等多个领域,本征结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采用低能离子刻蚀,实现了每分钟和单结本征结厚度相当的刻蚀速率,由BSCCO单晶成功的实现了含有单个或少数几个结的本征Josephson结的制备,并用四端子方法测量其低温下的I-V, Ic-T特性.通过反复实验研究,提高本征结制备的成功率及可重复性,完善制备工艺,并进一步探讨本征结的特性.
关键词:
单个本征结
,
低能离子刻蚀
,
四端子法
滕召杰
,
程树森
,
赵国磊
钢铁
并罐式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会产生蛇形偏析,形成不均匀的料面形状,导致料面透气性调节失控的问题.通过开炉布料料面形状的测试结果可知,并罐式无钟炉顶料面中心与高炉中心不重合,料面中心发生偏移.为了研究无钟布料过程中的料面分布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炉料颗粒在高炉料面周向上的落点分布,根据落点分布得到料面对称中心位置,并将计算结果与开炉料面形状测试结果对比.根据分析计算结果,从理论出发,提出减小布料过程料流偏析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并罐式
,
布料操作
,
炉料偏析
,
落点
李传辉
,
安铭
,
高征铠
,
戴建华
钢铁
济钢1 750 m3高炉采用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建立了布料模型,并在高炉生产中不断验证,逐步消化和掌握了无料钟技术,摸索出一系列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相关规律;建立了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准则,以"稳"为前提,以"平台漏斗"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了布料矩阵技术优势,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结果表明:焦平台一旦确定,靠微调矿石矩阵可以调整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达到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控制目标.通过布料矩阵的不断优化,使高炉的顺行状况改善,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2.35 t/(m3·d).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炉顶
,
布料矩阵
,
焦平台
马财生
,
任廷志
,
杨二旭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012
为提高无钟高炉的布料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环形布料优化方法。在分析环形布料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按控制方法将环形布料分为常规多环布料和步进式同心圆布料,以料面形状误差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环形布料的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到2580 m3无钟高炉,利用该优化模型分析了环形布料工艺与布料精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溜槽倾角档位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常规多环布料的布料精度,但同时导致布料优化控制复杂化,步进式同心圆布料的布料精度高于任意有限多个溜槽倾角档位的常规多环布料,适合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灵活的优势,实现期望的炉料分布。
关键词:
无钟炉顶
,
环形布料
,
优化模型
,
布料精度
,
粒子群算法
蒋金武
,
李国希
,
高桂红
,
曾华波
,
梅喜艳
腐蚀与防护
用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磷酸掺杂的聚苯胺,将掺杂态聚苯胺浸在1 mol/L氨水中脱掺杂得到本征态聚苯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掺杂态和本征态聚苯胺进行了表征,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它们对不锈钢在1 mol/L硫酸钠溶液中的保护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态和本征态聚苯胺表面都有孔,使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显著正移;本征态聚苯胺起机械隔离作用,掺杂态聚苯胺主要使不锈钢钝化;掺杂态聚苯胺对不锈钢的保护时间比本征态的长很多.
关键词:
聚苯胺
,
不锈钢
,
掺杂态
,
本征态
,
腐蚀防护
孙朝阳
,
方刚
,
雷丽萍
,
曾攀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考虑温度和相变对等效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包含附加应力和应变的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并采用该本构关系和ABAQUS软件构建了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该本构模型引入的附加应力和应变分别由温度变化和相演化引起的.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通过对26Cr2Ni4MoV钢的圆筒零件水淬过程的模拟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地分析残余应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且在截面中间部位残余应力值和靠近外表面的应力峰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说明全面考虑温度和相变影响的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可改善模拟计算的精度.
关键词:
淬火
,
弹塑性本构
,
数值模拟
张一帆
,
陈利
,
李金超
,
李姗姗
,
潘宁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0.04.004
综述了国内外纺织预成型体的剪切性能及其本构关系的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机织预成型体的分类及其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从实验方法、本构关系以及变形模拟等方面概述了纺织预成型体剪切性能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纺织预成型体剪切性能的测试方法,描述了纺织预成型体剪切变形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特征,总结了纺织预成型体的本构模型以及可成型性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纺织预成型体
,
剪切性能
,
本构关系
,
织物成型性
李河清
,
蔡珣
,
马峰
,
陈秋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薄膜硬度测试是薄膜力学性能表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硬膜软基底系统, 引入界面约束的概念, 以球形空洞扩张理论为基础, 并假设薄膜和基底分别发生柱面和径向变形, 建立了一个新的薄膜本征硬度和复合硬度关系模型, 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应用该模型, 可从薄膜复合硬度中分离出本征硬度. 新模型与Burnett-Rickerby模型相比, 建立了新的界面约束因子表达式, 该界面约束因子包含泊松比的影响, 并且其值并不依据经验判断来确定, 而由膜基弹塑性性能来确定.
关键词:
薄膜
,
本征硬度
,
复合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