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林
,
刘伟
,
A.Godfrey
,
刘庆
金属学报
原始取向为001uv0的柱状晶Al样品分别冷轧到10%, 30%和50%, 采用EBSP技术定量表征了不同取向晶粒基带内的微观分裂. 结果表明晶粒均都分裂为胞块组织, 不同取向晶粒变形后的微观组织结构不同.
随应变量的增加GNBs取向差增加, 并满足23指数关系.Frank公式分析表明, 胞块界面中...
关键词:
柱状晶Al
,
cold rolling
,
EBSP
吴桂林
,
刘
,
伟
,
A.Godfrey
,
刘庆
金属学报
原始取向为001uv0的柱状晶Al样品分别冷轧到10, 30和50, 采用EBSP技术定量表征了不同取向晶粒的宏观分裂, 结果表明, 不同取向晶粒在轧制过程中的分裂模式不同. 利用位错滑移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观察到的宏观分裂时的晶体转动.
关键词:
柱状晶Al
,
cold rolling
,
EBSP
吴桂林
,
刘伟
,
A.Godfrey
,
刘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7.006
原始取向为{001}〈uv0〉的柱状晶Al样品分别冷轧到10%,30%和50%,采用EBSP技术定量表征了不同取向晶粒的宏观分裂,结果表明,不同取向晶粒在轧制过程中的分裂模式不同.利用位错滑移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观察到的宏观分裂时的晶体转动.
关键词:
柱状晶Al
,
冷轧
,
电子背散射图(EBSP)
,
宏观分裂
,
模拟
吴桂林
,
刘伟
,
A.Godfrey
,
刘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7.007
原始取向为{001}〈uv0〉的柱状晶Al样品分别冷轧到10%,30%和50%,采用EBSP技术定量表征了不同取向晶粒基带内的微观分裂.结果表明晶粒均都分裂为胞块组织,不同取向晶粒变形后的微观组织结构不同.随应变量的增加GNBs取向差增加,并满足2/3指数关系.Frank公式分析表明,胞块界面中的位...
关键词:
柱状晶Al
,
冷轧
,
EBSP
,
微观组织结构
张玉彬
,
A.Godfrey
,
刘伟
,
刘庆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10.002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电子通道衍衬成像技术(ECC)研究了大应变量(96%)冷轧纯度为99.996%的金属Ni在低温再结晶过程中∑3晶界的演化.研究表明,基于EBSD数据,∑3晶界可以分为两类--孪晶型和非孪晶型∑3晶界,二者可通过晶界取向差与60°<111>的偏差△θ来区...
关键词:
Ni
,
电子背散射衍射
,
再结晶
,
∑3晶界
,
晶界工程
姚宗勇
,
刘庆
,
A.Godfrey
,
刘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6.002
采用ECC和EBSD技术研究了AA1050铝合金冷轧到大应变量下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AA1050合金冷轧到大形变量时,微观组织由低应变下的胞块组织结构转变成典型的层片状界面(LBs)结构,其内部的LBs基本与轧向(RD)平行;主要存在两种转变机制,即由于轧制变形(机制I)和借助于S...
关键词:
铝合金
,
冷轧
,
电子背散射衍射
,
微观组织
,
织构
黄洪涛
,
刘伟
,
A.Godfrey
,
唐瑞鹤
,
刘庆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587
本文采用EBSD技术研究了室温下AZ31镁合金单轴压缩实验中不均匀变形对孪生行为的影响.死区、易变形区、自由变形区处孪生分数统计结果表明,当应变小于8%时,3处孪生分数不相等,应变增加到8%时,3处孪生分数均达到90%左右,孪生基本完全,不均匀变形在低应变下对3处孪生分数影响很大,而在高应变下影响很...
关键词:
AZ31
,
拉伸孪生
,
孪生分数
,
变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