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民
,
吴勇
,
余永宁
,
冯惠平
钢铁
研究了一种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过程.这种钢的基本化学成分:Fe-0.054 %C-2.84 %Si-1.33 %Mn.冷轧钢板在1050~1100 ℃真空退火时进入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从而借助{001}<110>取向铁素体晶粒的稳定性及表面脱碳过程中向奥氏体内的生长而形成表面层极强的{001}<110>织构.在随后840 ℃湿氢气氛的退火过程中表层晶粒随进一步脱碳而迅速长入中心层,在钢板中形成强{001}<110>织构的柱状晶组织.该钢的制备过程与连续式工业生产流程相符,因而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硅钢
,
织构
,
取向
,
退火
毛卫民
,
陈垒
,
萨丽曼
,
余永宁
,
李云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取向成像技术分析研究了低压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的腐蚀结构、晶粒尺寸和晶界分布对比电容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铝箔的晶界附近,尤其是大角度晶界附近容易出现尺寸较大的腐蚀孔坑或沟道,造成腐蚀结构的不均匀性并降低比电容.该晶界优先腐蚀的现象起因于晶界的高缺陷密度和与之相应的腐蚀电流密度的局部集中.增加晶界密度可以降低杂质原子偏聚程度和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在一些特定的电化学腐蚀条件下可以借助减小晶粒尺寸的方式提高比电容.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
,
铝箔
,
晶界
,
腐蚀结构
赵子苏
,
毛卫民
,
余永宁
,
王利
钢铁
研究了钛对高强IF钢FeTiP相析出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中钛含量的提高,FeTiP相的析出倾向增大,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当钢中Ti、N元素的原子比为1∶1时钢中无FeTiP相析出,板材可采用最低的再结晶温度,且r值最高.对高强IF钢成分、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
无间隙原子钢
,
钛
,
析出
朱小和
,
余永宁
金属学报
本工作是测量1000℃下Fe-Mn-Si三元系组元在α(δ)相的扩散系数。不同成分的合金组成扩散偶在1000℃扩散后,测量Mn和Si的成分分布曲线。根据成分分布曲线用Boltzmann-Matano方法求解得出18个成分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主扩散系数D_(MnMN)~(Fe)和D_(SiSi)~(Fe)的数值接近,约为10~(-9)cm~2s~(-1)数量级;交叉扩散系数D_(MnSi)~(Fe)和D_(SiMn)~(Fe)的数值比主扩散系数小一个数量级。D_(SiSi)~(Fe)随Si和Mn的成分增加略有增加;Mn的成分对D_(MnMn)~(Fe)的数值影响不大,但随Si的成分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Fe-Mn-Si三元系
,
Fe-Mn-Si system
陈楠
,
毛卫民
,
余永宁
钢铁
采用单矢量模型计算硅钢单晶不同方向的磁化曲线,给出了可以计算硅钢单晶任意方向磁化曲线的数值算法。在单矢量模型计算单晶磁化曲线的基础上,利用织构数据计算多晶硅钢任一方向的磁化曲线,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磁化曲线随方向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单矢量模型
,
织构
,
取向硅钢
毛卫民
,
任慧平
,
余永宁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2.001
观察并研究了高纯Fe-1.03wt%Cu和Fe-1.65wt%Cu合金中含铜粒子的时效析出对屈服强度的影响、析出粒子尺寸的分布、以及析出粒子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用Frank-Read强化理论分析了析出粒子与屈服强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析出粒子是含有一定铁的亚稳Cu-Fe相,且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使得含铜钢能在高强度的前提下仍具有高塑性的特征.含铜析出粒子不是刚性粒子,因而其强化效应低于传统的刚性化合物析出粒子.但析出粒子中含较多的铁,可促使粒子体积量明显增多,因此仍能实现很高的整体强化效应.增加析出粒子中的铜含量可以提高粒子对位错运动的阻力及与之相应的屈服强度.
关键词:
结构钢
,
析出相
,
时效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