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龙
,
黄诚
,
李劲风
,
刘丹阳
,
叶志豪
,
汪洁霞
,
郑子樵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5.2mm厚2195-T8铝锂合金为基础,进行了重固溶及后续152℃的T8(预变形3% ~6%)再时效处理,研究了其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重固溶处理未显著改变2195铝锂合金的晶粒组织,仍然保持为拉长的扁平状(带状)晶粒组织态.合金的主要时效强化相为T1相(Al2CuLi)和θ'相(Al2Cu).T1相数量随预变形量增大而明显增加,而峰时效后θ'相数量及尺寸随预变形量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合金中T1相分数随时效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主要沿长度方向长大,而峰时效后θ'相随时效时间延长逐渐减少.重固溶T8再时效处理未明显损害2195铝锂合金拉伸性能.
关键词:
铝锂合金
,
重固溶
,
再时效
,
微观组织
,
拉伸性能
马云龙
,
李劲风
,
刘观日
,
刘丹阳
,
叶志豪
,
汪洁霞
,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5.2 mm厚度2195-T8铝锂合金为对象,进行重固溶、4.5%预变形后不同温度(145C~160℃)的T8再时效处理,研究其力学性能与晶内显微组织演化.结果表明:重固溶处理后的晶粒形态与原始2195-T8态晶粒形态一样,仍然保持为拉长的带状晶粒组织.重固溶并经4.5%预变形后,再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T8时效处理,2195铝锂合金可以回复到原始T8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即2195铝锂合金采用重固溶-T8再时效处理不会明显损害其力学性能.2195铝锂合金的晶内时效析出相包括T1相(Al2CuLi)、δ′相(Al3Li)、θ′相(Al2Cu)及θ″相(Al2Cu),其中优先析出相为T1相;较低温度及较短时间时效可形成较多δ′相和θ″相;随着时效时间延长,T1相生长,θ″相转化为θ′相并减少,δ′相消失;时效温度提高可促进该转变过程,加快铝锂合金的时效响应速度.
关键词:
铝锂合金
,
重固溶
,
再时效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李劲风
,
刘丹阳
,
郑子樵
,
陈永来
,
张绪虎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7
研究了0.2%及0.4%Er的添加对2055 Al-Li合金T8态时效 (6%预变形+160 ℃时效)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0.2%Er添加显著降低合金强度, 但延伸率略有增加. 微量Er添加未改变Al-Li合金中时效析出相的种类, 主要强化相仍然为T1相 (Al2CuLi)及θ'相 (Al2Cu), 但时效析出相的数量明显减少, 同时时效析出的响应速度减缓. 2055 Al-Li合金中添加微量Er, 凝固时可形成Al8Cu4Er相粒子, 这些粒子在后续均匀化及固溶处理时均难以完全溶解至固溶体中, 导致固溶基体中Cu含量降低, 因而时效时含Cu析出相T1相及θ'相含量减少, 合金强度降低.
关键词:
2055 Al-Li合金
,
Er微合金化
,
微观组织
,
强度
姚希
,
蔡超
,
李劲风
,
宋亮亮
,
刘丹阳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4.376
通过电偶电流测试和腐蚀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5383铝合金分别与907钢和铝青铜组成的两种电偶体系的早期电偶腐蚀平面分布.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电偶对中5383铝合金为阳极,907钢和铝青铜则始终为阴极受到保护;5383铝合金的腐蚀形貌有亚稳点蚀、不规则点蚀和类丝状腐蚀;电偶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即腐蚀初期电流迅速降低,之后趋于稳定;与偶接点的距离增大,电偶电流降低,且远端的电流分布较为均匀;5383铝合金与907钢偶接时比与铝青铜偶接时大部分区域电流密度更小,但电偶腐蚀更加集中于2mm内的区域.
关键词:
电偶腐蚀
,
平面分布
,
铝合金
,
907钢
,
铝青铜
李劲风
,
刘丹阳
,
郑子樵
,
陈永来
,
张绪虎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7
研究了0.2%及0.4%Er的添加对2055 Al-Li合金T8态时效(6%预变形+160℃时效)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2%Er添加显著降低合金强度,但延伸率略有增加.微量Er添加未改变Al-Li合金中时效析出相的种类,主要强化相仍然为T1相(AhCuLi)及θ相(Al2Cu),但时效析出相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时效析出的响应速度减缓.2055Al-Li合金中添加微量Er,凝固时可形成Al8Cu4Er相粒子,这些粒子在后续均匀化及固溶处理时均难以完全溶解至固溶体中,导致固溶基体中Cu含量降低,因而时效时含Cu析出相T1相及θ相含量减少,合金强度降低.
关键词:
2055 Al-Li合金
,
Er微合金化
,
微观组织
,
强度
丁向群
,
刘丹阳
,
徐晓婉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石膏、硅灰对硅酸盐胶凝材料早期强度的影响,分别测试了石膏、硅灰不同掺量下的胶凝材料的4 h、1 d、28 d的抗压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试验范围内,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石膏的增加而变大,掺量为0.75%时最佳,4 h和1 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5.8 MPa和63.4 MPa;硅灰掺量从0%增长到15%,胶凝材料的各龄期抗压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特征表明,一定的试验范围内,石膏使体系中的AFt数量增加,硅灰使体系中的C-S-H凝胶增多,且硅灰未水化的细小颗粒体有效填充硬化浆体的孔隙。
关键词:
硅酸盐胶凝材料
,
石膏
,
硅灰
,
超早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