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鹏
,
姚安仁
,
姚春德
,
刘军恒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509018
实践发现,采用直流泵供应甲醇时其使用寿命较供应汽油时大幅缩短.为探索原因,对已损坏的大量甲醇泵进行了故障统计,并从电化学腐蚀的角度分析了甲醇泵正负极不均匀腐蚀的现象和机理;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醇泵试验台,通过醇泵耐久性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直流泵正负极线路之间发生了类似“阴极保护”的电化学作用,加速了正极线路的腐蚀并使负极线路得到保护.基于此,测试并分析了电液分离式和电液一体式无刷泵耐醇特性,指出将电液一体泵正负极铜丝与流体分离是提高直流泵耐醇能力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甲醇
,
直流泵
,
腐蚀
,
改进建议
魏立江
,
姚春德
,
刘军恒
,
姚安仁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一台单缸增压中冷试验发动机上,研究了高转速下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模式的缸内燃烧特性,结果表明DMCC模式具有预混燃烧比例成倍增加,燃烧持续时间大大缩短的特点;另外,DMCC模式的放热中心时刻提前,排气温度降低,热效率相比纯柴油模式得到大比例提高。在一辆重型卡车上进行了DMCC模式的道路试验,发现DMCC模式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达到了28.28%,替换比仅为1.36,百公里平均燃料效率提高了11.15%。
关键词: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
燃烧特性
,
放热率
,
道路试验
刘军恒
,
姚春德
,
魏立江
,
耿鹏
,
王全刚
,
余海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六缸电控单体泵增压中冷重型柴油机进气管上面布置电控甲醇喷嘴,采用柴油引燃甲醇均质混合气的二元燃料燃烧模式,开展了高甲醇柴油比的二元燃料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醇柴比的增加,二元燃料的滞燃期增加,放热率峰值、最大缸内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变大;未燃HC和CO排放上升,NOx排放则先下降后上升;烟度与颗粒物浓度排放都下降,低负荷下醇柴比为4.0时效果尤其显著;大负荷时二元燃料燃烧时热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柴油机
,
甲醇
,
二元燃料
,
燃烧
,
排放
刘军恒
,
姚春德
,
魏立江
,
武炎
,
曾丽丽
,
王姝荔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一台增压中冷的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进行排放特性与经济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MCC方式能够大量减少NO2排放,同时C02排放也有所降低。可以通过在排气管上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很好地清除掉DMCC方式增加的HC和CO排放,其催化效率在90%以上,比原机排放低很多。DMCC方式的甲醛排放比原机高,DOC对其催化率达98%,接近超低排放。DMCC模式外特性的热效率提高了7.607%,且存在一个最佳燃料匹配区间。
关键词:
单体泵
,
组合燃烧
,
甲醇
,
氧化催化转换器
,
排放
薛娇
,
何春霞
,
侯人鸾
,
刘军恒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研究了百菌清作为抗菌剂对麦秸秆/PP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制备5种百菌清含量的麦秸秆/PP复合材料,参照ASTMG21-96对复合材料进行腐蚀实验,并测试腐蚀后麦秸秆/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色差以及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百菌清添加量为1.25%时,腐蚀后麦秸秆/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与不添加抗菌剂的复合材料相比,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71%,54.91%,10.46%,47.53%,吸水192h的吸水率降低了23.69%,腐蚀前后色差值则减小了11.56.
关键词:
麦秸秆/PP复合材料
,
百菌清
,
耐腐蚀性能
付菁菁
,
何春霞
,
常萧楠
,
王新洲
,
熊静
,
刘军恒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615.001
为探讨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添加量对麦秸秆/聚丙烯(PP)发泡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以及化学结构的影响,采用TG-DSC、FTIR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麦秸秆/PP发泡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化学结构和微观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C添加量及其热分解程度均对麦秸秆/PP发泡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泡孔结构和热膨胀性能影响显著;当AC添加量为1.0wt%时,其热分解程度最高,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泡孔结构均匀,麦秸秆与基体界面稳定,线性膨胀系数最小.所得结论表明,当AC添加量为1.0wt%时,麦秸秆/PP发泡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发泡
,
热稳定性
,
热膨胀
,
微观结构
,
FTIR
,
导热系数
黄河
,
孙平
,
叶松
,
刘军恒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605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的RPBE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O分子分别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形式在洁净的以及具有氧空穴的CeO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对比了不同的吸附位及不同覆盖度下的几何构型参数与吸附能.研究结果表明:CeO2(110)表面O原子上的吸附构型为较稳定的吸附构型,且N端吸附较O端有利;NO在洁净CeO2(110)表面为物理吸附;当CeO2(110)表面存在氧空穴时,吸附能明显增大且均大于40 kJ·mol-1,为化学吸附;覆盖度为0.25 mL时的吸附比较稳定.计算了NO分子吸附前后的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研究发现:NO分子与底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且整个吸附体系发生了电荷从Ce原子向NO分子的转移,O端吸附时转移的电荷较N端的多.
关键词:
催化剂
,
密度泛函理论
,
吸附
,
NO
,
CeO2(110)表面
吴贺贺
,
何春霞
,
刘军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未处理和偶联剂KH550处理的C纤维、SiC纤维和Al2O3纤维为填充材料,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体,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三种纤维改性UHMWPE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未处理的C纤维、SiC纤维和Al2O3纤维改性UHMWPE复合材料硬度较纯UHMWPE分别提高了11.76%、21%和6%。经KH550处理的三种纤维改性UHMWPE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均优于未处理纤维的复合材料,已处理的SiC纤维/UHMWPE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提高较大。KH550处理的三种纤维与UHMWPE基体界面粘接紧密,未处理纤维与UHMWPE基体粘接较差。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
改性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