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柠檬酸作分散剂制备HAP超细粉的研究

李明 , 沈毅 , 张欣欣 , 刘岚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6.02.026

采用沉淀法并用柠檬酸作分散剂合成HAP超细粉体.采用XRD,S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柠檬酸的加入对产物粒径大小、团聚的影响,并对实验中的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柠檬酸作分散剂的条件下,产品的粒径和分散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超细粉末 , 分散剂 , 制备

反应型氟橡胶/改性EPDM并用胶的结构与性能

王亚明 , 刘岚 , 罗远芳 ,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含氟丙烯酸酯为接枝单体制备了改性三元乙丙橡胶(MEPDM)和氟橡胶(FPM)/MEPDM反应型并用胶.利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橡胶硫化分析仪(OD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FPM/MEPDM并用胶的结构与性能,同时考察了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单体的接枝率为28.03%,接枝效率为58.54%;并用胶可以实现共硫化,硫化胶界面结合紧密;硫化胶的综合性能随着FPM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且老化后力学性能有所改善,含氟官能团向材料表面迁移.

关键词: 氟橡胶 , 改性三元乙丙橡胶 , 含氟丙烯酸酯 , 反应型并用胶

支化多酚羟基EPDM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王亚明 , 刘岚 , 彭兵 , 罗远芳 ,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接枝和缩合反应制备了支化多酚羟基乙丙橡胶(PHEPDM),利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核磁共振(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ATR-FT-IR测试结果表明,在PHEPDM的制备过程中,硅烷偶联剂A171可以接枝到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分子链上,且其分子结构中的Si-OCH3可以和双酚A中的酚羟基发生缩合反应;1H-NMR谱测试结果显示PHEPDM分子结构中存在与苯环和与Si相连的亚甲基上H的核磁振动峰,13C-NMR谱显示分子结构中含有与O相连的亚甲基上C的振动峰及苯环上C的振动峰。

关键词: 支化多酚羟基三元乙丙橡胶 , 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

原位置换法稳定导电胶接触电阻的研究

高宏 , 刘岚 , 卢嘉圣 , 罗远芳 , 贾德民 , 刘孔华

功能材料

研究两种水溶性银盐(硝酸银及乙酸银)对银填充导电胶的热行为和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及湿热老化条件下在锡表面接触电阻的稳定作用.DSC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银盐的引入对导电胶固化行为没有影响.导电胶在湿热老化600h后,添加了2%(质量分数)的硝酸银和1.5%(质量分数)乙酸银样品体积电阻率分别下降了48.5%和47.4%,而空白样仅降低了27.3%.另外当硝酸银添加量≥1%(质量分数)或乙酸银≥0.5%(质量分数)时,经湿热老化后导电胶在锡表面的接触电阻非常稳定.XRD,XPS和SEM结果表明银盐经过湿热老化后在锡面发生原位置换,在导电胶/锡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银层,可以消除与导电填料银粉的电位差,阻止了电化学腐蚀从而达到德定接触电阻的效果.

关键词: 导电胶 , 接触电阻 , 水溶性银盐 , 原位置换 , 电化学腐蚀

多功能稀土促进剂(La-GDTC)的制备及其硫化性能研究

杨树颜 , 贾志欣 , 刘岚 , 贾德民 , 罗远芳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40512

通过谷氨酸、二硫化碳和氯化镧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硫化促进剂——谷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镧(La-GDTC),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13C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证实了La-GDTC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根和羧酸根与镧离子形成了配位络合结构.通过研究SBR/La-GDT℃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结果显示随着La-GDTC加入量的增多,SBR/La-GDTC混炼胶的正硫化时间(tc90)从17.23 min减少至12.47 min,证实了La-GDTC的加入能够很好地促进橡胶的硫化,这与SBR/La-GDTC混炼胶的活化能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 促进剂 , 丁苯橡胶 , 硫化 , 稀土

含硫硅烷偶联剂对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彭华龙 , 刘岚 , 罗远芳 , 傅伟文 ,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双(三乙氧基丙基硅烷)四硫化物(TESPT)、双(三乙氧基丙基硅烷)二硫化物(TESPD)和3-丙酰基硫代-1-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XT)制备了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布形态.SEM表明,与TESPT和TESPD相比,PXT改性白炭黑在橡胶中分散最好,分布最均匀.力学测试表明,含TESPT的复合材料其定伸应力最大,而含PXT的拉伸与撕裂强度最大.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对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三种偶联剂改善了白炭黑的表面特性,大大减轻填料网络化,使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减小,其中PXT的改性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含硫硅烷 , 白炭黑 , 橡胶复合材料 , 动态力学性能

天然橡胶/蒙脱土原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刘岚 , 罗远芳 , 贾德民 , 傅伟文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1.021

用机械混炼反应插层法,通过引入第三组分RH,制备了天然橡胶/蒙脱土原土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对天然橡胶的补强.在这种复合材料中,蒙脱土原土的层间距显著增大,蒙脱土无机片层在橡胶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分散.蒙脱土原土与天然胶纳米复合保持了较低的滚动阻力,显著地提高了天然胶的抗湿滑性.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天然橡胶 , 蒙脱土 , 纳米复合材料 , RH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PMHS-SiO2涂膜

胡小娟 , 刘岚 , 罗远芳 , 贾德民 , 程梁 , 胡盛哲

材料研究学报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SiO2)溶胶,并以含氢硅油(PMHS)为改性剂,对SiO2粒子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然后在玻璃基片上提拉成膜和加热凝胶化,制备出超疏水PMHS-SiO2涂膜.通过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湿热老化等手段对涂膜的制备条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MHS/SiO2质量比为1:1、改性时间为4 h、涂膜热处理温度170℃、热处理时间3h的条件下,可制得具有优良超疏水性的PMHS-SiO2涂膜,其水接触角可达163°,滚动角可低至3°-5°,且具有优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对改性前后的SiO2溶胶和PMHS-SiO2涂膜的结构形态研究发现,PMHS与SiO2表面产生了化学结合,形成了PMHS-SiO2杂化交联材料;涂膜表面被疏水性PMHS包覆,同时较均匀地分布着许多粒径为50-400nm的微米-纳米双重粗糙度的微凸体,这是产生优异的超疏水性能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功能材料 , 超疏水涂膜 , 溶胶-凝胶法 , 二氧化硅 , 含氢硅油 , 接触角

纳米Ag链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陈世龙 , 罗远芳 , 魏勇 , 陈松 , 刘岚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020.001

针对柔性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差和柔性差这2个关键问题,分别从导电填料的柔性化及降低填料含量2方面着手,以脱氧核糖核酸(DNA)大分子链作为模板,制备了大小均一、链状排列的柔性纳米 Ag链及纳米 Ag链填充的聚氨酯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利用 SEM对纳米 Ag 链/Ag 包 Cu 粉/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纳米 Ag链/Ag包Cu粉/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及柔性的机制。研究发现:保持导电填料总质量分数为76%、纳米Ag链的质量分数为4%时,纳米Ag链/Ag包Cu粉/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及形变前后的电阻变化比值达到最佳值,分别为2.13×10-4Ω·cm和3.6;当以纳米 Ag 链为单一填料时,制得的纳米Ag链/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柔性;泡沫法制备的纳米Ag链/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可以在低填料质量分数时达到更高的导电性,当纳米Ag链质量分数为60%时,方阻为56Ω/sq,低于共混法制备的填料质量分数为65%时的纳米 Ag链/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98Ω/sq)。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 纳米 Ag链 , 导电复合材料 , 导电性 , 电阻稳定性

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样品中的氟乙酸钠

杨萍 , 施文兵 , 周海云 , 刘岚 , 邓芹英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2.022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样品中灭鼠剂氟乙酸钠的方法.在0.2 mL血液样品中加入1 mL纯水,然后用乙腈沉淀蛋白质,待蛋白沉降后取上清液经0.45 μm过滤头过滤,滤液注进离子色谱仪进行氟乙酸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onex Ion Pac AS11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 mm i.d.)及其相应的AG11保护柱(50 mm×4 mm i.d.),流动相为2.0 mmol/L Na2B4O7,微膜自再生阴离子抑制器,电导检测,25 μL定量进样环.氟乙酸钠在0.10~10.0 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8),实测溶液的检测限为0.05 mg/L,血样中的检测限为2.5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以上.该法也可用于食物中氟乙酸钠的测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 氟乙酸钠 , 血液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