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直流场中超导体-铁磁体的低频磁屏蔽特性

刘欢 , 周鹏博 , 李兴田 , 张涵 , 杨晨 , 陈红 , 王睿 , 王箴 , 李楠

低温物理学报

超导体-铁磁体超材料在静磁场中具有有效的磁屏蔽特性.大部分超材料都是由超导材料和铁磁材料组成,而这种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构成材料的结构,几何尺寸及每种材料的磁导率.本论文将麦克斯韦方程和超材料的设计结合起来,提出一种超导体-铁磁体超材料系统.该系统由两种材料的同轴圆柱体构成,我们研究该系统在直流磁场环境下的屏蔽特性.通过改变屏蔽圆柱体的几何尺寸,我们计算出屏蔽效能从而得到最优屏蔽结构.本论文的工作旨在为核磁共振成像及降低医学器械中的磁场特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导体 , 铁磁体 , 超材料 , 屏蔽

聚丙烯酰胺疏水缔合水凝胶的合成

闫付臻 , 赵洪明 , 叶磊 , 朱乐敏 , 刘欢 , 张子敬 , 黄萍 , 冉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丙烯酰胺(AM)和自制疏水大单体(MM)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原料,利用胶束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疏水缔合水凝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凝胶的溶胀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疏水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溶胀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随温度的升高,溶胀所需要的时间缩短;随SDBS浓度的增大,凝胶的溶胀率降低;1%的NaCl水溶液中,凝胶的最大溶胀率显著减小,继续增大NaCl水溶液的浓度,最大溶胀率无明显改变.由于起物理交联作用胶束的缔合和解缔合作用使凝胶具有良好的重塑性能和自愈合性能.

关键词: 胶束共聚 , 疏水缔合水凝胶 , 溶胀性能1 , 重塑性能 , 自愈合性能

PC/POS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

蔡华轮 , 许凯 , 刘欢 , 苏江勋 , 刘新 , 付子恩 ,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成及表征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PH-POSS)、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倍半硅氧烷(MA-POSS),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分别研究其在聚碳酸酯(PC)体系中对体系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Tg随着PH-POS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MA-POSS含量的增加基本不受影响。在氮气中,复合材料起始降解温度(T5%)比PC略低,随后其降解速率变慢,最大失重温度(Tmax)提高1℃~15℃。在空气中,复合材料T5%、Tmax均高于PC相应温度,且MA-POSS复合材料的Tmax随MA-POSS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22℃~50℃;且两种复合材料700℃残余率增加了5%~12%。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复合材料 , 笼型倍半硅氧烷 , 热稳定性

正交设计法优化高分散超细银粉的制备工艺

郭桂全 , 甘卫平 , 罗贱 , 向锋 , 张金玲 , 周华 , 刘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AgNO3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超细银粉.运用L2s(56)的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AgNO3浓度、抗坏血酸浓度、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溶液pH值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银粉的分散性及粒度的影响.分析得出制备超细银粉的优化条件:AgNO3浓度为0.15 mol·L-1,抗坏血酸浓度为0.40 mol·L-1,油酸为分散剂,分散剂用量为8%(相对AgNO3质量),pH值为4,反应温度为50℃.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出高分散近球形的超细银粉,其平均粒度为0.89 μm.并运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超细银粉 , 高分散 , 正交设计

盐酸吡哆辛在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测定

何凤云 , 潘兆瑞 , 周宏 , 刘欢 , 俞静 , 顾小燕 , 唐鹏鹏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2.140139

通过电聚合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修饰玻碳电极(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盐酸吡哆辛(VB6)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VB6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流显著增加,为裸电极上的7.5倍.在pH值3.0~6.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VB6在PABSA/GCE上的电极反应为吸附控制的一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氧化反应.在优化条件下,使用DPV对VB6进行了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04 ~ 100μmol/L,检出限为0.01 μnol/L,是目前所报道的电化学方法测定VB6的最低检出限,相对平均偏差为3.1%(n=8).采用本方法对维生素B6片中的VB6进行检测,回收率为106% ~ 108%.

关键词: 聚对氨基苯磺酸 , 盐酸吡哆辛 , 修饰电极 , 差分脉冲伏安法

S FC引出静电偏转板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现

张建川 , 张晓鹰 , 周德泰 , 刘欢 , 杨维青 , 宿建军 , 王彦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1.041

SFC (扇聚焦回旋加速器)是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束流引出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加速器的运行效率。原SFC引出静电偏转板运动控制系统由于其设备陈旧,控制方式及控制精度都已不能满足调束的需求,加之位置检测功能的缺失,给调束带来极大不方便。基于此状态,本项目在有限的检修时间内,分两期实现了偏转板的位置检测和运动控制功能。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实际位置拟合测量数据的方法,提高了位置检测的精度,特别是用了特定的软件补偿算法消除机械传动回程差,大大提高了电机控制精度,目前整体控制精度在0.2 mm左右。用户界面能够显示每个电机的相对位置、模拟动画、限位开关状态指示等信息。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方便。系统自2014年夏季运行以来,稳定可靠,提高了供束效率,减少了故障时间,得到调束人员一致好评。

关键词: 静电偏转板 , 运动控制 , PLC , 补偿算法

高效可循环离子型钯配合物催化羰化Sonogashira反应

杨妲 , 王栋梁 , 刘欢 , 赵小莉 , 路勇 , 赖时军 , 刘晔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22-1

炔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是天然产物全合成中构建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炔酮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金属有机炔烃和酰氯的交叉偶联,但存在酰氯本身稳定性和底物官能团耐受力较差的缺点.近年来,钯催化的羰化Sonogashira反应(末端炔烃和芳基卤化物与CO的偶联反应)成为合成炔酮类化合物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其中与钯中心原子配位的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可显著调控钯配合物的催化性能.但均相钯催化的羰化Sonogashira反应体系存在催化剂流失、分离困难和难以循环使用的问题.我们以2-(1-咪唑基)噻唑为母体分子,合成了具有P,S,N杂合配体特征的配体L1,同时将配体L1通过与MeOTf的季铵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离子型膦配体L2.在此基础上,利用L1和L2与过渡金属中心的配位作用合成相应的钯配合物1A和2A.由于L1和L2中含有多种不同配位能力的配体(P-配体,S-配体和/或N-配体),故通过N/S杂原子对Pd-中心原子的协同弱配位作用,可以调变相应钯配合物对羰化Sonogashira反应的催化性能.另外,2A中具有强吸电子效应的正电荷的存在,使其结构和催化性能也必然不同于中性配合物1A.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90℃,lh,CO压强1.0 MPa)下,对于碘苯和苯乙炔的羰化Sonogashira偶联反应,1A体现出优于2A的催化性能,TOF值达到840 h-1;但反应温度提高到120℃时,1A的TOF高达3560 h-1,2A的TOF为2960 h-1.与L1的2JP-Se=744 Hz相比,L2的2JP-Se=768 Hz,说明L2中具有吸电子效应的正电荷的存在降低了相应P原子的σ给电子能力(2JP-Se数值越大,相应膦配体的6给电子能力越弱);同时,1A中具有弱配位能力的N配体的缺失削弱了配体对Pd活性中心的稳定作用.在底物普适性研究中发现,4-硝基溴苯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几乎得不到羰化Sonogashira偶联产物.而将反应体系中的CO换为同样压强下的N2,却可以顺利实现Sonogashira偶联反应.我们推测,在CO氛围下形成的pd0-CO活性物种(与N2氛围下形成的Pd0活性物种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对底物的氧化加成能力.离子型钯配合物2A的优势在于,当将其与室温离子液体[Bmim]PF6(溶剂)结合使用,在2A催化碘苯与苯乙炔的羰化Sonogashira偶联反应过程中,循环使用8次催化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离子型膦配体 , 钯配合物 , 羰化Sonogashira反应 , 离子液体

18R单相Mg-Y-Zn合金经773 K退火过程中14H LPSO相的析出行为

刘欢 , 严凯 , 晏井利 , 薛烽 , 孙甲鹏 , 江静华 , 马爱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07-4

为了揭示14H相的形成机理,制备并研究了18R LPSO单相Mg?Y?Zn(简称S18)合金经773 K退火100 h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铸态S18合金主要由18R相组成(其体积分数高于93%),并含有少量的W相和α-Mg相。退火时,S18合金中的18R相保持稳定,未转变成14H LPSO结构。然而,在α-Mg相内部形成了14H层片相,其尺寸和体积分数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TEM分析表明,14H相在α-Mg内基面堆垛层错区域独立形核。14H层片的增厚生长是界面控制过程,与基面台阶的形成密切联系。而14H层片的伸长生长属于扩散控制,与溶质元素的扩散有关。该18R单相合金中14H相的形成机理可通过反应式α-Mg'→α-Mg +14H表示。

关键词: Mg-Y-Zn合金 , 18R LPSO相 , 14H LPSO相 , 高温退火 , 显微组织演变

成型工艺对片式PTCR素坯及瓷片性能的影响

郑志平 , 周东祥 , 龚树萍 , 刘欢 , 胡云香

功能材料

将注凝成型、注浆成型与轧膜成型应用于片式PTCR的制备,研究了不同成型工艺对片式PTCR素坯及瓷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用注凝成型和注浆成型工艺制备的素坯比用轧膜成型更加均匀,其陶瓷颗粒与粘结剂分布规则.在3种成型工艺所得的瓷片中,注凝成型瓷片晶粒生长最均匀,注浆成型瓷片晶粒生长较均匀,而轧膜成型瓷片晶粒生长不均匀.注凝成型和注浆成型工艺所制备瓷片的PTC性能稍优于轧膜成型.瓷片的耐电压性能与成型工艺有较大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成型工艺 , 片式PTCR , 显微结构 , 电性能

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制备与材料特性分析

刘欢 , 龚树萍 , 刘剑桥 , 万久晓 , 周东祥

功能材料

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丙酮钒(Ⅲ)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利用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FT-IR及XPS等表征手段,将其与未掺杂二氧化钛薄膜进行了材料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薄膜均为锐钛矿结构,引入钒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由3.28eV减小至3.15eV,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范围;XPS分析证实制备的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中钒以四价和五价两种氧化价态存在,可能在二氧化钛禁带中引入较深的杂质能级而引起价带顶向禁带拓展,从而产生引起禁带宽度变窄效应,扩展了二氧化钛带边光吸收。理论分析还表明,钒掺杂引起的深能级杂质在二氧化钛晶界处易于形成有效的陷阱俘获光生空穴,从而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尤其适于用作光催化材料。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钒掺杂 , 薄膜 , 吸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