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
,
侯陇刚
,
王和斌
,
张金祥
,
崔华
,
黄进峰
,
张永安
,
张济山
材料研究学报
结合以铌代替部分钒的合金化思路和用喷射成形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新型M3∶2高速钢,研究了合金在950-1150℃和0.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根据实验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DM)建立合金热加工图并结合动力学分析和组织观察,将加工图分为塑性失稳区(>1s-1)、低应变速率区(0.001 s-1)、低变形温度区(<1000℃)和加工安全区,重点讨论了低应变速率区和低变形温度区内裂纹产生的机制,并由此确定了合金可进行热加工的区间为1050-1150℃,0.01-0.1s-1.为了得到晶粒细小、碳化物呈颗粒状且分布均匀的组织,优化后的热变形加工参数为1150℃,0.1 s-1.喷射成形含铌M3∶2高速钢经锻造和热处理后,其硬度和弯曲强度等性能优于同等成分的粉末冶金高速钢.
关键词:
金属材料喷射成形
,
高速钢
,
热变形
,
热加工图
,
铌
王和斌
,
侯陇刚
,
张金祥
,
卢林
,
于一鹏
,
崔华
,
张济山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216
采用喷射成形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M3型高速钢和以Nb代V的M3型高速钢.利用SEM(EDS),XRD,OM,TEM,HRTEM研究了Nb对M3型高速钢组织的影响和其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喷射成形消除了宏观偏析,细化了组织,以Nb代V,可在共晶反应前析出MC型碳化物,使其球形化、均匀分布,由于消耗大量C,共晶M2C碳化物数量减少,促使更多W和Mo固溶进基体.均匀分布的高热稳定性含Nb-MC型碳化物能阻碍奥氏体化过程中晶粒长大,但难以固溶,使得回火过程中主要析出与基体共格的M2C型碳化物.喷射成形含Nb钢硬度和弯曲强度高于ASP23钢,大量硬质MC碳化物易于产生应力集中,使其韧性稍低于ASP23.
关键词:
喷射成形
,
M3型高速钢
,
Nb
,
显微组织
张金祥
,
卢林
,
王和斌
,
黄进峰
,
崔华
,
张济山
材料导报
采用常规铸造和喷射成形工艺分别制备了H13钢,应用OM、SEM、XRD等方法研究了铸态、喷射沉积态及过喷粉的组织.采用LMS-30粒度仪对过喷粉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铸态H13钢为粗大的枝晶组织,合金元素与碳化物偏析严重,而喷射成形H13钢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几乎没有碳化物,含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过喷粉是枝晶组织,随粉末尺寸的减小,一次枝晶变小,二次枝晶臂已不明显,是欠发达枝晶组织.雾化压力的增加对小颗粒过喷粉的尺寸和数量影响甚微,但会明显减小大颗粒过喷粉末的尺寸,并增加其数量.喷射成形等轴晶的形成机制在气液比偏小时以未破碎枝晶的均质化与碎断枝晶的连接长大为主,而在气液比偏高时以大量破碎枝晶作为异质形核核心为主.
关键词:
喷射成形
,
H13钢
,
微观组织
,
过喷粉末
卢林
,
黄进峰
,
王和斌
,
张金祥
,
崔华
,
张济山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探索适合喷射成形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和硬度测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喷射成形含铌M3∶2型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组织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碳化物数量减少.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增加后减小,低温淬火后回火未发现二次硬化现象.沉积态试样经过1220℃淬火,560℃回火后,硬度最高值为66.7 HRC.
关键词:
喷射成形
,
高速钢
,
热处理
,
硬度
杨彩
,
王富耻
,
马壮
,
卢林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LaTiO3材料.基于不同温度烧结样品的物相组成变化,对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阶段.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由于系统环境变化和高温氧缺位的形成,Ti的价态经历了Ti3+ →Ti4+→Ti3+/Ti4 +→Ti3+的转变.由于相变阻力的存在,LaTiO3并不能由原料直接生成,在低温和中温阶段要经历La2Ti2O7,La2/3TiO3,La5Ti5O17等中间相.LaTiO3相的生成主要发生在1400~ 1550℃,并在1550℃生成单相LaTiO3.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
钛酸镧
,
反应过程
史金涛
,
侯陇刚
,
左锦荣
,
卢林
,
崔华
,
张济山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35
研究了304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和室温轧制变形过程中的宏、微观组织演变, 变形引起的马氏体转变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超低温轧制比室温轧制能更有效地加速马氏体转变, 其中20%超低温轧制变形便可实现50%室温轧制变形下的马氏体转变量, 且超低温轧制变形最终可实现完全的马氏体转变. 同时, 超低温轧制引起的马氏体转变在板厚方向上较均匀, 显著优于室温轧制板材的板厚方向均匀性, 有助于提高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板厚方向性能的均匀性. 分析认为, 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形机理, 前者主要以马氏体转变及其变形为主, 后者以奥氏体变形为主. 超低温轧制所获板材的硬度比室温轧制板材增长迅速, 但随变形量增大位错密度差距缩小, 最终导致两者硬度趋于一致. TEM表征结果表明, 超低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引起的马氏体与母相基体间的取向关系遵循K-S (Kurduumov-Sachs)关系.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超低温轧制
,
马氏体转变
,
X射线衍射
,
微观组织
孙飞龙
,
李晓刚
,
卢林
,
万红霞
,
杜翠薇
,
刘智勇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142
通过实海暴露实验,研究了H62黄铜,QA19-2铝青铜和QSn6.5-0.1锡青铜在中国南海海域800和1200m深海环境下浸泡3a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H62黄铜的腐蚀速率最高,达到0.042 mm/a; QA19-2铝青铜最低,仅为0.003mm/a;QSn6.5-0.1锡青铜居中,约为0.004-0.007 mm/a.分析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H62黄铜的腐蚀速率呈线性降低;QA19-2铝青铜和QSn6.5-0.1锡青铜的腐蚀速率随水深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腐蚀速率的最小值出现在水深800-1200m之间.采用SEM,EDS和XRD技术,进行了腐蚀形貌观察和腐蚀产物成分及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H62黄铜发生了严重的脱锌腐蚀,腐蚀产物由Cu,ZnO,Zn5(OH)8Cl2H2O和Cu(OH)2H2O组成,符合溶解-再沉积机制;QA19-2铝青铜和QSn6.5-0.1锡青铜发生了脱成分(Al,Sn)腐蚀,QA19-2铝青铜的腐蚀产物由Cu2O和CuCl2组成,QSn6.5-0.1锡青铜的腐蚀产物由Cu2O,CuCl2和Cu2Cl(OH)3组成.
关键词:
铜合金
,
腐蚀
,
深海
,
实海
张金祥
,
黄进峰
,
王和斌
,
卢林
,
崔华
,
张济山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820
分别采用传统铸造与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H13钢并对其进行了锻造和传统热处理.利用OM,SEM和XRD研究了铸造与喷射成形H13钢在不同工艺状态下组织的差异,并且在相同的热处理制度下测试了两者的常温与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铸造H13钢相比,喷射成形H13钢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更高的室温与高温拉伸强度,室温冲击韧性提高了2倍,并且消除了带状偏析,提高了组织的等向性.喷射成形H13钢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沉积态H13钢组织均匀细小,消除了宏观偏析,更没有粗大的一次碳化物,这使得淬火后基体含有更多的合金元素,分布也更均匀,从而在回火时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更弥散并且晶粒也更细.
关键词:
喷射成形
,
H13钢
,
组织
,
力学性能
史金涛
,
侯陇刚
,
左锦荣
,
卢林
,
崔华
,
张济山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35
研究了304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和室温轧制变形过程中的宏、微观组织演变,变形引起的马氏体转变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轧制比室温轧制能更有效地加速马氏体转变,其中20%超低温轧制变形便可实现50%室温轧制变形下的马氏体转变量,且超低温轧制变形最终可实现完全的马氏体转变.同时,超低温轧制引起的马氏体转变在板厚方向上较均匀,显著优于室温轧制板材的板厚方向均匀性,有助于提高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板厚方向性能的均匀性.分析认为,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形机理,前者主要以马氏体转变及其变形为主,后者以奥氏体变形为主.超低温轧制所获板材的硬度比室温轧制板材增长迅速,但随变形量增大位错密度差距缩小,最终导致两者硬度趋于一致.TEM表征结果表明,超低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引起的马氏体与母相基体间的取向关系遵循K-S(Kurduumov-Sachs)关系.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超低温轧制
,
马氏体转变
,
X射线衍射
,
微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