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
,
黄启忠
,
常新
,
苏哲安
,
张明瑜
,
周乐平
,
金谷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041
采用锆英砂包埋法, 在石墨表面制备了ZrC-SiC复合涂层,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 研究了涂层的形貌和结构, 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ZrC和SiC相组成, 局部存在SiC晶粒. 由内向外, 复合涂层形成了明显的双层结构, 且主要由SiC富集内层和ZrC外层组成, 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包埋过程中各还原产物生成温度段的不同是复合涂层形成双层结构的主要原因, 由于包埋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相液Zr能流动封填涂层中存在的裂纹孔洞等缺陷, 故反应后能制得致密的ZrC-SiC复合涂层.
关键词:
石墨
,
anti-oxidation coating
,
ZrC
,
SiC
杨鑫
,
黄启忠
,
常新
,
苏哲安
,
张明瑜
,
周乐平
,
金谷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041
采用锆英砂包埋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ZrC-SiC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形貌和结构,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ZrC和SiC相组成,局部存在SiC晶粒.由内向外,复合涂层形成了明显的双层结构,且主要由SiC富集内层和ZrC外层组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包埋过程中各还原产物生成温度段的不同是复合涂层形成双层结构的主要原因,由于包埋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相液Zr能流动封填涂层中存在的裂纹孔洞等缺陷,故反应后能制得致密的ZrC-SiC复合涂层.
关键词:
石墨
,
抗氧化涂层
,
ZrC
,
SiC
吴娅
,
周乐平
,
杜小泽
,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通过改变壳核结构纳米颗粒半径比率和材料可改变纳米流体的光谱特性.本文采用Quasi-Static近似的Rayleigh散射方法,分析计算处于非独立散射状态下壳核结构纳米颗粒的消光效应,并采用波动电动力学方法计算了相应体积分数下纳米颗粒间的近场辐射传热.结果表明,壳核结构纳米颗粒消光系数与半径比、体积分数、粒子内外壳材料有关,近场辐射传热量与温度、间距、体积分数有关.比较辐射导热系数、近场辐射等效导热系数、有效导热系数可见,在颗粒均匀分布假设下,体积分数fv>0.6%且距离波长比小于0.5时,采用波动电动力学的方法颗粒阵列间近场辐射作用可忽略.
关键词:
壳核结构
,
纳米颗粒
,
消光效应
,
近场辐射
,
光谱特性
周乐平
,
王补宣
,
彭晓峰
,
杜小泽
,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报告了50 nm氧化铜(体积百分比φ≤0.6%)与去离子水的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讨论了温度依变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运用适用于低浓度悬浮液的能量和质量方程进行分析表明,颗粒空间分布和温度场间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考虑低浓度悬浮液中颗粒布朗扩散和热泳作用,讨论了运用准稳态方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有效性,即需同时保证合适的加热热流密度和液体试样两侧的温差.
关键词:
温度依变性
,
纳米颗粒悬浮液
,
导热系数
,
测量
周乐平
,
魏龙亭
,
李媛园
,
杜小泽
,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微尺度加热表面过冷核态沸腾传热实验的可视化观测、局部细节过程的记录是其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高速摄像仪分别对30μm、50μm和60 μm铂丝在过冷下汽泡生长及运动情况进行了系统观测.观测到与以往微尺度和常规尺度下加热丝表面汽泡行为不同的“新”特征:微细加热丝上的过热薄液层现象,汽泡在合适热流下的悬浮运动以及汽泡间出现环绕运动等一些实验现象.
关键词:
过冷
,
核态沸腾
,
汽泡
,
射流
,
绕流
周乐平
,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通过添加亲水性分散剂,经超声振动制备了粒径为50 nm CuO纳米颗粒悬浮液.理论和实验分析了运用准稳态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等热物性的可行性.加热密度为100~500 W/m2时,热物性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和重复性都较好;而加热密度较小时离散性较大.实验表明,常温下2wt%的CuO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有效导热系数约为纯水的1.08倍,比热容约为纯水的1.02倍.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
有效导热系数
,
比热容
布文峰
,
唐大伟
,
周乐平
,
王照亮
,
贾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对层状结构材料表面受到周期热流作用时的一维及三维稳态热传导问题运用拉氏变换、Hankel变换、传输线理论和反积分变换进行理论解析,得到被加热点的温度响应,并将其与周期加热热流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位相差、振幅比对于复合结构的依存性,由此定义对比度,从而确定结构测量原理,为表面下热结构测量信号的反演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光热测量技术
,
光热反射
,
拉氏变换
,
传输线理论
王补宣
,
周乐平
,
彭晓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运用有效介质近似与分形理论描述纳米颗粒团聚体空间分布,同时考虑颗粒尺寸效应及表面吸附作用,建立起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预示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从弹性介质假设出发,简化声子色散关系并考虑表面软化作用,建立起纳米颗粒比热容理论模型,提出尺寸效应参数,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关键词:
导热系数
,
比热容
,
纳米颗粒
,
尺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