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蕊
,
周海涛
,
周啸
,
陆德平
,
刘克明
,
彭谦之
,
彭勇
,
钟芳华
材料导报
综述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合金化法和复合材料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方法和机理;介绍了高强高导铜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即快速凝固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及稀土等微合金化元素在高强高导铜合金中的应用,分析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发展趋势,指出沉淀强化和复合强化是提高材料强度并保持其良好导电...
关键词:
铜合金
,
高强度
,
高导电
刘瑞蕊
,
周啸
,
周海涛
,
刘克明
,
彭谦之
,
彭勇
,
钟芳华
材料导报
采用电孤熔炼-真空甩带-长时间高温退火工艺制备了Ni50 Mn37 Sn13、Ni50 Mn37 Sn13 Co9和Ni50 Mn37 Sn13-Fe9三种不同状态下的Heusler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电子探针对所得铸锭、薄带及高温退火薄带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结...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
铸锭
,
薄带
,
显微组织结构
汪斌华
,
邓永红
,
戈钧
,
周啸
,
王晓工
,
杨邦朝
功能材料
利用化学氧化法在电容器芯包中形成导电高分子固体阴极层,制备出固体铝电解电容器样品,考察了单体浓度、浸渍次数、氧化剂/单体浓度比例等浸渍条件对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容量引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按理论化学计量比配置浸渍液的前提下,随着单体浓度和浸渍次数的增加,电容器的容量引出率呈递增趋势,最高达到标称容量的...
关键词:
聚(3,4-乙撑二氧噻吩)
,
固体铝电解电容器
,
容量引出率
,
浸渍条件
周海涛
,
刘志超
,
温盛发
,
李伟东
,
周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GH625合金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5s-1条件下的热变形特性,并用OM和TEM分析了变形条件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量很小时,该合金没有发生再结晶,直到应变量达到0.1时才开始有再结晶晶粒析出.随着变形温度的升...
关键词:
GH625合金
,
动态再结晶
,
位错
,
临界应变
,
晶粒尺寸
于明昕
,
周啸
功能材料
利用均相体系制备方法制得了汞双硫腙及锌双硫腙,并测定了两种金属双硫腙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两种聚合物介质中的光致变色行为,发现在两种聚合物介质中均发生了明显的光致变色现象.测定了两种金属双硫腙在聚合物介质中的基态及激发态可见光谱吸收曲线,及其在黑暗环境下的热回复曲线.
关键词:
汞双硫腙
,
锌双硫腙
,
光致变色聚合物
,
聚苯乙烯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汪斌华
,
邓永红
,
戈钧
,
周啸
,
王晓工
,
杨邦朝
功能材料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别研究了3,4-乙撑二氧噻吩在45、65和85℃条件下的原位化学氧化受限聚合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可以非常显著地加快单体的聚合速度,反应体系在45、65和85℃下完成聚合反应的时间分别为600、240和8min.温度对聚合反应的进程也有较显著的影响,在相对较低温度下(...
关键词:
聚(3,4-乙撑二氧噻吩)
,
化学氧化受限聚合
,
紫外-可见光谱
,
动力学
汪斌华
,
邓永红
,
戈钧
,
周啸
,
王晓工
,
杨邦朝
功能材料
利用3,4-乙撑二氧噻吩单体和对甲苯磺酸铁,分别以异丙醇、四氢呋喃和乙氰为溶剂,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导电聚合物聚(3,4-乙撑二氧噻吩),3种溶剂中的反应速率有较大差异,乙氰中反应速率最快,四氢呋喃中反应速率最慢.三者的聚合产物都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四氢呋喃中合成产物的电导率略高于另外两个产物.红外光...
关键词:
聚(3,4-乙撑二氧噻吩)
,
化学氧化合成
,
反应速率
,
红外光谱
,
拉曼光谱
周啸
,
周海涛
,
刘瑞蕊
,
赵仲恺
,
刘小春
材料导报
基于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非晶形成能力新参数的表达式ζ=(Tg/T1-Tx)a·(Tx-Tg/T1)b.用线性回归方法推导出形成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Dmax与ζ的经验公式为Dmax/mm=(1.061±0.067)ζ+(2.490±0.325).与其他判据相比,这两个公式更加可靠,适用于多种合金体...
关键词:
非晶
,
新参数
,
临界尺寸
周海涛
,
钟建伟
,
周啸
,
赵仲恺
,
李庆波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测试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效工艺对Cu-1.0Cr-0.2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一级时效工艺(960℃固溶2h+60%冷变形+450℃时效4h)下有很强的时效强化效应,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527.0MPa和487.0MPa,伸长率为12.3%,...
关键词:
Cu-Cr-Zr合金
,
多级形变时效
,
显微组织
,
性能
陈袁魁
,
潘有利
,
周啸
,
杜广生
,
廖万里
硅酸盐通报
分别采用分形法和激光粒度检测法定量探讨了气力提升泵和斗式提升机冶金级氧化铝原料颗粒磨损等规律,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均表明气力提升泵输送方式对颗粒的磨损程度均为斗式提升机输送方式的两倍以上.从试样的微观形貌观测还发现采用气力提升泵输送后试样表面裂纹明显增多,细颗粒含量增加,这对铝电解生产过程的稳定...
关键词:
分形
,
氧化铝
,
磨损
,
输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