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杰
,
刘军
,
孟献丰
,
陈彩凤
,
骆英
,
唐利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溶胶-粉末混合挤出法制备Pb(zr,Ti)O3压电陶瓷纤维.研究了PZT纤维制备的合理条件,如溶胶粘度的调整,粉末和溶胶的混合比例及烧结温度等.在溶胶和粉末的摩尔比为1:7时能成功地挤出直径为500μm的纤维生坯.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纤维密度、收缩率及显微结构,并将纤维与环氧复合制备1-3型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介电及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1240℃下烧结纤维及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关键词:
压电纤维
,
制备
,
性能
孟献丰
,
张其土
,
陆春华
,
倪亚茹
,
许仲梓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1.013
借助DSC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稀土掺杂磷酸盐玻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玻璃结构中[PO4]/[AlO4]≥2时易于形成均质透明的玻璃,形成区域范围为P2O5含量50%~85%(摩尔分数),BaO含量10%~40%(摩尔分数),Al2O3含量0%~17.5%(摩尔分数),Sm2O3含量0%~20%(摩尔分数);Al2O3含量增加,玻璃的形成能力增强,Sm2O3含量的增加使得玻璃的形成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
稀土
,
磷酸盐玻璃
,
玻璃形成区
,
热稳定性
孟献丰
,
李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稀土草酸盐先驱体法制各了LaPO4:Ce,Tb绿色荧光粉.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荧光粉的制备过程,并对其晶体结构、表观形貌、粒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发光特性等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先驱体在900℃还原气氛下煅烧,制备的产物属于正磷酸盐的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颗粒形状接近球形,粒径分布在lOo~150nm.比表面积为7.3 m2/g,孔径分布较宽.同时,在286 nm紫外光激发下发绿光,发射主峰位于543 nm,对应于Tb3+的5D4→7F5跃迁发射.
关键词:
荧光粉
,
稀土草酸盐先驱体法
,
磷酸盐
,
绿色发光材料
刘明权
,
沈湘黔
,
孟献丰
,
宋福展
,
向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068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lrrolidone, PVP) 和金属盐为原料,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SrFe12O19/PVP复合纤维前驱体, 前驱体经焙烧后得到M型锶铁氧体纳米纤维. 通过FTIR、TG/DSC、XRD、SEM和VSM技术对复合纤维前驱体及所制备的M型锶铁氧体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复合纤维前驱体的直径与溶液中金属盐浓度有关, 随盐浓度的升高纤维直径增大; 经800℃焙烧2h后, 得到纯相M型锶铁氧体纳米纤维, 直径在100~150nm, 组成纤维的平均晶粒大小约为49nm, 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晶粒长大; 经1000℃焙烧2h后得到的锶铁氧体纤维的磁性能最佳, 此时纤维平均直径约为100nm, 晶粒尺寸约为61nm, 室温下测得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8.5A·m2/kg, 矫顽力为503kA/m.
关键词:
M型锶铁氧体
,
nanofibers
,
electrospinning
,
magnetic property
孟献丰
,
高俊
,
何禾
,
王云龙
功能材料
摘要:以Eu2O3、Sr(NO3)2和(NH4)6M07O24·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Eu^3+离子掺杂的Sr0.6MoO4:Eu0.4^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分散均匀,形状呈类四方双锥状,粒径在0.5-2gm之间,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396nm)和蓝光(466nm)有效激发,发射出峰值位于614nm的红光,激发波长与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粉材料。
关键词:
SrMoO4
,
Eu^3+
,
白光LED
,
荧光粉
,
水热法
,
稀土
倪亚茹
,
陆春华
,
崔运国
,
孟献丰
,
许仲梓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5.005
为了研究高掺杂稀土情况下B2O3-SiO2-Al2O3体系玻璃的成玻璃性能,玻璃受到不同的化学溶液侵蚀时的抗腐蚀能力,及其腐蚀的机理与规律.通过采用扩张选点方法,探讨了的玻璃的形成区域图;采用UV3101-PC型分光光度仪,DTA和粉末失重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玻璃的化学稳定性.通过比较不同的H+浓度,不同场强的稀土离子,以及玻璃表面覆盖层等影响因素对玻璃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SA玻璃具有较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化学侵蚀过程中由于稀土离子的氢氧化物扩散与H+离子交换作用会影响玻璃化学侵蚀程度,因此玻璃耐酸性最差,耐碱性最好;稀土离子的场强越大,玻璃的抗腐蚀能力越强,化学稳定性越好;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玻璃表面产生了覆盖层,从而使得玻璃的溶解速率减缓.
关键词:
玻璃形成
,
化学稳定性
,
侵蚀机理
,
氧化镝
,
覆盖层
吴燕杰
,
刘军
,
唐利强
,
骆英
,
孟献丰
,
陈彩凤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1.022
概述了压电纤维的制备工艺,总结了压电陶瓷纤维研究已取得的成果,阐明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的办法,并对压电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压电陶瓷纤维
,
制备
,
应用
邱艳芹
,
刘军
,
孟献丰
,
颜平
,
骆英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z1.012
用粉末-溶胶混合物挤出法制备了直径为300μm和400μm的PZT压电纤维,研究了纤维的显微结构、密度和收缩率.采用排列-浇铸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25%的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计算了材料的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机械品质因数.结果表明: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Kp小于压电陶瓷片,Kt和Kt/Kp都大于陶瓷片;相同体积分数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直径为400μm的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其εT,d33,Kt和Kt/Kp都大于直径为300μm的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
关键词:
1-3型复合材料
,
陶瓷纤维
,
粉末-溶胶挤出法
,
排列-浇铸法
孟献丰
,
李东红
,
沈湘黔
,
刘为
功能材料
以金属盐、柠檬酸和玻璃微珠等为原料,采用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金属铁包覆空心玻璃微珠壳-核复合材料.采用SEM/EDS、XRD对包覆前后的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加料速度对壳-核微球的形成、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晶粒尺寸约为50.2nm的纯铁均匀包覆的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包覆层显示出均匀、光滑和紧密的特点,包覆层Fe原子为体心立方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颗粒分散均匀性,促进了包覆层的形成.随着碳酸氢铵滴加速度的增大,引起均相沉淀的发生,在颗粒表面形成凸起.
关键词:
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
,
纳米Fe
,
玻璃微珠
,
壳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