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杰
,
张向宇
,
娄春
,
胡伟
,
孙海英
,
潘卫明
,
周怀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火焰图像探测器和相应的计算机组成的温度场可视化系统,在热气机上进行了燃烧室内三维温度场可视化研究.图像采集系统首先在黑体炉上进行了标定,标定后系统的最大温度测量误差小于5%.现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高功率下燃烧室内最高温度为2316 K,平均温度1598K;低功率下最高温度为2202 K,平均温度1437 K;三维温度场检测温度随热气机功率的变化趋势与热电偶所测结果随功率变化趋势相一致.
关键词:
热气机
,
三维温度场
,
火焰图像处理
,
燃烧监测
张向宇
,
关小军
,
潘忠奔
,
张怀金
,
曾庆凯
,
王进
人工晶体学报
为了研究热屏位置对φ200 mm直拉硅单晶V/G、原生点缺陷浓度场以及热应力场的影响,使用CGSim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了系统模拟.结果表明:热屏位置对硅单晶的V/G和原生点缺陷浓度的径向分布规律没有影响;较热屏至晶体侧表面距离相比,其底端至熔体表面距离的影响更大,即随着它的增加,V/G值沿径向普遍增大且由内向外变化程度增强,晶体心部高浓度空位区扩大,最大热应力减小.合理控制热屏底端至熔体表面的距离可有效改善晶体质量.
关键词:
直拉硅单晶
,
有限元
,
热屏位置
,
原生点缺陷
,
热应力
张向宇
,
白新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目前锆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状况.主要对表面预膜、离子注入和激光表面处理等3种方法进行总结.其中表面预膜主要简介了高压釜预膜、表面镀膜和阳极氧化等3种方法的研究现状;离子注入方面介绍了Y,La,Nb等离子注入对锆合金的改性效果及其原理;激光表面处理方面介绍了激光表面熔覆和激光表面合金化2种方法在锆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锆合金
,
表面改性
,
离子注入
,
阳极氧化
,
激光表面处理
关小军
,
张向宇
,
潘忠奔
,
王进
,
曾庆凯
人工晶体学报
为了研究热屏位置对于直拉单晶硅的熔体和固液界面的影响,采用CGSim有限元软件对φ200 mm直拉单晶硅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热屏底端位置上升(或径向内移),熔体自由表面及其邻近区域的温度下降;随着热屏底端位置径向内移,位于两个大涡胞之间的较小涡胞强度增大且移向熔体液面深处;热屏位置上升或径向外移均会使固液界面上凸程度增大,这主要归因于晶体热场的相应变化.
关键词:
直拉单晶硅
,
有限元
,
热屏位置
,
流场
,
温场
,
固液界面
张向宇
,
白新德
,
金兆熊
,
凌云汉
,
万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光电化学方法在锆及其合金氧化后性质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还结合已有的氧化物金属接触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对其在锆及其合金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提出光电化学方法在锆及其合金的反应堆内性能研究和改性方面的新应用.
关键词:
锆-4合金
,
氧化
,
光电化学
张向宇
,
白新德
,
金兆熊
,
周庆刚
,
彭德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研究氧化薄膜对Zr-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对样品分别进行了350℃和400℃各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氧化.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氧化生成的样品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分析(GAXRD)表明,生成的氧化物为非化学计量的六方相氧化锆.样品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试验发现,氧化后样品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所提高.而用纳米压痕仪试验的结果表明,氧化后样品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较低的弹性模量,意味着氧化后样品可能有更好的耐磨性.400℃氧化样品对合金性能的提高优于350℃氧化样品.
关键词:
锆-4合金
,
氧化
,
动电位极化
,
纳米压痕
关小军
,
王进
,
张向宇
,
曾庆凯
人工晶体学报
为了研究硅单晶直拉法生长过程中双空洞的长大动力学以及空洞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已建立的空洞演化的相场模型及其应用程序,模拟研究了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双空洞演化和相关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相场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基体中空位扩散和双空洞长大的过程;双空洞长大趋势随着模拟时间和初始空位浓度的增强而加强;随着空洞初始中心间距的增加和初始空位浓度的减小,双空洞长大由相互融合模式转变为独立长大模式.
关键词:
硅单晶
,
直拉法生长
,
相场模拟
,
双空洞
,
长大动力学
张向宇
,
白新德
,
金兆熊
,
凌云汉
,
万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光电化学方法在锆及其合金氧化后性质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还结合已有的氧化物金属接触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对其在锆及其合金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提出光电化学方法在锆及其合金的反应堆内性能研究和改性方面的新应用.
关键词:
锆-4合金
,
氧化
,
光电化学
王进
,
关小军
,
曾庆凯
,
张向宇
人工晶体学报
为了获得硅单晶中空位团的形成能以及有关因素的影响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揭示了模型体系大小、空位团构型和空位数目对空位团形成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总体上,模型体系大小和空位团构型对空位团形成能的影响不大;3 ×3 ×3模型更适合于硅单晶空位形成能的计算和分析;当空位数目≤5时,最小空位团形成能随空位数目增大而线性增加;空位团形成能实质上主要取决于所需破坏的Si-Si键数目及键能.
关键词:
硅单晶
,
形成能
,
空位团
,
分子动力学
张向宇
,
程强
,
周怀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通过在一台步进式加热炉均热段的南北侧墙上安装2支火焰探测器,获取火焰在红、绿波长下的近似单色辐射强度图像,利用修正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从绿色单色辐射强度信息中重建炉内温度分布,同时以红色单色辐射强度作为最优化目标重建炉壁和空间固相辐射参数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该重建算法可以较好地同时重建出温度场与固相辐射参数.
关键词:
单色辐射强度
,
正则化方法
,
最优化
,
温度场
,
固相辐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