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236)U及其加速器质谱(AMS)测量

王祥高 , 何明 , 李朝历 , 王伟 , 张大伟 , 黄春堂 , 石国柱 , 沈洪涛 , 吴绍雷 , 贺国珠 , 龚杰 , 陆丽燕 , 武绍勇 , 姜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236)U是一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T_(1/2)=2.342(3)×10~7a,在自然界的含量极微,天然铀中~(236)U /~(238)U的原子比约为~10~(-14).目前,对于~(236)U及其测量的研究报道较少.首先介绍了~(236)U的产生,并对地球中~(236)U的总量进行了估算.概述了~(236)U测定在亿年级中子注量率积分评估、核环境和核活动监测,以及地质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最后,对国内外加速器质谱(AMS)测量~(236)U的状况进行了综述,报道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AMS小组通过对同位素干扰鉴别的多方面研究,初步建立了~(236)U-AMS测量方法.

关键词: ~(236)U , 加速器质谱 , 环境监测

Nb、Ti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的研究

李晓林 , 肖宝亮 , 崔阳 , 李飞 , 张大伟 , 缪成亮 , 张旭 , 朱腾威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2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再加热温度、奥氏体区变形温度和组织转变温度的变化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其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铌,主要利用铌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再析出,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在随后的组织演变过程中细化了组织;而钢中加入较高含量的钛,主要利用钛的碳化物在铁素体中的析出,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这主要是铌、钛的碳氮化物固溶后,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再析出的不同所造成的.钢中复合加入Nb-Ti后既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又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细晶强化既提高钢的强度又提高钢的韧性,但沉淀强化在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恶化了钢的韧性.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碳氮化物 , 细晶强化 , 沉淀强化 , 组织演变

北京城区夏季PM2.5中碳组分和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特征

安欣欣 , 张大伟 , 冯鹏 , 富佳明 , 景宽 , 王琴 , 魏强 , 刘保献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4.2015090801

为探索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及其碳组分和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特征,于2014年6月1日至7月15日在车公庄地区使用微量振荡天平(TEOM+FDMS)、EC/OC在线分析仪以及水溶性离子在线分析仪对PM2.5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组分(OC、EC、SO42-NO3-和NH4+)进行了实时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夏季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为69.0±47.9 μg· m-3,PM2.5中OC、EC、SO2-、NO3-和NH4+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8%、2.4%、23.0%、15.7%和19.2%,SNA(SO42-、NO3-和NH4+)合计达到了PM2.5质量浓度的57.9%.研究各组分的日变化特征发现,OC和SO42-白天浓度变化较小,夜晚浓度稍高;NO3-和NH4+则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增加面逐渐降低;EC呈现出夜晚浓度高白天浓度低的特点.研究各组分的相关性及比值发现,OC和EC的相关系数为0.62,OC/EC大于2.0,说明北京城区夏季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此外,NO3-/ SO42-平均比值为0.68,SOR和NO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0.55和0.14.通过分析北京市城区夏季不同浓度级别各组分的变化发现,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OC和EC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而SNA比例则不断升高,其中NO3-浓度水平的增加最为显著.

关键词: PM2.5 , 北京城区 , 碳组分 , 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

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臭分级评价方法

魏文龙 , 荆红卫 , 张大伟 , 奚采亭 , 郭婧 , 邬晓东 , 徐谦 , 陶蕾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80102

基于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臭大量感官数据及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有序Logistic回归建立北京市水体发臭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多元线性回归法与有序Logistic回归法整体准确率相似(78%-80%),但发臭评价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更适合作为水体发臭回归方法进行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地表水发臭分级评价中,筛选确定了适合做水体发臭回归自变量的监测指标,发现溶解氧及氨氮起主要作用,对水体发臭贡献率约95%;有机类指标对解释水体发臭效果显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由于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时间长、高锰酸盐指数多用于Ⅰ—Ⅲ类水体监测、化学需氧量是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建议采用化学需氧量为回归自变量;总磷不适合作为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臭回归自变量.对2012年北京市部分城市河道水体发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标准用于评价发臭程度与国家颁布的黑臭标准的评价结果吻合程度为95.6%,通过选取典型发臭水体进行分级评价,再次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可行.

关键词: 黑臭水体 , 分级评价 , 多元线性回归 , 逻辑回归

SPHC热轧带钢边部“黑线”研究

陈连生 , 谷辉格 , 宋进英 , 田亚强 , 张大伟 , 魏英立 , 沈永革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2.020

为了消除酸洗后显现在SPHC热轧带钢边部处的黑线缺陷,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分析了带钢边部黑线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带钢边部黑线缺陷处成分主要为Fe元素,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存在粗晶、混晶现象.黑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带钢边部存在裂纹,轧制过程中由于拉应力使边角部金属翻平到带钢表面形成黑线.通过改善带钢边角部质量和优化立辊辊型及轧制工艺,可有效消除黑线缺陷,保证良好产品质量,提高成材率,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黑线 , 混晶 , 微裂纹 , 翻平 , 立辊

钛合金筋板类构件局部加载成形中流向未加载区材料的分配

张大伟 , 杨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于通过模具分区实现的等温局部加载成形,为了减少加载区对未加载区的不利影响,一般会采用筋上分区模式.由于局部加载特征,在成形过程中加载区部分材料会流向未加载区.流入未加载区材料的分配对成形过程分析、材料流动控制、成形质量改进都有着重要影响.从加载区流入为未加载区材料的分配主要由未加载区的形状和模具分区附近的几何参数所确定.若未加载区是己成形区,部分流向未加载区的材料充填分区筋型腔.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流入分区筋型腔材料比率的预测模型.数值结果表明流向未加载区材料分配的分析和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筋板类构件 , 局部加载 , 筋上分区 , 数值模拟 , 偏最小二乘回归

激光熔覆Ni基与Ni+Cr3C2合金涂层凝固组织特征

张大伟 , 张新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2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经激光熔覆Ni基及Ni+Cr3 C2合金后,凝固组织呈现多相混合特征.Ni基合金涂层的凝固组织中观察到三种以γ-Ni为领先相的共晶区;Cr3 C2粒子的加入及大部分的溶解,提高了激光熔池中的Cr、C含量,导致较多的碳铬和硼铬化合物的形成.不仅改变了Ni基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而且也改变了涂层合金的凝固过程.结合XRD,SEM和TEM技术分析了两种激光涂层的凝固组织特征及凝固过程.

关键词: 不锈钢 , 激光熔覆 , Ni+Cr3 C2复合涂层 , 凝固组织

新型铸造锡青铜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冯在强 , 王自东 , 王强松 , 陆长学 , 张鸿 , 张大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真空熔炼离心工艺浇铸了ZCuSn10Zn2FeCo合金试样棒。利用SEM、TEM分析了新型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和ZCuSn10Zn2合金相比,ZCuSn10Zn2FeCo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到了400~450 MPa,提高了70%~90%,伸长率保持在12%以上,没有明显下降。透射电镜下,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细小析出相,直径在2~20 nm之间不等,直径大于100 nm的纳米析出相数量很少。纳米尺寸的析出相对位错的钉轧和阻碍作用明显,位错塞积可见。孪晶组织中存在着高密度的位错和数量众多的纳米析出相,是合金强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合金的断裂形式呈韧性断裂。

关键词: 离心铸造 , 锡青铜 , 析出相 , 韧性断裂

分段冷却工艺对微合金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丹 , 刘雅政 , 周乐育 , 张大伟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微合金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根据试验钢相变规律,研究了单道次变形后分(两)段水冷工艺的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630-700℃),试验钢铁素体尺寸略微增大,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保温温度为680oC时性能最佳;68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5~10s),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均为等轴状,其强度和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在保温时间为5S时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 分段冷却 , 组织 , 性能

电化学研磨法制备超细镍粉

李彩翠 , 张大伟 , 陈静娟 , 陈春华

功能材料

以锂离子电池为微反应器,电化学还原NiO制备了超细镍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相Ni,晶粒尺寸约5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200~600n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在80~200nm之间;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加和放电温度的提高都使产物粒径有变大的趋势;在分散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产物Ni的分散性能。

关键词: 超细镍粉 , 电化学还原法 , 分散性能 , 表面活性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