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旺
,
李宝伟
,
钟翔屿
,
包建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将耐磨涂层与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RTM工艺一体化成型,并对一体化成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测试了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所使用的硬质粉体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耐磨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试样的摩擦系数与磨痕深度情况相一致,即试样的摩擦系数越小,其磨痕深度也越小.一体化成型耐磨复合材料表面涂层的连续相为树脂基体,限制了该种复合材料在高速摩擦条件下的使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涂层
,
摩擦系数
,
磨痕深度
刘刚
,
罗楚养
,
张代军
,
张朋
,
张连旺
,
益小苏
复合材料学报
选用多层非屈曲经编织物(NCF)作为增强体,提高了预成型体的铺覆效率及准确性,同时根据T型接头的结构特点将其组合成工字梁形式并依此设计成型模具,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实现了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高效制造,并对其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型接头拉伸破坏由孔边蒙皮纤维拉断和腹板分层拉脱造成;而压缩破坏则由腹板翻边分层屈曲和接头中部蒙皮纤维压断造成;T接头拉伸破坏载荷高于其压缩的破坏载荷。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T型接头
,
非屈曲经编织物(NCF)
,
树脂传递模塑(RTM)
钟翔屿
,
包建文
,
李晔
,
张连旺
玻璃钢/复合材料
采用动态DSC法研究了酚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行为.研究表明:有机钛催化剂的加入降低了改性氰酸酯的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温度,加快了固化反应的速率;建立了酚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级数都为1;有机钛催化剂的加入并不改变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
关键词:
氰酸酯
,
改性
,
反应动力学
张连旺
,
包建文
,
钟翔屿
,
李晔
玻璃钢/复合材料
开发了一种VARI工艺用高温环氧树脂5284VARI,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该树脂的固化反应特性,利用流变仪分析了该树脂的成型工艺特性,并通过力学试验机测试了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在成型温度下具有粘度低和成型时间长的特点,适用于液态成型工艺,且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湿热环境性能.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VARI工艺
,
复合材料
,
高温
钟翔屿
,
包建文
,
张代军
,
张连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3.013
采用增韧用热塑性塑料粉料与常用环氧树脂的共溶和共混物的黏温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溶解于环氧树脂中的热塑性塑料粉料是环氧树脂体系基础黏度的主要贡献源,不同的热塑性塑料粉料在环氧树脂中的溶解特性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环氧树脂/热塑性塑料粉料共混物也可以获得最低黏度,但不如共溶物显著,共混物黏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升温过程中热塑性塑料粉料在环氧树脂中的物理溶解.采用共混方法和共溶方法都可对环氧树脂/热塑体系的黏温特性进行有效调控.
关键词:
黏温特性
,
热塑性塑料粉料
,
环氧树脂
温培刚
,
张连旺
,
钟翔屿
,
包建文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6.2.009
对4211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固化反应特性,利用流变仪分析成型工艺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树脂体系在不同固化工艺下的耐热性能,并通过力学试验机测试固化后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211环氧树脂体系具有较好的工艺性,固化物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表现为刚脆特性,断裂伸长率为1.1%;与M40高模量碳纤维的匹配性较好.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高模碳纤维
,
4211
,
热熔工艺
,
理化性能
张连旺
,
包建文
,
钟翔屿
玻璃钢/复合材料
本文以海因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高温固化环氧体系,通过流变仪分析了树脂的粘度特性,并对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研究了该树脂的湿热环境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适合用作液态成型工艺,但该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也存在吸湿率高,耐湿热环境性能差的问题.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吸湿
张连旺
,
钟翔屿
,
包建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为了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采用A12O3陶瓷贴片制备了陶瓷防护复合材料,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陶瓷片材和复合材料进行了磨损性能试验,得到了防护复合材料在不同加载参数下的磨损形貌,进一步采用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测试了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磨痕深度与宽度,并据此建立了磨损性能数据分析与评价模型,分析了防护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采用陶瓷贴片进行防护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损性能,经陶瓷防护后,复合材料的可承受加载载荷从40N提高至100 N;随着载荷的进一步增加,陶瓷防护复合材料的磨痕深度大大增加,而钢球的磨损程度迅速下降,其磨损机制发生了变化.分析了造成复合材料磨损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陶瓷
,
磨损
,
磨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