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松
,
徐飞
,
张通和
,
程国安
,
杨锡震
,
顾岚岚
,
王迅
材料导报
阐述了掺Er硅发光的研究意义和现状,总结了掺Er硅的材料性能、发光机理、提高发光效率的途径、制备方法,以及掺Er硅LEDs器件的行为和来来展望.
关键词:
掺Er硅
,
发光
,
发光效率
张通和
,
吴瑜光
,
易仲珍
,
张旭
,
梁宏
,
马芙蓉
,
王晓妍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3.015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C和W单独及双注入H13钢对抗腐蚀特性的影响、抗腐蚀相生成的条件及其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对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碳、钨单独和双注入H13钢钨和碳可在注入层超饱和分布,特征为类高斯分布.双注入可在注入层中形成弥散的碳化钨WC和W2C、中间相Fe2W、铁钨碳化物FeW3C、Fe6 W6C和铁的碳化物Fe5C3,Fe3C,Fe2C等.其形状为丝状纳米相,丝状相沿样品法线生长.这种结构使注入层强化,增强了表面抗腐蚀特性;钨和碳双注入同时具有钨和碳单注入的优势,能更有效地提高H13钢的抗腐蚀性,随着W和C注入剂量的增加,抗腐蚀特性逐步增强;样品W5C5的Jp经55个周期腐蚀后,约为H13钢Jp的1/30.
关键词:
C和W注入
,
钢
,
抗腐蚀特性
,
电化学测量
王二敏
,
王晓震
,
何安莉
,
张通和
,
梁宏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0.03.010
以AgCu10合金为对象, 研究和探讨了离子注入提高电接触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磨损性能并改善电接触微动磨损的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的AgCu10合金大大减少了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了磨损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转移, 减轻了磨损颗粒的氧化污染, 从而提高合金表面耐磨损和抗腐蚀性能, 改善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
关键词:
电接触
,
磨损
,
离子注入
,
钇
张旭
,
谢锡善
,
董建新
,
徐重
,
张通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双层辉光放电条件下镍基合金Inconel 625的阴极溅射行为。 结果表明: 多组元镍基合金由于各组元溅射率不同, 产生择优溅射现象。 Mo, Nb等低溅射率元素在阴极表面富集, Ni, Cr等高溅射率元素在阴极表面贫化, 使阴极表面发生相变, 形成含Mo, Nb较高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P相和Laves相。 随着阴极溅射电压的增加, 阴极合金元素溅射率增加; 并且随着阴极温度升高, 阴极溅射率也随之增加。
关键词:
双层辉光
,
阴极溅射
,
镍基合金
杨建华
,
张通和
功能材料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r vacuum arc,简称 MEVVA)离子源引出的强束流脉冲钨离子对H13钢进行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在注入剂量为1×1017cm-2,温度为200℃以下,观察到强束流脉冲钨离子注入导致的空洞和空洞的硬化及脆化效应,分析了空洞对注入钨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影响,基于热峰效应(spike),讨论了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材料耐磨性的关系.
关键词:
离子注入
,
空洞
,
耐磨性
薛文斌
,
邓志威
,
陈如意
,
张通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硬度H和弹性模量E分布, 并探讨了陶瓷氧化膜的生长机理. 氧化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8 GPa~32 GPa, 280 GPa~390 GPa. 靠近膜/基体界面的氧化膜硬度和弹性模量仍然相当高. H和E沿膜深度的分布都存在一个极大值, 并同膜内α-Al2O3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其形成原因在于微弧区熔融物在膜不同部位冷却速率差异较大.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纳米压入
,
铝合金
,
弹性模量
,
显微硬度
薛文斌
,
邓志威
,
陈如意
,
张通和
金属学报
用显微力学探针和维氏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CZ铝合金微弧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区的显微硬度H和弹性模量E分布, 并分析了引起界两侧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 结果显示, 界面两侧H和E值相差较大, 因界面附近, H, E值从界面到膜内部是逐渐增加, 界面附近铝合金基体上无明显硬化区, 基体未发生重熔, 而界面另一侧氧化膜则重熔过, 氧化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同膜的重熔有关.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null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