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艳
,
张臻悦
,
余军霞
,
徐志高
,
徐源来
,
周芳
,
池汝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433-3
为了更好地了解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浸出过程,运用色谱塔板理论对稀土和铝的柱浸传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铵根离子浓度能强化浸出传质过程。浸取剂 pH 在2~8的范围内对稀土的浸取传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强酸性条件下(pH<4)能提高铝的浸出传质效率。存在一最佳流速使浸取传质效率最高。稀土的最佳浸取条件如下:浸取剂 pH 4~8、铵根离子浓度0.4 mol/L、流速0.5 mL/min。稀土和铝的浸出传质效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均为(NH4)2SO4
关键词:
柱浸过程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
稀土
,
铝
,
铵盐
,
传质
徐源来
,
徐盛明
,
徐刚
,
池汝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粉碎白铜合金废料→酸浸出→N902萃取分离出铜离子→P204萃取分离出锌离子→水相中剩余硫酸镍溶液工艺回收白铜合金废料中的有色金属.经实验得到较优回收工艺条件是将初步机械粉碎的白铜合金投入硫酸溶液中反应,得到浸出液;使用铜特效萃取剂N902首先分离出浸出液中的铜离子.结果表明,萃取剂N902对铜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相比为1:1、pH值为0.57、N902的体积浓度为50%,混合时间为90 s的条件下,铜的萃取率达到99.36%.使用2 mol/L的硫酸进行反萃操作,平衡时间仪为30 s,反萃回收率达到99.68%;使用萃取剂P204萃取分离后续水相溶液中的锌离子,在相比为2:1、pH值为2.93、P204体积浓度为40%的条件下,混合时间为1 min,经5级萃取后锌离子的萃取率为99.73%,且几乎不萃取水相中的镍,选择性分离效果好.使用1 mol/L的硫酸反萃,经40 s混合后,反萃达甲衡,富锌有机相的反萃率为100%.整条工艺完成了铜、镍和锌3种主要离子间的分离,得到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镍3种产品.
关键词:
回收
,
白铜合金
,
N902
,
P204
,
萃取
李中军
,
彭翠
,
徐志高
,
徐源来
,
黄凌云
,
池汝安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1.011
以氟碳铈矿焙砂盐酸二步浸取的氯化铈溶液为原料,用碳酸氢铵作沉淀剂.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及研磨制得用于抛光的CeO2.讨论了加料方式、氯化铈浓度、分散剂用量及焙烧温度对CeO2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5g/L聚乙二醇1000的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0.2mol/L氯化铈,500℃下焙烧,得到平均粒径为1.15μm,粒径分布窄的CeO2粉体.利用X衍射测定CeO2晶体结构,证明所得到的CeO2属于立方晶系,其空间点群为O5H-FM3M.
关键词:
碳酸氢铵
,
沉淀
,
CeO2
,
抛光粉
徐志高
,
李中军
,
黄凌云
,
徐源来
,
任娟
,
池汝安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5.001
以C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CeO2颗粒尺寸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采用WJL激光粒度仪检测二氧化铈的粒径,并且通过TG、XRD和SEM等方法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立方晶系的球形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晶粒尺寸为20.5nm.
关键词:
撞击流
,
二氧化铈
,
超细粉体
,
沉淀法
李攀红
,
徐志高
,
池汝安
,
赵骏
,
王力军
,
徐源来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5.015
锆铪分离是制备核级锆和铪的技术关键.简单综述了工业上生产核级锆铪的主要溶剂萃取分离工艺,即甲基异丁基酮(MIBK)法、磷酸三丁酯(TBP)法、三辛胺或三烷基叔胺(TOA或N235)法,并对各种工艺流程的优劣进行了技术分析,重点介绍了中性萃取体系、酸性萃取体系、螯合萃取体系、碱性萃取体系和协同萃取体系等溶剂萃取分离锆铪技术的新进展.另外,还阐述了其他锆铪湿法分离的方法如分步结晶和沉淀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微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和液膜萃取法对锆铪进行富集和分离的现状.可以发现,新开发的锆铪湿法分离技术大都是优先分离锆铪原料中含量较多的锆,且大多仅进行了分离工艺的研究,而对锆铪分离的机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和保护环境,开发优先萃取铪且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分离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锆
,
铪
,
湿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