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龙
,
陈连喜
,
李洁
,
李曦
,
刘振辉
,
江杨
硅酸盐通报
在水溶液中,以3-硫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CPTE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了不同粒径、高度单分散的聚硫氰基倍半硅氧烷(PTSQ)球形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转靶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此外,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研究了产物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前驱体TCPTES与催化剂氨水的浓度能够可控地制备出粒径为0.45 ~ 1.20 μm的高度单分散PTSQ微球.当PTSQ粒子用于Cd2+的吸附时,其吸附量最高达0.563 mmol/g,几乎为纯二氧化硅微球的两倍.
关键词:
聚硫氰基倍半硅氧烷
,
一步法
,
单分散
,
吸附
曾凡龙
,
潘鼎
材料导报
总结了国内对活性碳纤维(ACF)吸附特性的研究及其在香烟滤嘴、空气净化、水处理、卫生、节能等方面的应用;对活性碳纤维产品按原料、外形、比表面积和用途等进行了分类;评述了近几十年我国活性碳纤维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现状和问题;指出了ACF在环保、水的循环利用、医疗等方面潜在的巨大应用市场,尤其有可能成为对付SARS病毒的有效防护材料.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
吸附性能
,
工业化进展
,
环境保护
曾凡龙
,
潘鼎
材料导报
总结了活性碳纤维(ACF)的特点,评述了近三十年我国ACF的工艺和设备、新品种开发、纤维表面结构及孔结构理论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ACF生产各个阶段的技术关键和成本控制.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模型不同,纤维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内部孔并相互贯通.另外指出,我国在ACF理论研究、产品质量和应用开发上尚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
工艺研究
,
表面结构及孔结构
曾凡龙
,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5.007
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活性碳纤维的新工艺--直接活化工艺和一个评价工艺质量的综合指标--有效得率.控制好反应条件,粘胶纤维能通过直接活化工艺制成外在和内在性能均良好的活性碳纤维,并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得率综合了活化得率与比表面积两个因素,能较好地反映生产工艺的优劣.经600℃以上温度碳化处理后,催化剂基本上全部分解除去.当催化剂含量>10%时,粘胶纤维的活化得率、收缩率趋于稳定,有效得率有上升的趋势.两种工艺制作的产品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对甲苯和丙酮的吸附性能相近.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
活化
,
收缩率
,
有效得率
,
比表面积
,
吸附性能
曾凡龙
,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5.017
用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铵盐、磷酸、硫酸铵对粘胶纤维的热分解促进作用.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磷酸氢二铵对粘胶的分解反应,但对其余几种的影响不大.本文提出用峰高/半高宽之比表征热分解峰的形态.该值越低,即热分解峰越平坦,表明反应越缓和,则越有利于提高粘胶纤维的碳化活化得率.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磷酸氢二铵/粘胶的热分解峰最平坦,作用效果最好;磷酸二氢铵和磷酸相当,磷酸铵次之,硫酸铵作用时比表面积很低.未预浸处理的粘胶热分解最激烈,产品得率和比表面积也最低.
关键词:
粘胶活性碳纤维
,
热失重分析
,
峰高/半高宽比
,
得率
刘振辉
,
陈连喜
,
李洁
,
曾凡龙
,
江杨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8.011
在水溶液中,以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合成聚氰基倍半硅氧烷(PCSQ)微球,并通过进一步酸化实现了氰基到羧基的转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对所得微球的形貌、有机功能基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TES的用量与催化剂氨水的浓度对PCSQ微球的形貌和粒径有着重要影响,当去离子水为30 mL、CTES为1mL、氨水为1 mL时,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在600 nm、高度单分散的PCSQ微球.将所制备的PCSQ微球分散在30%硫酸溶液中,65℃搅拌24 h可以将微球上负载的氰基水解酸化为羧基.
关键词:
氰基聚倍半硅氧烷
,
一步法
,
单分散
,
羧基化
王雨
,
曾凡龙
,
李洁
,
刘振辉
,
陈连喜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0.011
在水溶液中,以硫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CPTE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合成了 TC-SiO2聚倍半硅氧烷微球。进一步以TC-SiO2微球为核,用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UDPTES)在其表面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TC-SiO2@U-SiO2双功能化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对所得微球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用量和包覆时间对所得双功能化微球TC-SiO2@U-SiO2的粒径和形貌有着重要影响。当 CTAB 为30 mg,水、乙醇分别为20 mL和7 mL,TC-SiO2球为40 mg,氨水为0.3 mL,UDPTES为0.6 mL时,室温下反应20 h,可制得粒径630~690 nm且分散性良好的TC-SiO2@U-SiO2微球。
关键词:
双功能化
,
复合二氧化硅
,
单分散
,
微球
孙祝林
,
奚立华
,
李红
,
曾凡龙
,
吕永根
新型炭材料
采用傅里叶红外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中间相沥青纤维预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中的应力在175 ℃前迅速降低;在氧化过程中,脱氢反应显著,同时羟基减少;到250 ℃以上醚键增加,大量的交联反应发生,应力增大,在恒定应力下纤维伸长速率减缓;270 ℃以上时纤维稳定化程度较高,产生收缩;整个氧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增加并不显著.结合纤维在垂直和水平两种状态下的受力分析认为,连续预氧化时,沥青纤维自身重力不容忽略,沥青预氧化炉宜采用立式设计.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纤维
,
氧化
,
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