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东
,
全林斯
,
卢汇洋
,
王栋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电镀金刚石工具的质量,采用脉冲电沉积纳米镍作为其胎体材料.在对其显微结构、晶粒尺寸、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的测试基础上,确定了制备工具合适的电镀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恒定脉冲模式下(脉冲导通时间2 ms,脉冲断开时间45 ms),镀层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硬度与强度则显著上升,当电...
关键词:
电沉积
,
纳米材料
,
镍
,
金刚石
,
工具
卢汇洋
,
黄志伟
,
李立波
,
李云东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4.022
纳米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性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在介绍纳米碳管结构、性能和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总结与回顾了含纳米碳管镀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镀、电镀法)及复合镀层在高硬度、低摩擦因数和低磨损率、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等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复合镀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针对纳米碳管...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复合镀层
,
化学镀
,
电镀
,
性能
,
应用
张玉碧
,
李照美
,
李云东
,
王丰产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02.001
采用传统的瓦特镀液通过脉冲电镀制得纯镍镀层.研究了脉冲参数对镀层微观形貌与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形貌为胞状结构;随着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胞状结构的尺寸逐渐变小,镀层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占空比的减小 ,最大显微硬度值对应的峰值电流密度增大,占空比减小到一定值后,峰值电流密度的改变...
关键词:
脉冲电镀
,
镍镀层
,
脉冲参数
,
显微硬度
李云东
,
黄志伟
,
王永田
,
王栋
,
姬少龙
材料保护
观察并分析了金刚石磁性对复合镀层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比三种金刚石颗粒(分别经过增磁、退磁和未处理)得到的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发现金刚石磁性对镀层有以下影响:粗化镀层晶粒,使镀层表面起伏不平并出现节瘤和金刚石表面的过度包镶,更为严重的是降低金刚石在胎体中的机械镶嵌状态(颗粒与沉积物之间出现间隙).对金刚...
关键词:
复合镀层
,
金刚石
,
微观结构
,
磁化
,
退磁
,
电磁相互作用
王琳
,
黄志伟
,
李云东
,
业红玲
,
孟普
电镀与涂饰
以弱磁金刚石颗粒为第二相,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镍基弱磁金刚石工具.主要工序为:预处理,预镀镍,植砂(镀金刚石),去薄膜,严格的表面处理(包括电解除油、浸蚀、水洗等),补砂,加厚镀镍,开刃.所得金刚石工具中,胎体对颗粒包镶良好,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尖端露出.切削试验表明,不同界面间的结合力显著提高,与无磁...
关键词:
弱磁金刚石
,
电镀
,
金刚石工具
,
切削性
,
结合力
张玉碧
,
李照美
,
李长荣
,
李云东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7.09.006
为了提高镍沉积层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采用传统的Watt镀液通过脉冲电沉积制得纳米镍沉积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了沉积层的表面形貌、织构和晶粒大小与脉冲参数的关系.分析表明,微观形貌为胞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0.3 nm;随着占空比减小,晶粒得以细化.研究了脉冲参数...
关键词:
纳米晶镍
,
脉冲电沉积
,
显微硬度
,
抗拉强度
,
热处理
李云东
,
卢汇洋
,
苏宗伟
,
丁俊成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5.003
金属-金刚石共沉积复合镀层,在不同应用领域(如提高耐磨性、自润滑性、切削性及弥散强化效果等)已得到广泛关注.详述了金刚石的嵌入对复合镀层的影响及其原因.试验发现,金刚石的嵌入恶化了复合镀层胎体的微观结构,使得胎体晶粒粗化、镀层和颗粒结合部出现间隙、镀层表面起伏不平并出现节瘤、沟谷及金刚石颗粒表面的过...
关键词:
电沉积
,
复合镀层
,
Ni-Co-金刚石
,
显微结构
,
金刚石磁性
何国利
,
易红宏
,
唐晓龙
,
李芬容
,
李云东
材料导报
主要介绍了几种不同吸附剂对氙气吸附性能的研究,阐述其优缺点,分析了研究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当前氙的取样分析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吸附剂是活性炭,但这些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长期稳定性不够的问题,不能满足禁核试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的要求,而且活性炭有孔径分布范围较广的局限性,并不是最理想的氙吸附剂.近年...
关键词:
氙气
,
吸附
,
吸附材料
,
改性
,
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