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Fe和Co离子在YBCO中团簇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李平林 , 张逸民 , 莫炯 , 陈常青 , 冀勇 , 刘丽华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15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正电子湮没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磁性离子Fe和Co掺杂的YBCO系列样品,结果表明,小掺杂量时离子以分散形式存在,随着掺杂量增大,离子以不同的团簇形式进入晶格,并通过团簇带入氧离子.在Cu-O链区域六离子团簇出现的几率最大,团簇效应抑制了空穴载流子的产生及其向CuO2面区域的转移,弱化了载流子库的功能.然而由于它们仅间接影响了电子的配对和输运,因而对超导电性抑制较弱.另外,通过与非磁性离子掺杂效应等因素比较,显示出Fe和Co掺杂对超导电性抑制与其磁性没有直接关联.

关键词: YBCO超导电性 , 数值模拟 , 正电子湮没 , 团簇效应

Er1-xDyxNi2B2C体系中超导和磁性的共存和相互作用

曹世勋 , 秦晓玲 , 李平林 , 曹桂新 , 张金仓 , 森克德 , 西村克彦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04.001

本文在2K~20K温区内系统地研究了Er1-xDyxNi2B2C体系中超导转变温度Tc的反铁磁转变温度TN随Dy掺杂含量x的变化.实验发现x=0.3和x=0.8附近的样品具有复杂的磁结构.这些样品有两个磁转变温度(TN ′和TN).对于该体系发现了两个主要的特征:1)在x=0.3附近,超导被抑制,TN ′出现一个小的峰值;2)在x=0.8附近,Tc出现一个低谷,TN ′出现一个大的宽峰.TN ′在x=0.3和x=0.8附近的异常来源于改系统中超导和磁性的共存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 超导电性 , 反铁磁 , 输运行为

铁砷超导体比热特征的理论和实验比较研究

王晓霞 , 李岩静 , 单倩倩 , 李军 , 李平林

低温物理学报

以海森堡相互作用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铁砷超导体自旋密度波的反铁磁表现形态,计算了长波近似条件下的内能和比热等理论值,比较讨论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情况及其相应意义,表明白旋密度波理论在较低温度下基本能够描述铁砷超导体的有关特征.详细分析讨论了电子和声子在不同低温区对比热的贡献,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铁砷超导体 , 海森堡模型 , 自旋密度波 , 内能和比热 , 电子和声子

非磁性离子Zn和Al替代对YBCO电子结构及超导电性的影响

李平林 , 曹桂新 , 邓冬梅 , 曹世勋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2.031

为了澄清非磁性离子在不同替代位置对YBCO体系超导电性影响的物理机制,本文利用正电子湮没及相关实验手段对YBa2Cu3-x(Zn,Al)xO7-δ(x=0.0~0.4)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Zn对Cu(2)位的占据造成电子局域化的增强效应直接影响到了载流子的配对和有效输运,对体系的超导电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使得Tc急剧下降;而Al对Cu-O链区域的替代则是通过对电子的弱局域化效应,最终对载流子库区产生影响,弱化了载流子向导电层CuO2面的转移,从而影响到体系的超导电性.

关键词: YBCO,高温超导,非磁性离子,Zn、Al替代,正电子湮灭

Pr替代YBCO体系的红外吸收谱研究

曹桂新 , 李平林 , 曹世勋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02.003

本文报道了对Y1-xPrxBa2Cu3O7-δ(x=0.1~1.0)体系红外吸收谱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在该体系中存在三个明显的吸收模式,分别位于560cm-1(A1)、1435cm-1(A2)、1631cm-1(A3).随Pr含量的增加,吸收峰A3的强度单调降低,并出现宽化趋势,结合作者正电子实验的结果,证明Pr替代导致Cu-O链区域氧空位缺陷的变化,可能是抑制超导电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Pr替代YBCO , 红外吸收 , 正电子湮没

价电子密度与Y123铜氧超导电性关系研究

王晓霞 , 尉国茹 , 申振宁 , 姚尚彬 , 李平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X射线衍射、超导电性测试、氧含量变化、正电子湮没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 系统研究了金属离子掺杂的YBa2Cu3-x(Fe,Co,Al)xO7-δ (x=0.0~0.5)铜氧超导体的超导电性,为了比较也一并讨论了Zn掺杂样品的实验和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超导转变温度Tc与样品中价电子密度无直接关联,与Hall实验揭示的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关系有同样结论,表明电声耦合机制在铜氧超导体中失效.因此,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仅仅是实现超导态的前提,并非其真正的决定因素.如果铜氧超导微观机制依然沿袭“电声耦合”理念很可能误入歧途.

关键词: Y123金属离子掺杂 , 理论计算 , 正电子湮没 , 价电子密度 , 电声耦合

铜氧超导电声耦合失效及强关联耦合实验证据

李平林 , 陶慧 , 郭志超 , 刘岩 , 董传博

低温物理学报

铜氧高温超导丰富的物理属性使BCS理论遇到严峻挑战.一系列关于电子及空穴载流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声耦合”在铜氧超导电性中失效.如铜氧超导的转变温度Tc与价电子密度之间构成非单调“钟形”曲线分布,而“电声耦合”下两者之间则表现为单调指数关系.同时,Hall效应实验揭示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的关系也为“钟形”轮廓.两类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铜氧超导Cooper对配对机制不符合“电声耦合”特征.另外,关于铜氧超导拆对能隙的研究,目前已获得丰富的实验结果,飞秒激光和光子反射谱测量显示,拆对能隙分别达到1.5eV左右及1.2~2.1eV,只有电耦合才能达到如此大的耦合强度.因此,电耦合的“激子”可能是建立铜氧超导微观机制的合理途径.Ginzburg早年设想的高温超导激子模式或许在铜氧化合物中实现.

关键词: 铜氧高温超导 , 耦合模式 , 载流子密度 , 拆对能隙 , 强关联

制备条件对Pr123体系氧含量及正电子寿命谱影响

曹桂新 , 李平林 , 刘永生 , 曹世勋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2.032

为了澄清Pr抑制超导电性机理及Pr占Ba位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下PrBa2Cu3O7-δ(Pr123)样品的物性,分析了电阻率和氧含量随烧结温度不同所表现出的变化.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880℃时样品的电阻率最低,高于920℃时,电阻率最大,同时也不利于体系吸氧,这可能是由于PrBa缺陷而引起.正电子寿命谱也因此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短寿命τ1参数和中间寿命τ2参数均在900℃出现最低峰值.由此可知,单从温度条件考虑,制备Pr123的最佳烧结温度应该为900℃左右.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 氧含量 , PrBa缺陷

YBCO体系中Ni替代位置分布的转移与正电子寿命参数的变化

李平林 , 曹桂新 , 邓冬梅 , 曹世勋 , 张金仓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02.001

利用正电子湮没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Ni替代的YBa2Cu3-xNixO7-δ(x=0.0~0.5)超导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体系的精细结构和正电子寿命参数的变化特征,给出了Ni替代位置在Cu(1)和Cu(2)位之间的可能转移以及与正电子寿命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小替代浓度下,Ni主要占据Cu(2)位,随替代含量的增加,出现部分Ni向Cu(1)位转移,进一步增大Ni替代含量(x≥0.2),则出现部分Ni在Cu(1)和Cu(2)位之间随机分布,并伴随有杂相出现.同时,讨论了Ni对超导电性抑制的磁散射机理及其解释.

关键词: YBCO , 高温超导 , Ni替代 , 正电子湮没

铜氧超导电声耦合失效及强关联耦合实验证据

郭志超 , 陶慧 , 刘岩 , 李平林

低温物理学报

铜氧高温超导丰富的物理属性使BCS理论遇到严峻挑战.一系列关于电子及空穴载流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声耦合”在铜氧超导电性中失效.如铜氧超导的转变温度L与价电子密度之间构成非单调“钟形”曲线分布,而“电声耦合”下两者之间则表现为单调指数关系.同时,Hall效应实验揭示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的关系也为“钟形”轮廓.两类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铜氧超导Cooper对配对机制不符合“电声耦合”特征.另外,关于铜氧超导拆对能隙的研究,目前已获得丰富的实验结果,飞秒激光和光子反射谱测量显示,拆对能隙分别达到1.5eV左右及1.2~2.1eV,只有电耦合才能达到如此大的耦合强度.因此,电耦合的“激子”可能是建立铜氧超导微观机制的合理途径.Ginzburg早年设想的高温超导激子模式或许在铜氧化合物中实现.

关键词: 铜氧高温超导 , 耦合模式 , 载流子密度 , 拆对能隙 , 强关联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