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
,
李建春
,
张寿禄
,
秦丽雁
,
裴海祥
钢铁
就不同热处理制度对S32003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耐蚀性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50~110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硬度逐渐降低,而伸长率逐渐增大;在850~900℃热处理,铁素体晶内及铁素体-奥氏体相界锯齿形析出高铬的点状第二相,对耐蚀性能不利.在高于950℃热处理的过程中,第二相可以溶解.经对析出相的结构分析,可以确认为Cr2N.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
热处理
,
析出相
,
组织
,
性能
马丽娜
,
李建春
,
范光伟
,
梁伟
,
王一德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时效处理温度对254SMo奥氏体不锈钢在3.5 g/L的NaCl溶液中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影响.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其显微组织,探讨了析出物对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钢时效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1000℃速率最大,1050℃速率和800℃相近;析出物先增多后减少,到1050℃时超过了σ相的析出温度,故析出物减少.时效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σ相是导致254SMo不锈钢电化学腐蚀性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254SMo不锈钢
,
时效
,
极化曲线
,
阻抗
,
σ相
李吉东
,
韩培德
,
王烽
,
任永秀
,
贾元伟
,
李建春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62
通过对LZ50车轴钢边部增碳缺陷进行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检验,发现增碳处组织异常,全部为珠光体,伴随大量MnS和硅酸盐夹杂物.现场排查发现在保温帽和铸模之间有较大的缝隙,缝隙中残留有大量粉渣,而且使用的保护渣为高碳型保护渣.由此判断,浇铸过程中钢水与缝隙中的粉渣接触造成钢锭帽口线增碳,而且钢水中未被保护渣完全吸收的夹杂物也被捕捉残留在钢坯表面.
关键词:
边部增碳
,
夹杂物
,
帽口
,
保护渣
卫爱丽
,
李建春
,
梁伟
材料导报
以Zn-25Al-5Mg-2.5Si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常规铸造方法制备了加入不同含量稀土Y的锌铝合金.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分析研究了稀土Y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Y后,在锌铝合金中,其与Al、Zn等元素形成硬度高、热硬性好的复杂成分化合物,分散于晶界和枝晶中,细化了组织,有效地阻碍了高温时基体的变形和晶界移动.随着Y含量的增加,在室温、100℃和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Y含量为0.4%(质量分数)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高温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比不加Y时提高了26.4%,硬度提高了47.8%.
关键词:
稀土
,
锌铝合金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李建春
,
张志巍
,
张寿禄
物理测试
利用拉伸、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奥氏体不锈钢022Cr17Ni12Mo2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由950℃升高到1250℃,材料022Cr17Ni12Mo2的晶粒越来越粗大,α相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150℃达到最低点1.60%;试验材料的抗拉强度Rm、规定非比例强度Rp0.2和Rp1.0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塑性明显提高.冷却方式对试验材料的晶粒大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几乎没有影响,但与空冷方式相比,采用水冷方式有利于组织中α相含量的降低,规定非比例强度Rp0.2和Rp1.0均提高了30 MPa到40 MPa.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
组织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