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检索条件:作者=李志义  

  • 论文(9)

利用超临界乙醇脱硫再生废旧轮胎胎侧胶

李翔 , 刘志军 , 王晓娟 , 刘凤霞 , 魏炜 , 张睿倩 , 李志义 , 许晓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0.020

以超临界乙醇为反应溶剂,对废旧轮胎的胎侧胶进行脱硫再生实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脱硫后凝胶的物理性能和溶胶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添加脱硫剂对脱硫胎侧胶的影响.研究发现,超临界乙醇中不同种类橡胶脱硫难易程度不同,脱硫后溶胶高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主链结构完整,凝胶...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 废旧轮胎橡胶 , 脱硫再生 , 脱硫剂

超临界撞击流技术制备微胶囊工艺

魏炜 , 李志义 , 刘凤霞 , 刘志军 , 池胜

功能材料

将超临界流体与撞击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项新的包覆技术—超临界撞击流技术(SFIT)。以石蜡和玻璃微珠分别作为包覆模型材料的壁材和芯材,考察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混合器内压力、温度、撞击釜内撞击距离以及膨胀前温度等因素对于微胶囊的表观包覆率和表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器内压力20MPa以...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 撞击流 , 微胶囊 , 包覆 , 模型材料

用超临界流体过程制备非对称有机膜

李志义 , 夏远景 , 刘学武 , 张晓冬 , 胡大鹏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5.03.019

介绍了用超临界流体过程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结果等,并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方法是近一两年提出的一种膜制备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它有许多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非对称膜 , 制备 , 超临界流体 , 聚合物

超临界CO_2诱导相分离制备聚己内酯三维多孔支架的实验研究

丁兆红 , 刘志军 , 桂秋媛 , 魏炜 , 李志义

功能材料

三维多孔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重要用途,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制备聚己内酯(PCL)三维多孔支架,研究其可行性及工艺条件对三维多孔支架孔结构及其尺寸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改变初始浓度、CO2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CL三维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

关键词: 三维多孔支架 , 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 , 聚己内酯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

刘学武 , 李志义 , 金良安 , 夏远景 , 孟庭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文中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反溶剂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可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 乙基纤维素 , 超细微粒

用超临界流体诱导相转化法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研究进展

李志义 , 夏远景 , 刘学武 , 张晓冬 , 胡大鹏

材料导报

超临界流体诱导相转化法是近两年提出的一种膜制备新方法.介绍了用该方法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结果等,并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非对称膜 , 制备 , 超临界流体 , 聚合物

SAS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研究

刘学武 , 李志义 , 金良安 , 张晓冬 , 夏远景

功能材料

以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温度、压力、反溶剂流量及溶液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可使制备的乙基纤维素微粒基本呈球形,最小粒径可降至1μm以下,粒径分布较...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 乙基纤维素 , 超细微粒

低合金钢在水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机构

诸武扬 , 刘天化 , 李志义 , 肖纪美 , 李世琼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跟踪观察了具有广泛拉伸强度范围的四种低合金钢在各种水溶液中(高纯水、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下的水溶液,0.1NK_2Cr_2O_7水溶液)以及含痕量水的有机溶剂中(无水酒精,丙酮等)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K_1大于临界值后,在所用的各种水溶液中都能产生...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聚合物超细微粒

蒋静智 , 李志义 , 刘学武

功能材料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型材料,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以下的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器压力、溶液浓度和进液速率均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较理想的操作条...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 , 聚合物 , 超细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