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稀土抛光材料的生产、应用及其新进展

李永绣 , 周新木 , 辜子英 , 彭德院 , 胡平贵 , 周雪珍 , 焦晓燕 , 何小彬 , 魏坤 , 刘桂华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5.021

对稀土抛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市场前景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述评.对发展我国稀土抛光材料研究和产业化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稀土 , 抛光粉 , 产业化

以大颗粒碱式碳酸铈球团为前驱体制备单分散纳米氧化铈抛光粉

李静 , 常民民 , 孙明艳 , 汤光平 , 李晓媛 , 周雪珍 , 周新木 , 李永绣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3001

以大颗粒碱式碳酸铈球团为前驱体,通过机械化学反应法制备了中位粒径为~ 100 nm的单分散纳米氧化铈抛光粉.研究表明,产物粒径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盐溶液作为球磨介质可以改善颗粒间的团聚现象.其中,氯化钠溶液为球磨介质、900℃煅烧所得纳米CeO2粉体球形度好,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绝对值大,在水中有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其对K9玻璃抛光表面RMS粗糙度可达0.482 nm.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 碱式碳酸铈 , 抛光

混合碳酸稀土两步煅烧法制备超细CeO2

周雪珍 , 李进 , 丁家文 , 辜子英 , 胡平贵 , 彭德院 , 李永绣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5.002

以混合碳酸稀土为原料,经煅烧、酸溶活化、再煅烧的两步煅烧法制备了CeO2超细粉末.考察了第一步煅烧温度对煅烧中间产物酸溶性能和铈的氧化程度的影响,分析了煅烧和酸溶过程中的相关反应.结果表明:第一步煅烧过程的温度控制不仅影响Ln2O3·CeO2的酸溶性能,而且还决定了最终产物CeO2的物性.确定了制备超细CeO2的合适条件是:第一步煅烧温度为800℃,用硫酸进行酸活化处理,控制pH值在2左右,过滤洗涤后的活性中间产物CeO(OH)2再经第二次煅烧可以得到CeO2含量在90%以上,粒度分布均匀且中位粒径D50在0.5~1.5μm范围的超细CeO2粉末.当第二步煅烧温度在700~800℃之间,产物粒度小于1μm;当第二步煅烧温度为800~1000℃时,产物粒度在1~1.5μm之间.

关键词: 混合碳酸稀土 , 超细CeO2粉末 , 两步煅烧法

氟化碳酸镧铈煅烧过程的相态结构和颗粒特征变化

郭尧 , 李现常 , 王芳 , 殷美丽 , 牛永生 , 侯绍刚 , 李永绣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6013

以碳酸镧铈为原料,通过氟化和煅烧来制备含氟稀土抛光粉.采用XRD、TGA-DTA、SEM、激光粒度分布仪、比表面积仪对煅烧过程中的相态结构和颗粒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化碳酸镧铈在煅烧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过程,包括脱水、碳酸盐分解成氧化物、从氧化镧铈中形成氟氧化镧铈.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得样品的XRD和粒度分析结果证明中温(650℃)和高温(1000℃)煅烧产物的不同点在于氟氧化镧铈的形成与否和颗粒的形貌和团聚程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团聚程度增加,并在1040℃出现急剧增加,而团聚粒子与分散粒子相比,团聚粒子中因为同溶了更多的镧而使其结晶度更低.增加分散颗粒的比例和煅烧温度可以提高氟氧化镧的形成比例,提高抛光效果.据此,提出了两阶段煅烧法用于提高合成抛光粉的抛光效果.采用该法制得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抛光速率和较好的抛光质量.

关键词: 掺氟氧化镧铈 , 抛光 , 热分解 , 相态 , 颗粒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析尾矿中稀土和铵的残留量分布及其意义

侯潇 , 许秋华 , 孙圆圆 , 王悦 , 李静 , 周新木 , 李永绣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4001

测定了龙南足洞原地浸析多年后的尾矿中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稀土和铵残留量,以及尾矿中的粘土矿物对稀土和铵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稀土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等温线方程,对低浓度稀土有强吸附能力;而对铵的吸附等温线呈直线关系,不符合朗格缪尔等温线方程.尾矿粘土中铵的纯水浸出实验证明,尾矿中的铵可被水浸出而流失.用粘土矿物对稀土和铵的吸附特征差别和矿层内部的渗透特征差别解释了注液区域矿层内部从全风化层到半风化层方向铵和稀土残留量的上升趋势.因此,尾矿中铵和稀土含量的分布可以直接反映原地浸出效果的好坏以及铵的流失情况,用于讨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内部结构与渗流特征.

关键词: 原地浸矿 , 离子吸附型稀土 , 尾矿 , 渗流特征 , 铵残留量

水热-煅烧法制备亚微米CeO2抛光粉

李静 , 常民民 , 孙明艳 , 汤光平 , 周雪珍 , 周新木 , 李永绣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60107

采用硝酸铈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水热法合成CeO2前驱体,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CeO2抛光粉,研究了煅烧温度对产品物性和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前驱体为直径~100 nm的类球形均匀颗粒;随煅烧温度的升高,产品结晶度提高,粒度逐渐增大,对K9玻璃的材料去除率先增大而后降低,在1050℃达到极大值.为此,确定了合成中位粒径在200 ~400 nm之间的CeO2高效抛光粉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水热-煅烧法 , 亚微米氧化铈 , 抛光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李永绣 , 陈伟凡 , 周雪珍 , 程昌明 , 辜子英 , 胡建东

中国稀土学报

以水合碳酸铈为原料, 以氯化钠作为助磨剂和阻聚剂, 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了球形纳米氧化铈, 用XRD法研究了水合碳酸铈与氯化钠质量比、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CeO2粉体晶粒度的影响, 用TEM对最终产物粒子进行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在碳酸铈的球磨过程及其随后的煅烧过程中, 氯化钠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助磨和阻聚作用, 所得CeO2为类球形粒子, 分散性较好, 晶粒度约为30~50 nm.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机械活化 , 纳米氧化铈 , 氯化钠 , 稀土

碳酸镧沉淀的自发结晶性能

辜子英 , 李永绣 , 何小彬 , 胡平贵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1.02.003

根据碳酸镧沉淀与结晶过程中溶液pH值和沉淀粒度的测定结果,对碳酸镧沉淀的自发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镧自发结晶的活性区域位于碳酸氢铵与镧离子的沉淀反应摩尔比1∶1~2.8∶1之间。而在高配比区域碳酸镧的结晶是惰性的。考察了加料方式、加料速度、加料比等对碳酸镧结晶的影响,并对碳酸镧的结晶化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的沉淀和结晶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关键词: 碳酸镧 , 沉淀 , 自发结晶

稀土产品的物性控制与稀土产业的发展

李永绣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1999.04.019

本文讨论了稀土材料性能与稀土产品物性间的相关关系,认为稀土产品的物性控制对于发展未来稀土产业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现阶段的稀土产业的发展计划中应当体现出物性控制的攻关目标,并就当前国内稀土新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和大家关注的热点作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 稀土 , 物性控制 , 产业发展

单分散球形超细氧化铈的机械化学反应制备法

辜子英 , 胡平贵 , 彭德院 , 焦小燕 , 周雪珍 , 李永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湿固相机械化学反应法制备单分散球形超细氧化铈粉体, 化学分析和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球磨作用不仅改善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使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还促进了产物的结晶化, 得到了结晶性良好的新物相, 有利于球磨产物的后续处理.随着球磨反应的进行, 颗粒粒度减小, 直至亚微米级时球磨反应使颗粒的减小趋势与晶粒生长导致颗粒长大的趋势达到平衡, 粒度降低幅度减小.球磨产物在后续煅烧过程中, 其粒度随温度的升高是先减小而后增大, 但在1050℃之前的增大不够明显.XRD、粒度分布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煅烧产物为球形的单分散的超细氧化铈.

关键词: 超细氧化铈 , 机械化学反应 , 制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