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宇
,
孟庆勇
,
杨光达
,
曹晖
,
黄维
,
何万里
,
王国杰
,
杨洲
,
张晓光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1.012
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一三乙氧基硅烷,通过自组装反应在石英基板表面制备了含有二苯乙炔基的自组装单层膜.用该自组装膜作为向列相液晶的取向层制成液晶器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向列相液晶获得了均匀、稳定的垂直取向效果.热稳定性试验表明,用自组装方法制备的液晶垂直取向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50℃条件下取向仍可保持.
关键词:
液晶
,
垂直取向
,
二苯乙炔
,
自组装
,
硅烷偶联剂
崔晓鹏
,
王磊
,
黄琪
,
何万里
,
刘涛
,
柳青
,
杨洲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6.0727
将异烟酸酯类棒状小分子代替苯乙烯基吡啶作为质子受体;与对称型盘状质子供体间苯三酚形成了氢键复合超分子盘状液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变温红外光谱表征了氢键的存在及稳定性,并通过POM和DSC研究了复合体系的相转变行为,通过变温XRD详细表征了中间相结构.研究表明,酯键代替乙烯基链接键能够在不影响分子间氢键稳定性的情况下降低体系的有序度,从而得到有序度较低的盘状向列相中间相.
关键词:
超分子
,
氢键
,
异烟酸
,
盘状液晶
,
盘状向列相
刘芳
,
曹晖
,
计鹏飞
,
刘凯强
,
ELLAHI Mujtaba
,
杨洲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1.0001
采用热聚合分相法制备了聚氨酯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研究了不同聚合温度及不同单体浓度下制备的PDLC薄膜的电光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探讨了聚合物网络形貌与电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单体质量分数为30%,聚合温度为343.2 K,制备的PDLC电光性能较为理想.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
聚氨酯
,
电光性能
,
聚合物网络形貌
于杰
,
王茺
,
杨洲
,
胡伟达
,
杨宇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利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工作温度时绝缘层上应变SiGe沟道p-MOSFET的输出特性和亚阈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器件工作温度的不断提高,漏源饱和电流单调减小;亚阈值电流略有增大;亚阈值摆幅的改变量ΔS与温度基本上成线性关系;阈值电压不断地向正方向偏移.通过考虑自热效应的影响,不同Ge组分器件的漏源饱和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Ge组分的增加,漏源饱和电流的降低幅度增大.
关键词:
温度
,
应变SiGe沟道
,
p-MOSFET
,
自热效应
王洪涛
,
王茺
,
胡伟达
,
杨洲
,
熊飞
,
杨宇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10.04.003
本文基于亚阈值电流和表面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商用器件模拟软件,建立了短沟道n-MOSFET的结构和物理模型,对器件的亚阈值电流进行了2-D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沟道掺杂浓度、氧化层厚度以及沟道长度对器件亚阚值电流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解析模型能够在亚阈值区很好的吻合.
关键词:
短沟道n-MOSFET
,
亚阈值电流
,
解析模型
,
数值模拟
杨洲
,
黄彦良
,
霍春勇
,
李言涛
,
侯保荣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5.05.007
通过电化学渗氢技术研究了施加不同阴极电位条件下含不同H2S浓度的3.5%NaCl溶液中X70管线钢的氢渗透行为.结果表明,稳态渗氢电流P∞随H2S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一定时间内,渗透过试样的氢原子摩尔数并不随之单调增加;氢原子的渗透受到阴极电位的控制,阴极电位越负,渗氢电流越大;在一定电位范围内,稳态渗氢电流P∞和一定时间内渗透过试样的氢原子摩尔数N与阴极电位呈线性关系.扩散系数与试验条件无关.
关键词:
氢渗透
,
管线钢
,
扩散系数
原小涛
,
曹晖
,
杨洲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8.04.002
以1,2-丙二醇为不对称中心制备了一系列手性掺杂物,与4-烷基联苯氰类向列相液晶混合配制成手征向列相液晶.通过对手征向列相液晶螺距及螺距温度依赖性的研究,发现手性掺杂物分子的末端烷基链的增长对其螺旋扭曲力有一定的影响;而手性碳原子上取代基的改变,对手性分子的螺旋扭曲力和温度依赖性有强烈的影响.
关键词:
手性掺杂物
,
螺旋扭曲力
,
螺距
,
液晶
何万里
,
曹晖
,
张晓光
,
杨光达
,
杨洲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6.002
合成了3种丙烯酸酯封端的取代苯甲酸以及其分别与4, 4′-联吡啶和反式吡啶基乙烯自组装形成的双氢键液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法(~1H-NMR)表征化合物的结构,使用偏光显微镜(PO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氢键液晶复合体的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在刚性液晶基元中引入氟原子会增加氢键液晶分子的宽度和降低分子的长径比对液晶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如降低氢键液晶的熔点以及清亮点等.另外,在柔性链末端引入丙烯酰氧基以及增加液晶基元的长度则会增加液晶分子的长度和规整性,提高氢键液晶复合体的相转变温度.
关键词:
液晶
,
氢键
,
丙烯酸酯
,
氟取代
,
自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