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扬扬
,
王林英
,
刘红超
,
田鹏
,
杨淼
,
徐舒涛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60-3
由于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高的热稳定性及适宜的酸性,丝光沸石(MOR)被广泛应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二甲苯异构化、烷基化、甲苯歧化与烷基芳烃之间的烷基转移以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中.但是其单一的微孔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带来严重的扩散限制,导致微孔内部活性位点利用率低和容易积碳失活等问题,同时也限制了MOR在大分子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在分子筛中引入介孔或减小晶粒尺寸是克服扩散限制的有效方法,也成为目前分子筛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通过水蒸气处理、酸处理或碱处理等方法来制备多级孔MOR.但是,对于富铝的MOR,通常需要通过多步处理才能引入介孔.一步法直接制备多级孔MOR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虽然文献报道可以采用自制的具有随机分子量分布的阳离子聚合物为模板剂和双亲有机硅表面活性剂OS-12制备多级孔MOR,但是合成的多级孔MOR为具有较窄a-b截面的纳米纤维或纳米棒状MOR,其12元环主孔道中的扩散限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者采用N,N,N',N'-四乙基-外,外-二环[2.2.2]辛-7-烯-2,3:5,6-联四氢吡咯二碘铵盐和N,N,N,N',N',N'-六乙基-1,5-戊二胺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或者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18H37N+(Me)2C6H12N+(Me)2CH2C6H4CH2N+(Me)(C4H7CH2OH)为封端剂合成了具有三维纳米尺寸的MOR.然而这些纳米MOR的合成使用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模板剂或表面活性剂.因此,开发简便、经济的MOR纳米晶合成路线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在凝胶中添加少量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和商业化表面活性剂,在低温下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20–50 nm颗粒自组装的多级孔MOR (MOR-M),这是多级孔MOR合成中无c轴优势生长的首例报道.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N2物理吸附、核磁共振、热重及NH3程序升温脱附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参数对产物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发现TEAOH的加入和较低的晶化温度是合成MOR-M的关键因素,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则是进一步抑制晶粒的过度生长.仅添加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12-2-12时得到的为c轴优势生长的纳米片状多级孔MOR.与常规MOR相比, MOR-M具有较短的扩散路径、较大的外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大分子苯和苯甲醇苄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常规MOR和具有更长c轴长度的纳米片状MOR更高的活性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在二甲醚羰基化制备乙酸甲酯的反应中, MOR-M亦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及抗失活性能,积碳速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
纳米晶组装
,
丝光沸石
,
四乙基氢氧化铵
,
表面活性剂
,
催化活性
邹永存
,
孟祥举
,
于沂
,
杨淼
,
林凯峰
,
蒋大振
,
肖丰收
催化学报
Fe取代系列磷酸铝分子筛(FeAlPO4-5, FeAlPO4-11和FeVPI-5)在催化氧化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如苯酚和苯的羟化、苯乙烯的环氧化以及萘酚的氧化)中具有很高的活性. 系统研究的数据显示,在苯酚和苯的羟化及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中,FeAlPO4-5及FeAlPO4-11的活性与TS-1催化剂相近; 在大分子萘酚的氧化反应中,FeVPI-5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小孔的TS-1则没有活性. 比较不同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骨架中的Fe(Ⅲ)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关键词:
磷酸铝铁分子筛
,
苯酚
,
苯
,
羟化
,
苯乙烯
,
环氧化
,
萘酚
,
氧化
,
过氧化氢
乔昱焱
,
吴鹏飞
,
向骁
,
杨淼
,
王全义
,
田鹏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7)62775-X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首次合成了纯相的SAPO-34分子筛.考察了硅投料量、硅源种类以及晶化温度等条件对所得样品性质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为200°C时,不加入硅源,合成产物为磷酸铝层状相kanemite;加入硅溶胶后,产物中开始有SAPO-34晶体出现,且随着硅投料量的增加,kanemite逐渐消失,SAPO-34分子筛成为主要产物,最终在SiO2/Al2O3摩尔比为0.6-1.4时得到纯相的SAPO-34.不同的硅源对SAPO-34产品的形貌和尺寸影响较大.反应温度为160°C时,合成体系中无法晶化得到SAPO-34,当提高至240°C后,由于层状相在高温下不能稳定存在,此时可以在较宽的硅投料区间内合成得到纯相SAPO-34产品.在200和240°C时,考察了使用同样的初始凝胶合成SAPO-34样品的晶化过程.发现在200°C时,合成体系中最初大量生成了kanemite,随后逐渐减少,SAPO-34晶体开始生成并最终成为唯一产物.而在240°C时,无机原料很快被溶解,之后大量的SAPO-34晶体快速生成,产物的收率和相对结晶度迅速增加,且整个晶化过程中并无层状相生成.这再次证明了高温对层状相的生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提高晶化温度可以成为一种有效调节产品晶相的方法,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层状相杂质的合成体系中.鉴于胺热合成方法的诸多优点,例如较高的收率、较好的吸附分离及催化反应效果,几种伯胺(正丁胺、正丙胺、环己胺)被用于充当模板剂和溶剂来合成得到了SAPO分子筛产品.其中,正丙胺为一种新的合成SAPO-34的模板剂.对SAPO-34产品进行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扫描电镜、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热重和固体核磁共振等表征.结果显示,得到的SAPO-34产品具有很好的结晶度、孔结构以及合适的酸性.使用氨甲基化反应对正丁胺合成的SAPO-34进行催化反应评价.结果显示,该样品对甲胺和二甲胺具有很高的择形选择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前景的甲胺合成催化剂.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
正丁胺
,
伯胺
,
合成
,
高温
,
氨甲基化反应
杨淼
,
刘耀辉
,
金宏哲
,
宋雨来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铸造AM50镁合金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及腐蚀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由于大量Al固溶进α—Mg中,AM50镁合金相组成主要为α-Mg固溶体。此外,固溶处理没有改变AM50镁合金的断裂机制,仍为准解理断裂。受最大蚀坑深度和固溶强化理论影响,在腐蚀时间为24h前,镁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腐蚀剩余强度高于铸态;而在72h至336h之间,固溶处理后的镁合金剩余强度低于铸态;在432h时,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剩余强度重新高于铸态合金。铸态和固溶处理后AM50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均呈现出先大后小的规律,这种现象主要由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原理决定的。
关键词:
固溶处理
,
镁合金
,
腐蚀剩余强度
曹旭
,
张建刚
,
陈烨
,
高文龙
,
陈学航
,
杨淼
硅酸盐通报
本文概述了多晶硅的用途、重要性和主要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氟硅酸钠制备多晶硅的方法,该方法由于能耗低、污染小将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方法.论述了氟硅酸钠制备多晶硅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要实现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化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多晶硅
,
太阳能
,
氟硅酸钠
陈东风
,
曹志强
,
杨淼
,
张婷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7.03.017
在电磁加工的研究过程中,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虽然还处于初级的研究阶段,但是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发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磁现象,建立了相关的强磁场理论,为工业的应用提供依据.介绍了强磁场在取向、抑制对流、磁分离和热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原理,对强磁场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电磁加工
,
强磁场
,
磁取向
,
磁分离
,
热处理
张婷
,
曹志强
,
杨淼
,
刘红才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5.012
采用电磁连铸和普通连铸技术制备了Al-1%Si合金棒材,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磁连铸技术得到的合金晶粒细小,且硅的分布比较均匀;其硬度比普通连铸得到的合金提高6%,抗拉强度提高7.2%,伸长率提高21.2%;其断口表面韧窝比较深,韧性好,且有大量滑移线存在.
关键词:
铝合金
,
硬度
,
电磁连铸
,
显微组织
陈东风
,
曹志强
,
杨淼
,
张婷
材料导报
研究了Al-2%Fe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试验表明:变质后,富铁相的形貌有利于在熔体中迁移,并且电磁净化的效率比变质前提高了20%,可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电磁净化
,
富铁相
,
微观组织
,
分离效率
方达经
,
黄俊
,
王亚平
,
杨淼
腐蚀与防护
钢筋的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能较好地控制钢筋锈蚀,尤其适用于沿海地区受氯盐侵蚀所引起的钢筋腐蚀,本工作重点介绍了在沙特波斯湾沿海一座混凝土结构中所采用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情况,以位于取水口和排水口的阴极保护分区为研究对象,在工场现场对保护电流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中东严酷海洋腐蚀环境中的钢筋?昆凝土结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给混凝土结构提供相对于钢筋表面电流密度大小为5mA/m2的保护最为合适。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
外加电流
,
阴极保护
,
波斯湾沿海
,
电流密度
陈东风
,
曹志强
,
张婷
,
杨淼
功能材料
利用电磁分离工艺成功地制备了Al-5%Fe过共晶合金自生表层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磁场作用时间来控制富铁相的迁移,以使其更好地沿径向分布.研究了Mn对富铁相形态改变的影响,实验表明在Mn/Fe的摩尔比为1.4~1.5时,针状的富铁相变成了块状或汉字状,使之更容易在熔体中迁移.并测试试样硬度和铁含量的分布,结果表明:试样的心部富铁相含量大大降低,组织大部分是共晶组织,表层区富集了大量的富铁相,并且硬度要明显高于心部,二者之间形成很好的过渡层,使增强相和基体得到更好的结合.
关键词:
高频磁场
,
电磁分离
,
Al-5%Fe过共晶合金
,
富铁相
,
自生梯度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