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
潘邻
,
张良界
,
李朋
,
马飞
,
杨闽红
,
童幸生
,
王成虎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并保持其良好的耐蚀性,采用自主开发的低温渗碳工艺对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运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表征了渗碳强化层组织,通过电化学试验检测了渗碳强化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渗碳温度越高,渗碳强化层表面硬度越高,耐蚀性越差;经过470℃低温渗碳处理的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从原来的300 HV0.25N增加到800~1 000 HV0.25N,有效硬化层达36.1 μm,而其耐蚀性保持不变.
关键词:
低温渗碳
,
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
,
渗碳强化层
,
表面硬度
,
耐蚀性
马飞
,
潘邻
,
张良界
,
李朋
,
朱云峰
,
杨闽红
,
童幸生
,
王成虎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QK-1型可控环境试验机研究了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低温(470℃)气体渗碳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316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层在进行低速对磨时(100 r/min)摩擦系数较大,在高速对磨时(300 r/min)摩擦系数和316奥氏体不锈钢低速和高速对磨时的摩擦系数基本一致;质量磨损率在低速和高速对磨时都减少,高速下低温渗碳层减少了3.5倍左右,低速下减少的幅度更大,达到10倍以上.316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层表现为较好的耐磨性,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316奥氏体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伴随着塑性变形的产生.
关键词:
316奥氏体不锈钢
,
低温气体渗碳
,
摩擦学性能
李朋
,
潘邻
,
张良界
,
杨闽红
,
朱云峰
,
马飞
,
王成虎
表面技术
针对常规渗碳工艺会削弱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气体渗碳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前处理活化、降低渗碳温度的方法,实现了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兼顾表面强度与耐蚀性能的目标.采用该工艺对AISI304和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并分析渗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470℃条件下,AISI316不锈钢经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具有优异的耐蚀强化性能.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低温气体渗碳
,
耐蚀强化
,
渗碳组织
马飞
,
潘邻
,
张良界
,
李朋
,
朱云峰
,
杨闽红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气体渗碳技术对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处理,目的是增强耐磨性且不损害其耐蚀性.对低温气体渗碳层显微组织、硬度梯度、耐蚀性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气体渗碳层硬度梯度变化与其组织和碳浓度有一定关系,随渗碳层深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和性能.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前后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转变成磨粒磨损,S相是提高耐磨性的主要因素,470℃时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其耐蚀性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
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
,
耐蚀
,
耐磨
,
S相
李朋
,
潘邻
,
张良界
,
杨闽红
,
朱云峰
,
马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CS电化学工作站研究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显微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0,470,500℃温度条件下,在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10~33μm的硬化层,随温度的不同,渗层深度、硬度梯度、耐蚀性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
奥氏体不锈钢
,
渗碳层
,
硬度
杨闽红
,
李朋
,
潘邻
,
张良界
,
董根成
材料保护
奥氏体不锈钢硬度低,使用寿命短,表面附着的钝化膜妨碍了其低温渗碳。采用电镀纯铁和氟化法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去除表面钝化膜后,500℃气体渗碳。结果表明:氟化处理比电镀纯铁去除钝化膜的效果好,2种前处理后低温气体渗碳层表面硬度均有明显提高,可满足构件硬度为600—800HV的需求;渗碳层厚度均匀,耐蚀性略有提高。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
奥氏体不锈钢
,
电镀纯铁
,
氟化处理
,
硬度
,
耐蚀性
张良界
,
李朋
,
潘邻
,
杨闽红
,
朱云峰
,
马飞
机械工程材料
为解决常规盐浴渗碳、等离子渗碳等低温渗碳工艺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硬度的同时会降低其耐蚀性能的问题,在LTCSS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并对304、316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在470,500℃进行渗碳处理,研究了渗碳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470℃渗碳后,304、316不锈钢获得15~20 μm的耐蚀强化层,硬度提高4~5倍,耐蚀性能未降低;但304不锈钢渗碳层的厚度、硬度及耐蚀性均不如316不锈钢渗碳层的.
关键词:
耐蚀强化层
,
低温气体渗碳
,
耐蚀性能
,
交流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