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岭
,
王宏青
,
曹宏
,
刘钊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9.012
联合运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和"连续反应"法,以60%~97%的收率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代磷酸酯,通式为 CH3O(Xn-C6H5-nO)P(S)OCH2CCH . 用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相转移催化剂TEBAC和TBAB的效用做了优化研究.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0.025%时,部分目标化合物Ⅲ5、Ⅲ4和Ⅲ7对蚜虫的致死率分别为100%、70%和66.5%.
关键词:
硫代磷酸酯
,
炔丙基
,
合成
,
生物活性
周宝晗
,
曹宏
,
王宏青
,
刘钊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4.009
通过1H吡唑衍生物和菊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11种新的N-酰基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1H NMR、IR、MS、元素分析的确证. 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在250 mg/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蚜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在50 mg/L的浓度下化合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
1H吡唑衍生物
,
合成
,
生物活性
王宏青
,
杨风岭
,
刘钊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8.009
在甲苯溶剂中用"一锅反应法",以45.9%~95.9%的收率合成了14个通式为[RO(4-CH3SC6H4O)-P(O)NHR1]的新的磷酰胺酯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和NMR对其进行了表征. 生物实验发现,所有目标化合物4a~4n在施药量为0.012 5%时,对蚜虫有100%的毒杀致死率,且4e化合物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的大田实验表明,无论是用药量还是防治效果都优于甲胺磷.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
磷酰胺酯
,
合成
,
杀虫活性
刘惠
,
王宏青
,
刘钊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3.013
研究了膦亚胺(4)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的连续aza-Wittig和关环反应合成1-苯基-3-甲硫(砜)基-5-取代芳基-6-(4-(2-烷氧羰基)乙氧基)苯氧基吡唑[3,4-d]并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EI-MS和IR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和双子叶的根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如浓度为100 mg/L时,化合物6h、7a、7c对油菜根和稗草根的抑制率均超过90%.
关键词:
吡唑[3,4-d]并嘧啶酮,苯氧丙酸酯,aza-Wittig反应,合成,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