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改进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炭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

胡志辉 , 董绍明 , 胡建宝 , 王震 , 鲁博 , 杨金山 , 李庆刚 , 吴斌 , 高乐 , 张翔宇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2)60021-3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碳纳米管.为了提高炭纤维表面的润湿性能,炭纤维在浸渍之前先在CVD设备中在真空下973 K的高温处理,然后在硝酸和浓硫酸体积比为3∶1的混合酸中酸处理30 min.而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关键在于让催化剂的还原步骤和碳纳米管的生长步骤同时进行.这样通过减小过渡金属元素与炭纤维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扩散,在确保了炭纤维本身的力学性能下降程度明显小于用普通化学气相法制备的情况下生长出长且茂密的碳纳米管阵列.另外,经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发现当用乙醇作溶剂,Fe(NO3)3·9H2O溶度为100 mmol/L,氢气和碳源气体比值为4/1,而生长时间为30 min时得到最好的碳纳米管阵列.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炭纤维 , 表面 , 前处理 ,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

过共晶铝硅合金Al-17.5Si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

高波 , 郝仪 , 王震 , 涂赣峰 , 石为喜 , 李世伟 , 郝胜智 ,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Al-17.5S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改性机理.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电子束处理后的合金表面上,硅元素扩散到铝基体中形成单相α固溶体.X射线衍射分析指出,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没有新的物相生成,并在15脉冲处理后铝的晶格参数显着降低.硬度结果表明,在铝硅扩散区域,初生硅的硬度从中心向边缘呈现梯度分布趋势,而且初生硅中心处的硬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耐磨性随脉冲次数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磨损量在15次脉冲后降低了84.6%.因此该技术在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表面耐磨性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 Al-17.5Si , 显微组织 , 显微硬度 , 耐磨性

聚异酰亚胺树脂合成条件的优化

杨秀云 , 崔婷婷 , 李云辉 , 孟祥胜 , 杨慧丽 , 范卫锋 , 刘敬峰 , 王震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380

采用不同溶剂制备了苯乙炔基封端的聚异酰亚胺树脂,探讨了不同处理温度对聚异酰亚胺树脂(PⅡ)和相应的聚酰亚胺树脂(P Ⅰ)的熔体粘度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对PⅡ的熔体黏度影响不大,但对溶解性有一定的影响,PⅡ在NMP和THF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相同处理温度条件下,PⅡ的熔体黏度低于PⅠ.随处理温度的增加,PⅡ低聚物的T5%随之增加,PⅡ在110℃处理的T5%为208℃,150℃处理的T5%为323℃,180℃处理的T5%为382℃,PⅡ固化后的T5%为550℃,显示出较优异的耐热性能.

关键词: 聚异酰亚胺 , 聚酰亚胺 , 溶解性 , 黏度

双相纳米晶Nd10Fe75Co5Zr3Cr0.5B6.5磁体的研究

王震 , 倪建森 , 徐晖 , 周邦新 , 侯雪玲 , 陈刚 , 杨小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熔体快淬及晶化热处理工艺制备Nd10Fe75Co5Zr3Cr0.5B6 5纳米晶合金.快淬薄片(17m·s-1)在710℃,4 min晶化处理后,晶粒尺寸为50 nm~60 nm.该快淬薄片经710℃,4min晶化处理后制成的粘结磁体的磁性能为:Br=0.67 T,JHc=707 kA·m-1和(BH)max=74 kJ·m-3.

关键词: 稀土 , 纳米晶 , 粘结磁体 , 磁性能

界面涂层对气相渗硅C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周清 , 董绍明 , 丁玉生 , 张翔宇 , 王震 , 黄政仁 ,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1142

在1650℃气相渗硅(Vapor Silicon Infiltration-VSI)制备了3D碳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Cf/SiC), 其密度约为1.85g/cm3. 当C/SiC界面涂层存在时, 气相渗硅Cf/SiC强度为239.5MPa; 而无界面涂层存在时, Cf/SiC弯曲强度大幅下降, 约为67.4MPa. 无界面涂层保护时, 气相渗硅过程中纤维与硅蒸气发生反应, 使得纤维硅化, 造成材料性能下降. 纤维表面沉积的C/SiC涂层, 不仅保护纤维, 避免被硅侵蚀, 而且具有弱化界面、偏转裂纹等作用, 复合材料的断裂功得到显著提高. 将气相渗硅温度提高到1700℃后, 有界面涂层存在情况下Cf/SiC复合材料密度显著提高, 达到2.25g/cm3, 强度基本与1650℃时相当.

关键词: Cf/SiC , vapor silicon infiltration , interphase

抽拉速率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李金国 , 王震 , 金涛 , 赵乃仁 , 孙晓峰 , 管恒荣 , 胡壮麒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2.04.005

研究了抽拉速度对一种镍基高温合金DD98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DD98合金由胞状凝固转变为枝状凝固,γ′相尺寸变小,由不规划形状逐渐变为规则的立方体形状,γ/γ′共晶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共晶中的初生γ′相尺寸逐渐减小.在胞枝晶转变处存在一次枝晶间距最大值.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 抽拉速度 , 凝固组织

单晶高温合金HRS定向凝固过程凝固参数的计算机检测与分析

李金国 , 金涛 , 赵乃仁 , 王震 , 孙晓峰 , 管恒荣 , 胡壮麒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建立了一套炉前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对HRS定向凝固过程的温度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对单晶高温合金DD98定向凝固过程温度场的现场测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现场采集的数据平稳,较好地解决了干扰问题;在恒定的加热温度和抽拉速率下,温度梯度、糊状区宽度等凝固参数是不断变化的,起始端的温度梯度最高,凝固后期温度梯度趋于平稳,糊状区的宽度随着凝固的进行呈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 HRS定向凝固 , 计算机检测与分析

界面对浆料浸渍裂解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周清 , 董绍明 , 丁玉生 , 张翔宇 , 王震 , 黄政仁 , 江东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强制脉冲CVI工艺在2.5D纤维编织体上沉积C-SiC双层界面,然后通过浆料浸渍裂解方法得到了Cf/SiC复合材料,并考察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浸渍过程影响不大,得到的Cf/SiC复合材料密度基本相当,约2.0 g/cm3.但随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减小;随着Si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增加,到达一定厚度后,其强度几乎不变,为290.0 MPa.在C层厚度为50 nm,SiC层厚度为600 nm时,表现出强的非脆性断裂.

关键词: 浸渍裂解 , 纤维拔出 , 界面 , 非脆性

抽拉速率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参数和凝固组织的影响

金涛 , 李金国 , 赵乃仁 , 王震 , 孙晓峰 , 管恒荣 , 胡壮麒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2.03.010

研究了不同的铸型抽拉速率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98的凝固参数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率降低,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显著提高,糊状区宽度减小.抽拉速率较低时,温度梯度在整个凝固过程中变化比较平稳.提高抽拉速率使DD98合金由胞状凝固转变为枝状凝固,γ′相尺寸减小,并且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为规则的立方体形状,γ/γ′共晶量增加,共晶中的初生γ′相尺寸逐渐减小.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 抽拉速率 , 凝固参数 , 显微组织

"离位"增韧技术在碳纤维/RTM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刘志真 , 郭恩玉 , 邢军 , 李宏运 , 益小苏 , 王震 , 于洋

复合材料学报

研究了"离位"增韧对RTM聚酰亚胺(PI-9731)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韧剂的质量分数为15%时,经粉末法和薄膜法"离位"增韧G827/PI-9731复合材料的室温层间剪切强度从增韧前的97.9 MPa分别提高到108 MPa和110 MPa.高温(288℃)层间剪切强度变化不大.G827/PI-9731复合材料经粉末法"离位"增韧后,Ⅰ型断裂能释放率从增韧前的310 J/m2提高到410 J/m2,Ⅱ型断裂能释放率从增韧前的590 J/m2提高到939 J/m2.而经过薄膜法"离位"增韧后,其复合材料的I型断裂能释放率提高到459 J/m2,Ⅱ型断裂能释放率提高到1100 J/m2.经电镜分析表明,由于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引入,在复合材料层间区域形成热固/热塑相反转结构,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包覆热塑性聚酰亚胺的PI-9731粒子发生明显取向和变形,从而提高韧性.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复合材料 , RTM成形 , "离位"增韧 , 力学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