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工艺参数对等离子合成TiN层相结构的影响

王成磊 , 高原 , 卜根涛 , 申罡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2.014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碳钢表面进行反应合成TiN层,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合成TiN层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N层较薄时,表面能起控制作用,TiN层的生长显示出{lOO)取向生长趋势,使TiN层系统自由能较低;而当TiN层较厚时,应变能占主导因素.对TiN层生长起主要控制作用,使TiN层呈现出{111}择优取向,有利于TiN层系统自由能的降低.即TiN层随厚度增加,{111}择优取向生长越明显.

关键词: 双层辉光 , 择优取向 , TiN薄膜 , 相结构

不同电源等电位离子钨钼共渗的研究

申罡 , 高原 , 王成磊 , 卜根涛

材料导报

利用脉冲单电源和直流单电源,分别在Q235钢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共渗.通过对不同电源钨钼共渗试样的渗层组织、渗层成分分布、晶体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的检测和比较,分析了2种电源对等离子钨钼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单一电源均可在Q235钢表面形成明显反应扩散层;在相同工艺下,采用脉冲电源所得到的试样渗层厚度较采用直流电源的渗层厚度增加了18.1%;脉冲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约为8.4%和9.8%,直流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分别为8.2%和8.9%,可见2种电源渗层表面含W、Mo量相差不大;2种电源渗层相结构均为Fe_7W_6和Fe_3Mo金属间化合物相;钨钼共渗后渗层硬度提高不明显.

关键词: 脉冲 , 直流 , 双辉 , 表面改性 , 钨钼共渗

核电站工程建设阶段防腐蚀管理体系

乔培鹏 , 洪锦从 , 王柱 , 申罡 , 苗顺超

腐蚀与防护

核电站工程建设阶段防腐蚀管理体系首次在工程建设阶段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全厂设备和构筑物进行系统、全面的预防性防腐蚀维修管理.本体系以防腐蚀设计为源头,对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等各阶段的腐蚀缺陷及隐患进行管理,保障了设备和构筑物的使用状态,防止出现重大的腐蚀失效.

关键词: 核电站 , 工程建设阶段 , 预防性防腐蚀管理 , 设备 , 构筑物

核电站工程阶段的腐蚀问题及管理建议

申罡 , 王柱 , 徐景升 , 韩会娟 , 余远红

腐蚀与防护

结合工程案例,研究了核电站工程阶段常见的腐蚀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核电站工程阶段应对设备进行科学的防腐蚀分级,并在设计、制造、存储和安装进行防腐蚀管理.

关键词: 核电站 , 工程阶段 , 腐蚀

Ar/N2流量比对辉光等离子渗镀TiN的影响

王成磊 , 高原 , 卜根涛 , 申罡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碳钢表面合成TiN,研究不同的Ar/N2流量比对合成的TiN的影响,获得Ar/N2流量比与TiN表面硬度、表面颜色及TiN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Ar/N2流量比对TiN相结构的影响结果:当Ar/N2流量比较大时,以{100}择优取向生长;随着Ar/N2的降低,TiN薄膜由{100}择优取向生长向{111}择优取向生长过渡;TiN薄膜中并不一定是单一的TiN相,还有其他如Ti2N相的存在,造成TiN薄膜硬度的降低.

关键词: 双层辉光 , 择优取向 , TiN薄膜 , 相结构

热处理工艺对(111)取向Pt薄膜物相与结构的影响

江民红 , 顾正飞 , 陈国华 , 成钢 , 申罡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36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各了(111)取向的Pt薄膜.在研究退火工艺对Pt薄膜(111)取向生长的影响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退火工艺对Pt薄膜与缓冲层Pr薄膜间的互扩散及薄膜物相、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50℃保温5至25小时,Pt薄膜沿(111)择优取向生长,但保温时间对取向生长的影响不大,此时薄膜为立方结构;当500℃再分别保温2h和4h时,最初沿(111)取向生长的Pt薄膜与Pr薄膜发生互扩散现象,生成BFe结构的PrPt相,保温2h时,除生成PrPt相外,还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取向Pt,保温4h时,薄膜中只存在PrPt相.本实验为制备(111)强烈取向Pt薄膜开拓了一条新的工艺及方法,同时为控制Pt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Pt薄膜 , (111)取向 , 射频磁控溅射 , 热处理工艺 , PrPt相

采用脉冲单电源进行钨钼等离子表面共渗制备高速钢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申罡 , 高原 , 王成磊 , 卜根涛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脉冲单电源在Q195钢表面进行了等离子钨钼共渗+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形成了表面高速钢渗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仪和磨损试验机对表面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脉冲单电源可以在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共渗层;在1000℃保温8h的工艺条件下,渗层厚度约为110μm,渗层表面钨、钼含量分别约为8.4%和9.8%,表面钨当量超过20%;渗层主要由Fe7W6和Fe3Mo金属间化合物相组成;经过渗碳、淬火后碳化物的主要类型是MC、M2C和M6C,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弥散;再经200℃回火后钢的耐磨性较经750℃水淬+200℃回火T10钢的提高了1.7倍;经过复合处理后该钢抗回火软化性与W6Mo5Cr4V2钨钼高速钢的近似,700℃回火后硬度仍达到610HV.

关键词: 脉冲 , 钨钼共渗 , 渗碳 , 碳化物 , 回火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