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PAM分散体的改性及产物的絮凝性能

申迎华 , 刘车 , 吴立光 , 武六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无机盐水溶液为介质的分散聚合是一种绿色合成法.为缩短分散聚合的工艺过程和提高线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采用了两段加料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散体,并在聚合过程中加入乙烯基异丁醚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将阳离子度相近的两种产物应用于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通过对比上清液浊度、分维数和压缩屈服应力等参数,发现用乙烯基异丁醚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能提高其絮凝性能.

关键词: 分散聚合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改性 , 絮凝

P(HEMA-co-MAA)纳米凝胶的制备与pH响应性

申迎华 , 翟志国 , 李国卿 , 刘慧敏 , 树学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聚合单体,异辛烷为分散介质,Span80和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得不同单体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P(HEMA-co-MAA))纳米凝胶。确定了产物的pKa值及实际单体物质的量比,对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pH响应性.结果显示,MAA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纳米凝胶的pKa值为5.83,在pH=3和pH=7时其数均粒径分别为48 nm和90 nm;当环境pH接近pKa值时,纳米凝胶分散液的浊度明显降低,溶胀率明显上升,表观黏度急剧增加,说明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

关键词: 纳米凝胶 , pH响应性 , 反相微乳液聚合 ,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

聚羧酸系减水剂大单体PEGMAA的制备

陈小平 , 周忠群 , 申迎华 , 马玉刚

硅酸盐通报

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活性大单体.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5: 1.0,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的用量为3%(以聚乙二醇的质量计),阻聚剂对苯二酚的用量为1%(以甲基丙烯酸的质量计),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6 h,合成出活性大单体的酯化率可高达99.1%.产品经酯化率的测定和IR结构表征,证明是目标产物.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 聚乙二醇 ,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 , 酯化反应

LCST可调无规共聚物的相行为及聚集行为

黄成 , 申迎华 , 吴鹏 , 贾兰 , 邱丽 , 温庆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OEGA)和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DEGEEA)为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法合成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调的水溶性无规共聚物P(OEGA-co-DEGEEA) (POD).借助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对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动态光散射对其相行为及聚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OD的LCST可通过单体投料比和盐进行调节.OEGA含量和阴离子半径的增加均能使LCST升高.温度低于LCST时,共聚物倾向于分子内聚集;温度高于LCST时,共聚物的聚集方式从分子内向分子间转变,聚集体的粒径与共聚物浓度、盐等有关.

关键词: POD共聚物 , 低临界溶解温度可调 , 温度敏感性 , 相行为 , 聚集行为

非共价键交联聚乙烯醇的热致型形状记忆性能

白利秀 , 雷霞 , 宋震 , 杜海燕 , 梁镇海 , 申迎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具有热致型形状记忆效应的非共价键交联聚乙烯醇,研究了材料的热致型形状记忆行为,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冻融循环次数及溶剂种类对物理交联SM-PVA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溶胀平衡测试及形状回复实验测试了不同样品的热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质量分数为15% PVA水溶液所制样品的形状回复性能最好;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可有效提高材料储能模量和拉伸强度;由于水分子起到增塑剂的作用,用水做溶剂所得样品形变回复率高,50℃可达75%.

关键词: 非共价键交联 , 聚乙烯醇 , 形状记忆效应 , 冻融循环

AM/MADQUAT/NaAMPS微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相转变

申迎华 , 刘彦丽 , 韩灵翠 , 王志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复配乳化剂(span+tween)、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DQUAT)、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和环己烷组成的微乳液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单体总质量浓度、AM摩尔含量和阴阳离子单体配比改变对形成微乳液需要的适宜HLB值和最小乳化剂用量(Smin)的影响.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研究了温度、乳化剂质量含量和HLB值的改变对微乳液相转变的影响,用目视滴定法绘制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法对微乳液透明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关键词: AM , MADQUAT , NaAMPS , 微乳液 , 拟三元相图

不同聚合方法对AM/MADQUAT共聚物序列分布的影响

申迎华 , 武根壮 , 王双孝 , 王志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溶液聚合和反相微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对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DQUAT) 在较低单体浓度下进行共聚合.计算得出两种方法中单体AM、MADQUAT的竞聚率,溶液中rAM=0.30,rMADQUAT=1.31 ;微乳液中rAM=0.63,rMADQUAT=1.12.并用测得的竞聚率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共聚物的瞬时组成、平均组成,在研究溶液和微乳液中共聚物的组成及序列分布的差异时,发现微乳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平均组成更均一.

关键词: 竞聚率 , 平均组成 , 瞬时组成 , 序列分布

P(MAA-co-DMA)两性电解质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申迎华 , 李晓琴 , 刘慧敏 , 树学峰 , 刘妙青 , 张林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物质的量比的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M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位与电导滴定、动态光散射(DLS)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AA-co-DMA)为两性聚合物,其实际组成与投料比一致;在低和高pH值范围,微凝胶粒子处于溶胀状态,在等电点(IEP)附近,粒子收缩,微观结构变得紧密,IEP值与理论预测值相比有所偏移;随着pH值的变化,微凝胶分散液透光率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法 , 微凝胶 , 聚两性电解质 , 等电点

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胶的合成

申迎华 , 刘彦丽 , 张林香 , 王志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绘制了以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Span 20和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结合电导率将透明区划分为水/油、双连续和油/水三个区域;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两性聚丙烯酰胺微胶乳,并研究了乳化剂质量百分含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粒径和透光率,聚合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和粒径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微乳液中的聚合进行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 微乳液 , 微乳胶 , 粒径

氟化聚乙烯醇/SiO2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杜海燕 , 宋震 , 郝晓刚 , 梁镇海 , 王永洪 , 申迎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0.024

以亲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为基体,二氧化硅(SiO2)纳米颗粒为无机填料,旋涂在玻璃表面后的PVA/SiO2再经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C13H13F17O3Si,FAS)修饰,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PVA/SiO2-FAS薄膜.考察了PVA与SiO2复合的比例及FAS修饰对膜疏水性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形貌表征,用接触角测量仪观察了水滴在膜表面的润湿性.结果显示,当PVA/SiO2体积比为1∶5时,氟化PVA/SiO2膜表面具有较好的超疏水功能,静态接触角可达151.24°,滚动角约为4°.这主要是膜表面含有低表面能氟原子及具有纳米粗糙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氟化聚乙烯醇/SiO2薄膜 , 超疏水表面 , 接触角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