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铼的分离与分析研究进展

邓桂春 , 滕洪辉 , 刘国杰 , 侯松嵋 , 张渝阳 , 王鑫 , 臧树良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4.037

综述了近年来铼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应用最多的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比较了各种铼的分离分析方法特点,分离与测定条件.

关键词: , 分离富集 , 分析法 , 进展

三苯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

张朝红 , 臧树良 , 耿兵 , 赵迪 , 吴林友 , 苏欣 , 冯冲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5.006

研究了船体防污漆中主要防污成分--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TPTCl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 既有TPTCl中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残基裸露,又有TPTCl中苯环的疏水作用,使BSA分子发生收缩. 随着反应时间不同,紫外光谱表现为先是明显的增色效应,后是增色效应略有减弱. 且低浓度的TPTCl与BSA主要表现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高浓度的TPTCl与BSA主要表现为苯环的疏水作用. 缓冲溶液的加入则有利于TPTCl与BSA的相互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 增色效应顺序是KH2PO4-NaOH体系>Tris-HCl体系>HAc-NaAc体系>无缓冲液体系.

关键词: 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 , 牛血清白蛋白(BSA) , 光谱

贫燃条件 In-Ag/TiO2-γ-Al2O3催化 CO选择性还原NO

吴爽 , 李学兵 , 方向晨 , 孙媛媛 , 孙京 , 周明东 , 臧树良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33-0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成分 CO和 NOx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空洞效应,对生物、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污染源中 CO是性能优良的还原剂,如能不添加还原剂实现 CO催化还原 NOx,将成为最具经济技术优势的 NOx脱除技术。在富氧、低温条件下,利用 CO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为 N2,是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催化 CO还原 NOx常用的贵金属 Ir, Rh, Pt和Pd矿藏稀少,价格昂贵,有氧条件下活性急降,而分子筛催化剂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普遍存在反应温度高,尤其对 N2选择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寻找新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催化体系。研究发现,稀散金属基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净化具有一定效果,因而可将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因此,本文以 TiO2-γ-Al2O3(TA)为载体, In/Ag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InAg/TA以及 In/TA, Ag/TA和InAg/Al (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考察了贫燃条件下 CO选择性还原NO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双金属催化剂InAg/Al和 InAg/TA的活性比单金属催化剂In/TA和 Ag/TA高, In/TA催化剂中引入 Ag物种能降低起燃温度;另外,相比于InAg/Al催化剂,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550?600°C时 N2产率超过60%,说明载体中引入TiO2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为了深入研究 InAg/TA催化剂中 Ag物种和TiO2对 In物种的作用,通过比表面测定、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的分散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可以很好地分散,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并且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表面含量,表面 In和 Ag物种含量越高,吸附活性位越多,催化活性越高;同时, TiO2也可以促进 NO吸附,从而提高 InAg/TA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在450°C连续反应72 h进行稳定性测试,测试前后分别在50?600°C进行活性测试,并用 XRD和 TEM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连续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测可能由于在有 CO和O2存在的体系中, Ag物种利用自身 Ag+与 Ag0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抑制了活性组分 In2O3的还原和聚集,稳定了 In物种乃至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用于贫燃条件下CO还原NO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主要归因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对NO吸附能力强。 Ag物种可以稳定In物种并提高其分散性, TiO2可以改善In物种和Ag物种的分散性并促进NO吸附。

关键词: 一氧化碳还原一氧化氮 , 贫燃 , 铟/银双金属催化剂 , 脱硝

MC尼龙6/ZnO纳米复合材料的一步合成与性能

周莉 , 臧树良 , 张建中 , 田彦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一步原位聚合合成了MC尼龙6/ZnO纳米复合材料.对合成工艺条件和MC尼龙6/ZoO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超声温度为80℃,超声时间为20 min,偶联剂加入量为1%时,合成的MC尼龙6/ZnO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优.纳米ZnO在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分散,起到同时增强增韧的作用;MC尼龙6/纳米ZnO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系数比MC尼龙6降了105倍;摩擦系数降低了0.15;起始降解温度提高了9℃,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提高了21℃.说明一步合成MC尼龙6/纳米ZnO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热稳定性都明显优于MC尼龙6.

关键词: 一步原位聚合 , MC尼龙 , 纳米氧化锌 , 性能

SiO2-TiO2-ZrO2 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丁保宏 , 王海彦 , 朱雪梅 , 纪晓飞 , 臧树良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38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 考察了Si/Ti/Zr摩尔比对样品比表面积、孔结构、酸性和晶体结构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样品的热稳定性; 采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以二苯并噻吩(DBT)和柴油样品的加氢脱硫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为介孔材料, 其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单一及二元复合氧化物; 当nSi/nTi/nZr=0.163/0.809/0.028时, 样品比表面积为315.32m2/g、孔容为0.33cm3/g、孔径为12.0nm; 以此为载体载负MoP催化剂的DBT加氢脱硫率可达99.6%,柴油样品脱硫率达96%;催化剂长周期运行1200小时后h后, 脱硫活性稳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ternary composite oxide , carrier , hydrodesulfurization

纳米ZnO对MC尼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周莉 , 田彦文 , 臧树良 , 张建中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7.02.013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纳米ZnO/MC尼龙6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形貌、结构检测及DSC、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ZnO粒径小于100 nm,分布均匀;纳米ZnO/MC尼龙6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纯MC尼龙6提高20%;断裂伸长率提高33%;弯曲模量提高36%;冲击强度提高87%.纳米ZnO的加入对α晶型的衍射特征峰影响不大,不改变尼龙6的结晶形态,但使晶粒度加大,结晶度减小;动态高温XRD分析表明,加入纳米ZnO,能提高MC尼龙融熔温度,纳米ZnO/MC尼龙6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和相对结晶度在高低温度间基本是可逆的.

关键词: 原位聚合法 , MC尼龙 , 纳米ZnO , 动态高温XRD

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丁保宏 , 王海彦 , 朱雪梅 , 纪晓飞 , 臧树良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38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考察了Si/Ti/Zr摩尔比对样品比表面积、孔结构、酸性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和柴油样品的加氢脱硫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为介孔材料,其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单一及二元复合氧化物;当nsi/nTi/nZr=0.163/0.809/0.028时,样品比表面积为315.32 m2/g、孔容为0.33 cm3/g、孔径为12.0 nm;以此为载体载负MoP催化剂的DBT加氢脱硫率可达99.6%,柴油样品脱硫率达96%;催化剂长周期运行1200h后,脱硫活性稳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三元复合氧化物 , 载体 , 加氢脱硫

荧光光谱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梁彦秋 , 孙鹏 , 刘婷婷 , 邓斌 , 臧树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8.025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305 K,7.09×104 L/mol;310 K,4.97×104 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55.85 kJ/mol;ΔS=-90.26 J/(mol·K)/-90.55 J/(mol·K);ΔG=-28.32 (kJ/mol)/-27.87 (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发现,CTAB使BSA色氨酸残基疏水性略有增强.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牛血清白蛋白 , 结合反应 , 热力学参数 , 荧光光谱

钨过氧酸盐离子液体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酸

孙晓云 , 李静 , 岳爽 , 杜艳芳 , 臧树良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309

用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和钨酸钠一步法合成甲基三辛基季铵钨酸盐离子液体[(CH3) N(n-C8 H17)3]2W2 O11,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无反应溶剂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氧化剂过氧化氢用量对苯甲酸产率的影响.确定优化条件:反应温度70℃,苯甲醇用量5 mmol,催化剂用量是底物的0.4%(摩尔分数),30%过氧化氢用量2 mL,苯甲醇的转化率可达99%,苯甲酸选择性为98%.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苯甲醇 , 苯甲酸 , 氧化反应

磷钼钨杂多酸[Smim]3[PMoW3O24]/过氧化脲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王晗 , 杨云琴 , 房大维 , 臧树良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335

合成了一种含钼钨的杂多酸[Smim]3[PMoW3 O24](Smim:1-庚基-3-甲基咪唑),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此为催化剂设计了一种可循环且环境友好的催化体系:[Smim]3[PMoW3 O24]/UHP(过氧化脲)/[Smim]PF6/环己烯.此体系不仅可以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达到较好效果,而且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的使用,且使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产率可达到93%以上,而且溶剂和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

关键词: 磷钼钨杂多酸 , 环己烯 , 环氧化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