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宪根
,
丁云杰
,
陈维苗
,
董文达
,
裴彦鹏
,
臧娟
,
严丽
,
吕元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460-9
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硅负载的不同 P/M (M = Fe 和 Ni)摩尔比的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在553 K,5.0 MPa 和 H2:CO =2(摩尔比)的反应条件下用固定床反应器测试了它们催化 CO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 FePx/SiO2(x 为P/M 摩尔比)催化剂上,液相产物是以甲醇为主的低碳含氧化物的混合物.而在 NiPx/SiO2催化剂上,气态产物主要为甲烷,液相产物绝大多数是甲醇.表征结果表明,磷化物催化剂上的 Fe2P, Fe3P, Ni, Ni2P, Ni3P 和 Ni12P5晶相在反应条件下是稳定的,没有形成磷化物的金属铁,在反应后转变成碳化铁晶相.
关键词:
一氧化碳
,
加氢
,
含氧化物
,
金属磷化物
,
磷化铁
,
磷化镍
,
氧化硅
裴彦鹏
,
丁云杰
,
臧娟
,
宋宪根
,
董文达
,
朱何俊
,
王涛
,
陈维苗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79-0
采用CO碳化SiO2和Al2O3负载的Co(NO3)2的方法制备了SiO2和Al2O3负载的Co2C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催化费托合成反应中。结果显示,需要较长碳化时间才可合成负载的Co2C催化剂;所制催化剂表现出CO加氢生成高碳醇的催化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金属Co物种使CO解离,表面Co2C物种有利于CO插入,从而导致醇的生成,但体相Co2C则不具有催化活性。
关键词:
负载型碳化钴
,
费托合成
,
醇
,
表面活性位
裴彦鹏
,
丁云杰
,
臧娟
,
宋宪根
,
董文达
,
朱何俊
,
王涛
,
陈维苗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15-9
采用CO与金属Co在473 K反应400 h以上合成了Co2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CO程序升温还原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CO程序升温脱附和CO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研究了Co2C对CO的吸附及其加氢活化行为.结果表明,Co2C微观结构由体相和表面钝化层两部分组成.表面钝化层可被CO于477 K左右去除.CO在Co2C上有2个脱附峰,其中低温脱附峰可能源于Co2C上吸附的CO,而高温脱附峰可能对应于残留于Co2C晶格内的CO.Co2C上吸附的CO可与H2反应生成醇.
关键词:
碳化钴
,
钝化层
,
一氧化碳吸附
,
加氢
,
醇
裴彦鹏
,
丁云杰
,
臧娟
,
宋宪根
,
董文达
,
朱何俊
,
王涛
,
陈维苗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0917
采用CO加氢反应、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研究了Li助剂对活性炭负载的Co催化剂(Co/AC)上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添加抑制了气态烃的生成,提高了C5+和直链混合伯醇的选择性,但催化剂活性下降.这可能源于Li的加入抑制了Co2+物种的还原,降低了反应速控步骤—强吸附CO的解离能力.另外,Li也促进了Co2C物种的生成,使得产物中混合醇的比例增加.
关键词:
合成气
,
直链混合伯醇
,
锂助剂
,
碳化钴物种
龚磊峰
,
吕元
,
丁云杰
,
林荣和
,
李经伟
,
董文达
,
王涛
,
陈维苗
催化学报
考察了不同溶剂中Pt/WO_3/ZrO_2催化剂催化甘油加氢制1,3-丙二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质子溶剂乙醇和水有利于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含有乙醇或水的二元混合溶剂表现出明显的溶剂组分协同效应,使用混合溶剂时1,3-丙二醇选择性超过使用单一溶剂,而且混合溶剂的组成对反应性能影响很大.
关键词:
铂
,
氧化钨
,
氧化锆
,
甘油
,
脱羟基
,
1,3-丙二醇
,
溶剂效应
焦桂萍
,
丁云杰
,
朱何俊
,
李显明
,
李经伟
,
董文达
,
裴彦鹏
催化学报
上C1~C18醇的选择性分别为20.6%和9.6%.在其它条件不变,GHSV=1500 h.反应条件下,15%Co-0.01%K-2%Zr/AC1催化剂上CO转化率和醇选择性分别为28.0%和34.3%,液相产物中醇占60.9%,其中C6~C18高碳醇占液相产物的20.6%.
关键词:
活性炭
,
钴
,
碳化钴
,
高碳混合醇
,
含氧基团
,
费托合成
焦桂萍
,
丁云杰
,
朱何俊
,
李显明
,
董文达
,
李经伟
,
吕元
催化学报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Co-La-Zr/AC催化剂并考察了不同温度还原的催化剂的CO加氢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在3.0 MPa, 495 K, H2/CO(V/V)=2和GHSV=500 h-1 条件下,经703 K还原的催化剂, CO的转化率和醇的选择性分别为59.1%和42.0%, 其中C6~C18 的高碳醇在总醇中占到50.4%. XRD结果显示,反应后催化剂的主要物相为金属态的钴和碳化钴(Co2C). 还原温度可影响催化剂中钴的晶粒分散度和碳化钴的生成. 碳化钴的形成可能在合成气生成醇类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钴催化剂
,
FT合成
,
还原温度
,
高碳醇
,
碳化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