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春雷
,
项利
,
仇圣桃
,
宋宁
钢铁钒钛
运用EBSD技术研究了50W600无取向硅钢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过程中织构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中织构演化源于不同织构组分长大速率不同;晶粒尺寸不是唯一决定某取向晶粒长大的因素;晶粒与其周围其它晶粒取向差角分布是影响该晶粒长大的重要参数;{111}<112>与{111} <110>取向晶粒长大过程中的相互竞争导致{111}面织构取向锋锐度交替变化;950℃退火时,随退火时间延长,{100} <120>织构、{100} <310>织构减弱,{110} <001>增强;恒定退火时间3.5 min,随退火温度升高,{110} <001>、{100} <120>、{100} <310>织构均增强;温度对不同取向晶粒取向差角分布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再结晶织构演化
,
取向差角
,
晶粒正常长大
蒲春雷
,
李建军
,
岳尔斌
,
宋宁
钢铁钒钛
运用EBSD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模拟CSP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常化-冷轧过程中织构的演变.热轧板沿板厚方向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差异导致由表至中织构锋锐度增高,织构类型存在明显变化,表层主织构为B类纤维织构,次表层为A类纤维织构,中心层为旋转立方织构{001} 〈110〉.常化过程削弱了这种差异性,但中心层仍保留了一定强度的立方织构{001} 〈100〉.冷轧板表层及中心层的主织构均为{112} 〈110〉、{111} 〈112〉,表层织构锋锐度较中心层的强.分析表明热轧、常化、冷轧织构的演变与基体初始织构、组织密切相关.表层、次表层热轧板织构经常化演化成散漫、分布较均匀的织构,中心层主要织构由{001}〈-1-10〉绕RD逆时针旋转45°演化至{001} 〈0 - 10〉.冷轧后织构演变为以{223}〈110〉为主的B类织构和以{111} 〈112〉为主的A类织构.
关键词:
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
,
织构演变
,
织构-组织关系
,
CSP
蒲春雷
,
朱国辉
,
杨树宝
材料热处理学报
根据AISI1215钢热模拟压缩实验的结果,采用Poliak和Jonas提出的计算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和临界应力(σc)方法,研究了形变温度和应变速率对εc和σ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应变速度较低时(小于30 s-1),采用指数函数形式可以较好描述热加工参数Z(Zener-Hollomon参数)与εc,σc,εp(峰值应变)和σp(峰值应力)间的关系,实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峰值应变(临界应变)与Z参数之间表现为正比关系,Z参数增大(形变温度降低或应变速度增加),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增加,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出的表观峰值应变增加.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在实验数据的范围内,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变之间的比值约为0.4~0.5之间,明显小于一般工程应用中估计的0.7.根据模型的计算的结果,用中断淬火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
关键词:
AISI1215钢
,
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
,
Z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