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生
,
贾晓龙
,
柳柏杨
,
李武胜
,
刘常清
,
杨晓峰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采用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制造的大型压缩天然气(CNG)气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疲劳强度好,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满足海洋油田天然气开发及天然气的陆上储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CNG气瓶的研制及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天然气开发及储运和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现实,提出了研制大型CNG复合材料气瓶应突破的关键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成型装备等.
关键词:
碳纤维
,
复合材料
,
CNG
,
气瓶
,
缠绕
杨文刚
,
李文斌
,
林松
,
贾晓龙
,
温凤
,
张藕生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氢能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具有高能、环保、可再生等优点,但氢气的储运技术滞后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氢气瓶因具有质量轻、韧性强、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储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国内外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研究现状,并结合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实,论述了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制备的技术要点、标准规范以及成型设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了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的产业前景.
关键词:
氢能
,
气瓶
,
碳纤维
,
复合材料
,
缠绕成型
黄智彬
,
李刚
,
李鹏
,
于运花
,
刘海洋
,
贾晓龙
,
杨小平
复合材料学报
介绍了一种聚砜纳米纤维增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无规取向的纳米纤维通过静电纺丝直接将纳米纤维接收于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布上.实现增韧复合材料的目的.探讨了混合溶剂(丙酮、DMAC)配比和聚砜纺丝溶液浓度对纳米纤维直径及分布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含量的聚砜纳米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并同相等含量的聚砜溶剂法膜增韧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在聚砜质量分数分别为1%、3%、5%的情况下,纳米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GⅡC分别增加54%、130%、177%,高于溶剂法膜增韧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照片表明,纳米纤维增韧复合材料中,相分离后的聚砜小球贯穿于整个复合材料层间,而且呈现无规取向分布的海岛结构.增韧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都有略微的减小,溶剂法膜增韧后ILSS减小更明显.DMTA试验表明,与溶剂法膜相比较,纳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更好.
关键词:
聚砜
,
纳米纤维
,
树脂基复合材料
,
断裂韧性
,
层间剪切强度
朱博
,
贾晓龙
,
李刚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1.06.010
本文以具有反应性端基的液体丁腈橡胶(CTBN)和环氧树脂(EP)为主要原料,成功合成了改性环氧树脂(CTBN-EP),同时制备了以复配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光纤用复合材料筒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动态机械分析等测试显示,制备的CTBN-EP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TBN-EP含量的增加,树脂体系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降低,而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当树脂体系中CTBN-EP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筒体的轴向热膨胀系数与光纤的热膨胀系数最为接近.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液体丁腈橡胶
,
复合材料筒体
,
热膨胀系数
贾晓龙
,
李刚
,
薛忠民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9.02.015
根据橡胶内衬碳纤维全缠绕压力气瓶的技术指标,依据网格理论对缠绕层和缠绕张力进行详细的理论设计计算,确定缠绕参数和工艺.选用的环氧树脂体系力学性能优异,其黏度满足缠绕成型工艺要求,同时复合材料NOL环的断面形貌表明该树脂体系与T800碳纤维界面结合良好.对缠绕成型的压力气瓶进行试验,检测表明.水压爆破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均满足复合材料气瓶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
碳纤维
,
环氧树脂
,
缠绕
,
NOL环
,
压力气瓶
罗翔鹏
,
段成红
,
吴祥
,
陈罡
,
贾晓龙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2.05.005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有和不带有端部加强层的复合材料螺旋缠绕圆筒壳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一定的压缩载荷和不同缠绕角度下这两种圆筒壳的轴压模量,研究了带有端部加强层圆筒壳的径向位移和层间剪应力分布规律并预测了其破坏形式.
关键词:
轴向压缩
,
螺旋缠绕
,
复合材料
,
有限元分析
马友美
,
杨小平
,
贾晓龙
,
国丽娟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382
以硝酸铅和硫代乙酰胺为前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扮演了前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角色,制备出硫化铅纳米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对所制备的纳米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间产物PbSO4在水热条件下对PbS纳米带的进一步形成主要起到模板作用.进一步考察了纳米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中间产物PbSO4对表面活性剂是有制约性的,而当改变中间产物保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模板效应失控,只能得到不规则的微晶体.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硫化铅纳米带反应速度较为缓慢,易于控制,为制备不同形貌纳米带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微晶体
,
模板效应
,
形貌控制
,
硫化铅纳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