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
邱光美
,
陈红
,
康晓梅
,
曾宪仕
,
邱扬
,
程莉萍
,
邓阳全
,
张志斌
材料导报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PU水溶液,将PU、ST、SA溶液按质量比1∶1∶1、1∶1∶2、1∶1:3进行复合,通过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复合微球.由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发现PU与ST和SA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复合;由SEM观测微球表面及剖面的形态结构,发现复合微球平均粒径约为2~3m,表面光滑且内部有很多均匀致密的管状孔隙,适合用作药物释放载体材料;血液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以及血小板消耗率均达到了与血液接触材料的国家标准,说明PU/ST/SA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关键词:
聚氨酯
,
淀粉
,
海藻酸钠
,
血液相容性
崔园园
,
陈红
,
周丰
,
冯超阳
,
邓阳全
,
张志赋
,
陆群
,
周先礼
复合材料学报
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出球形完好的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红外分析表明,微球中凝胶基质通过海藻酸钠的-COO-与Ca2+发生静电作用交联形成.SEM观察显示微球中存在蛋格结构及孔洞.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载药率、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越高释药率越低,当海藻酸钠与胰蛋白酶质量比为4,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为4%时呈最大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海藻酸钠与胰蛋白酶质量比增大,载药率降低,包封率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
关键词:
海藻酸钠
,
胰蛋白酶
,
微球
,
载药率
,
释药率
邵丽
,
邓阳全
,
吴旭
,
杨银
,
张志斌
功能材料
实验采用乳化交联法,使用复合交联剂(先用甲醛交联,再用戊二醛交联),制得盐酸四环素壳聚糖缓释微球,并考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原料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复合交联剂用量、搅拌速度对微球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出戢药微球,并研究了该微球在扫描电镜和倒置式研究型显微镜下的形态及其在pH=7.4,温度为37℃时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交联剂的乳化交联法所制得的微球球形好,粒径分布为5~50μm之间,载药量为26.9%,包封率为56.3%,并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
盐酸四环素
,
复合交联
,
缓释性能
杨银
,
邓阳全
,
邵丽
,
张志斌
材料导报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出PVA/CS复合水凝胶载体材料,改变PVA/CS的质量配比、交联剂含量、pH值和温度,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CS质量比为3:1、交联剂体积分数为4%时所合成凝胶的溶胀性能较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胀度不断减小;凝胶在酸性条件的溶胀性能远远优于碱性条件的溶胀性能.
关键词:
聚乙烯醇
,
壳聚糖
,
复合水凝胶
,
溶胀
邓阳全
,
邵丽
,
杨银
,
魏靖明
,
张志斌
功能材料
通过自乳化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结构的聚氨酯水溶液,再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微球.研究了聚乙二醇分子量、异氰酸基与羟基的摩尔比、聚己内酯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预聚温度、聚氨酯水溶液浓度、CaCl2浓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聚氨酯微球的影响,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通过对合成条件的优化,找出了合成稳定、均匀和形态好的聚氨酯微球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聚氨酯微球平均粒径2mm左右,分布相对均匀,球形较好.
关键词:
聚己内酯
,
聚乙二醇
,
聚氨酯微球
魏靖明
,
林松
,
邓阳全
,
单连海
,
张志斌
功能材料
首先合成了聚氨酯(PU)水溶液,再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了PU微胶囊.研究了二异氰酸酯单体种类、聚乙二醇分子量、单体摩尔比、总单体含量、CaCl2浓度对PU微胶囊的影响,通过FTIR和SEM表征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分子量为200的聚已二醇以摩尔比6∶2反应,总单体含量为45%,CaCl2浓度4%可以制得球形度好的PU微胶囊.FTIR表明合成的微胶囊为PU;SEM照片显示微胶囊为较光滑的圆球形,表面有孔隙,直径为3mm左右,内有空腔,空腔直径为2mm左右.
关键词:
聚氨酯
,
微胶囊
,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