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津耘
,
甘复兴
,
柳传忠
,
姚禄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采用旋转圆盘——圆环电极研究了黄铜(Cu37Zn)在1N Na_2SO_4及0.5N NaCl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分别测出了黄铜阳极溶解时铜和锌的阳极溶解分电流密度。实验结果表明,Cu37Zn在上述两种介质中阳极溶解时均存在脱锌现象。在1N Na_2SO_4溶液中测得的脱锌系数强烈地依赖于阳极电位,而在0.5N NaCl溶液中,其脱锌系数与阳极电位的关系不明显。由黄铜中铜和锌的阳极极化曲线外推计算出了黄铜阳极溶解时锌和铜的腐蚀分电流密度,在1N Na_2SO_4溶液中分别为0.089及3×10~(-5)μA/cm~2,在0.5N NaCl溶液中分别为3.6及1.6μA/cm~2。实验还表明,黄铜在上述介质中的阳极溶解过程由扩散步骤所控制。
关键词:
汪的华
,
邹津耘
,
邱万川
,
苏解清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恒电流E-t曲线与旋转盘环电极方法研究了α黄铜(Cu32Zn)在酸性Na2SO4和HNO3稀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得到的典型E-t曲线上存在几个特征区,证明在较低电流密度条件下的初始阶段只存在Zn的选择性溶解。用恒电位法研究了Cu32Zn选择性溶解过程,得到了按抛物线衰减的暂态扩散曲线,由i-t-1/2直线关系求得了不同介质中Cu32Zn中Zn的固相扩散系数D在10-16~10-13cm2·s-1数量级,发现中性介质中测出的D值比酸性介质中要大两个数量级。
关键词:
黄铜脱锌
,
null
,
null
,
null
姚禄安
,
蒋嘉
,
旷富贵
,
邹津耘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在0.5M磷酸溶液中CNS~-、I~-对溴化苄基三苯基鏻(BPB)和1.4一双(溴化三苯基鏻)丁烷(DPBB)缓蚀效率的影响及BPB和DPBB在碳钢/溶液界面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CNS~-及I~-明显提高季鏻盐对碳钢的缓蚀效率。协同效应的大小与季鏻盐对阴离子的浓度比密切相关。在磷酸溶液中,BPB和DPBB在碳钢/溶液界面上的吸附遵循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当磷酸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NS~-或I~-时,由于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季鏻盐在碳钢/溶液界面的吸附遵循校正的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
蒋嘉
,
姚禄安
,
旷富贵
,
邹津耘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法和载波扫描法研究了七种季鏻盐化合物对1N盐酸中20~#碳钢的缓蚀作用以及季鏻盐分子结构对缓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鏻盐化合物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含有两个磷原子的双鏻化合物的缓蚀效率高于单鏻化合物。在15~50℃范围内,溴化苄基三苯基鏻和1.4—双(溴化三苯基鏻)丁烷在碳钢/溶液界面的吸附遵循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计算了季鏻盐分子吸附的热力学数据。
关键词:
甘复兴
,
邹津耘
,
姚录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在前文基础上,用旋转圆盘-圆环电极进一步研究了(α+β)两相黄铜HPb59-1在不含Cu~+的去氧酸性氯化钠溶液中阳极溶解时的脱锌行为。根据盘-环电极收集系数与时间,转速、盘电流的关系,再次证实该黄铜在实验条件下的脱锌过程遵循溶解-再沉积机理,并求出了铜再沉积反应的速度常数为2.1×10~(-2)cm/sec。
关键词:
甘复兴
,
邹津耘
,
姚录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采用电化学和痕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在连续引进铜离子的去氧酸性氯化钠溶液中α+β两相黄铜的脱锌行为。溶液分析得到的铜、锌离子量随时间的变化与指示铜电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都可以提供黄铜表面上铜沉积的信息。实验结果证明,两相黄铜在实验条件下腐蚀时发生显著的铜再沉积现象,其共轭反应为锌的溶解,故此造成严重脱锌。实验测得,引起铜再沉积的铜离子浓度下限低于10~(-4)M,铜再沉积的表观速度常数为3.7×10~(-4)sec~(-1)。文中还提出了实验体系中的反应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