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平
,
周玉
,
贾德昌
,
李保强
,
宁聪琴
,
郭亚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Ti6Al4V基体上形成碳酸钙/聚苯胺复合涂层,然后经磷酸缓冲溶液37℃下浸泡处理得到介孔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聚苯胺复合涂层.无裂纹的碳酸钙/聚苯胺复合涂层通过溶解-沉积反应转化成具有片状结构的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聚苯胺复合涂层,介孔和大孔分别存在于片状磷灰石内部和之间.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多孔结构可以提高涂层的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类骨型磷灰石首先沉积在介孔上,然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逐渐覆盖所有大孔.此外,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聚苯胺复合涂层的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与聚苯胺纳米线有关,聚苯胺上的官能团( H2PO4)不仅可以提高局部过饱和度,而且可以促进类骨型磷灰石的形核和生长.
关键词:
涂层
,
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
,
介孔结构
,
Ti6Al4V
,
聚苯胺
唐海雄
,
郭亚平
,
周玉
,
贾德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壳聚糖为添加剂,采用无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共沉淀反应制备单分散碳酸钙微粒.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SC)等方法研究添加剂壳聚糖对碳酸钙的形貌、结构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添加剂能有效控制碳酸钙的晶型与形貌.当无添加剂时,所得产物为球霰石与方解石的混合物,形貌为球形与不规则六面体团;当添加少量壳聚糖时,所得的产物主要为层叠结构的斜六面体方解石,并利用周期键链(PBC)理论模型解释了层叠结构.壳聚糖浓度对碳酸钙的晶型与形貌影响不大.碳酸钙微粒表面黏附了部分壳聚糖,其含量随着反应体系中壳聚糖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关键词:
生物矿化
,
碳酸钙
,
壳聚糖
,
添加剂
于威
,
郭亚平
,
杨彦斌
,
郭少刚
,
赵一
,
傅广生
功能材料
采用铝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技术制备了多晶硅薄膜,并研究了多晶硅的成核和生长特性。非晶硅薄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其表面沉积铝薄膜后经不同温度的氮氛围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退火后的硅薄膜层与铝层发生置换,所生长的多晶硅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150nm。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揭示,薄膜的晶向显著依赖于退火温度,较低温度下,铝诱导晶化速率较慢,薄膜的优化晶向与非晶硅薄膜中团簇的初始原子排列趋势紧密相关。而较高温度下,铝诱导晶化促使多晶硅(111)择优成核及随后的固相生长。
关键词:
铝诱导晶化法
,
多晶硅薄膜
,
低温退火
,
定向生长
郭亚平
,
周玉
,
李保强
,
贾德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磷酸缓冲溶液浸泡法在37℃制备了碳酸根型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DSC-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磷灰石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酸钙浸泡到磷酸缓冲溶液后,碳酸钙表面部分溶解,然后沉积上一层具有低结晶度的片状磷灰石;磷灰石的转化率,随磷酸缓冲溶液浸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转化速率随之下降:磷灰石降低了残留碳酸钙的热稳定性,DSC的吸热峰从810℃迁移到755℃.预计制备的磷灰石可应用于骨支架材料或填充材料.
关键词:
磷灰石
,
碳酸钙
,
生物陶瓷
,
溶解-沉积机理
郭亚平
,
郭亚军
,
吕君英
,
谭秀民
功能材料
共沉淀-熔盐法合成的BaFe8(Ti0.5Mn0.5)4O19纳米颗粒掺杂在邻甲苯胺的酸性溶液中,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导电聚邻甲苯胺磁性复合颗粒.借助FTIR、XRD、UV-Vis、TEM和VS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其光、电和磁性能.结果表明,BaFe8(Ti0.5Mn0.5)4O19以15nm左右的晶粒分散于聚邻甲苯胺(POT)基体之中,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团聚.但是BaFe8(Ti0.5Mn0.5)4O19与POT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合作用,此现象与其它文献报道不一致.POT/BaFe8(Ti0.5Mn0.5)4O19复合颗粒的导电性随POT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比饱和磁化强度随之下降.
关键词:
替代Ti-Mn-钡铁氧体
,
聚邻甲苯胺
,
复合材料
,
原位复合
郭亚平
,
唐海雄
,
贾德昌
,
周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溶液浸泡法将贝壳在37 ℃转化成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TEM等分析手段研究磷灰石的形貌、结构和体外生物活性.贝壳在磷酸缓冲溶液中浸泡24 h后,通过溶解-再结晶反应在其表面沉积上一层具有片状形貌的缺钙型磷灰石,其Ca/P比为(1.35±0.05).低温下制备的磷灰石结晶度较低,而且晶格内含有碳酸根和磷酸氢根离子.SBF实验表明,以贝壳为原料制备的磷灰石具有优良的体外生物活性,试样在SBF溶液中浸泡12 h后表面就沉积上一层类骨型磷灰石.预计溶液浸泡法制备的磷灰石可应用于骨支架材料或者填充材料.
关键词:
磷灰石
,
贝壳
,
生物活性
,
溶解-再结晶反应
郭亚平
,
郭亚军
,
吕君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2.021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导电聚苯胺磁性复合颗粒,借助FTIR、XRD、UV-Vis、TEM和VS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其光、电和磁性能.结果表明:BaFe8(Ti0.5Mn0.5)4O19以约12 nm的粒径分散在聚苯胺基体中,聚苯胺与铁氧体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团聚;PANI/BaFe8(Ti0.5Mn0.5)4O19复合颗粒同时具有导电性和磁性能,其导电性随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比饱和磁化强度随之下降;当聚苯胺含量为54.91%时,复合颗粒电磁学性能为He=92 kA/m,σs=11.54 Am2/kg,σr=4.97 Am2/kg,σ=13.1 S/m.
关键词:
替代Ti-Mn-钡铁氧体
,
导电聚苯胺
,
复合材料
,
原位复合
郭亚平
,
郭亚军
,
吕君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导电聚苯胺(PANI)和聚邻甲苯胺(POT).借助FT-IR和UV-Vi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两种导电聚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聚邻甲苯胺中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远大于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导致聚邻甲苯胺的分子链发生扭转,链间间距增加,电荷的链内扩散和链间跃迁变得困难,因此其导电性低于聚苯胺.此外,由于聚邻甲苯胺存在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它的UV-Vis和FT-IR的部分吸收峰与聚苯胺相比发生紫移.
关键词:
聚苯胺
,
聚邻甲苯胺
,
导电聚合物
,
化学氧化法
,
空间位阻效应
郭亚平
,
吕君英
,
龚凡
材料科学与工艺
采用氧化吸附法制备了硝酸根型铜铁铝类水滑石,借助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存在水蒸气的条件下,以碳酸根型铜铁铝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经过500℃焙烧得到的铜铁铝复合氧化物可以氧化吸附NO2,生成Cu(NO3)2.上述样品在干燥器中放置9 d后转化成直径约为5 μm的硝酸根型类水滑石.此外,铜铁铝复合氧化物吸附NO2、H2O和O2后也可直接转化成硝酸根型铜铁铝类水滑石,不存在中间相Cu(NO3)2.本文提出的氧化吸附法为制备类水滑石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类水滑石
,
复合金属氧化物
,
氧化吸附
,
机理
,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