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尧
,
李现常
,
王芳
,
殷美丽
,
牛永生
,
侯绍刚
,
李永绣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6013
以碳酸镧铈为原料,通过氟化和煅烧来制备含氟稀土抛光粉.采用XRD、TGA-DTA、SEM、激光粒度分布仪、比表面积仪对煅烧过程中的相态结构和颗粒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化碳酸镧铈在煅烧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过程,包括脱水、碳酸盐分解成氧化物、从氧化镧铈中形成氟氧化镧铈.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得样品的XRD和粒度分析结果证明中温(650℃)和高温(1000℃)煅烧产物的不同点在于氟氧化镧铈的形成与否和颗粒的形貌和团聚程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团聚程度增加,并在1040℃出现急剧增加,而团聚粒子与分散粒子相比,团聚粒子中因为同溶了更多的镧而使其结晶度更低.增加分散颗粒的比例和煅烧温度可以提高氟氧化镧的形成比例,提高抛光效果.据此,提出了两阶段煅烧法用于提高合成抛光粉的抛光效果.采用该法制得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抛光速率和较好的抛光质量.
关键词:
掺氟氧化镧铈
,
抛光
,
热分解
,
相态
,
颗粒
王艳飞
,
郭尧
,
张艳维
,
宋海香
,
牛永生
,
张红松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4.035
目的 以化学键合法替代传统物理包覆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阻燃剂,改善其在有机高聚物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 以钛酸酯偶联剂UP-311湿法表面改性Nano-ATH,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Nano-ATH粒径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粒度及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对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Nano-ATH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占Nano-ATH质量的百分比),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30 min,钛酸酯偶联剂与Nano-ATH以化学键结合.结论 Nano-ATH的表面性能由亲水疏油变为亲油疏水,达到了对Nano-ATH阻燃剂改性修饰的目的.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铝
,
正交实验
,
阻燃剂
,
表面改性
,
钛酸酯偶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