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腾猛
,
谭军
,
刘常青
,
李洁
,
陈启元
,
王辉
,
廖舟
,
张平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应用相律对Pb-S-O体系内组分进行分析,确定了该体系可能存在的4个三凝聚相点.结合拓扑规则和相关平衡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绘制该体系三凝聚相点之间的两种关联图:α型平面拓扑图和β型平面拓扑图.分析结果表明:β型平面拓扑图与传统Pb-S-O体系优势区图一致,说明可以基于拓扑规则绘制Pb-S-O体系优势区...
关键词:
Pb-S-O体系
,
优势区图
,
拓扑规则
,
热力学计算
,
Kivcet法
万紫
,
刘常青
,
谭军
,
李洁
,
陈启元
,
王辉
,
廖舟
,
张平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基于硫化铅矿在闪速炉功能区冶炼过程的多相同时平衡原理,利用平衡摩尔量法分析和讨论熔炼温度、初始氧量和初始硫化铅量对平衡后各凝聚态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初始氧量的增加会使硫酸铅的产量增加,而硫化铅的产量降低;低氧量条件下不生成硫酸铅而生成硫化铅。考虑产物的后续碳还原处理,在冶炼过程中应...
关键词:
基夫赛特炉
,
同时平衡
,
铅闪速熔炼
,
硫化铅
刘洋
,
谭军
,
尹周澜
,
刘常青
,
陈启元
,
张平民
,
廖舟
,
王心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电阻炉对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进行焙烧预处理.考察氧气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气体流量对沉铁渣脱硫率以及焙烧矿硫含量的影响;利用XRD和SEM-EDS技术对沉铁渣焙烧矿和浸锌渣焙烧矿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脱硫处理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是可行的;沉铁渣焙烧预处理的合适工艺条件为...
关键词:
沉铁渣
,
浸锌渣
,
焙烧预处理
,
脱硫
陈启元
,
曾文明
,
张平民
,
顾松青
,
杨冠群
,
周辉放
,
尹中林
金属学报
结合作者的量热测定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研究了氧化铝工业中最常见的几种铝化合物如α-Al_2O_3,γ-Al_2O_3,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基本热力学性质: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和热容,得到了可靠、自洽的结果.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
α-Al_2O_3
,
γ-Al_2O_3
,
gibbsite
,
boehmite
,
diaspore
尹周澜
,
钟胜奎
,
王志兴
,
陈启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考察了不同合成温度、时间对产物晶形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时间分别为800℃,20 h时,所合成的样品属于单斜晶系,且粒度大小分布比较均匀,该材料以0.2 C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20mah·g-1,循环3...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3V2(PO4)3
,
碳热还原法
陈启元
,
曾晓国
,
刘常青
,
尹周澜
,
张平民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8.03.006
以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La1-xSrxMnO3纳米粉体.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最佳成胶温度,pH值,烧结温度;利用X衍射分析了掺锶量对晶体结构的影响;用数字电桥测定了不同掺锶量的样品的电导率;运用热重和红外光谱对粉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
柠檬酸
,
溶胶凝胶-自燃烧
,
La1-xSrxMnO3
,
电导率
陈启元
,
兰可
,
尹周澜
,
高友良
材料导报
概述了半导体光解水的原理、光催化剂及光催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TiO2、层状结构的铌酸盐K4Nb6O17、InTaO4和碱性金属钽酸盐ATaO3(A=Li、Na、K)等光催化剂,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
光解水
,
光催化剂
,
氢能
吴争平
,
尹周澜
,
陈启元
,
张平民
,
李洁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1.06.002
研究了声场对3种不同结晶形态的四钼酸铵结晶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声场对钼酸铵溶液结晶的晶型、热化学性质和晶体形貌的影响规律.对于结晶速度较慢的反应体系,声场的影响非常显著,无声场作用下需 1~2天制得产物,而在声场作用下只需十几分钟即可完成,对于结晶速度较快的反应体系,声场的影响则相对不明显.声场对结晶...
关键词:
声场
,
钼酸铵
,
晶型
吴争平
,
尹周澜
,
陈启元
,
李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剑桥连续总能量软件包(CASTEP)程序,对氢氧化铝的各个经常显露面族的(001)、(100)、(010)、(011)、(110)、(101)和(112)面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氢氧化铝晶体的晶面显露特征与表面化学键力的关系.对氢氧化铝晶体的径向长大、附聚长大的机制和晶体生长中晶面叠合方式以及同类面族...
关键词:
氢氧化铝
,
表面性质
,
晶面叠合
,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