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1Cr18Ni9与16MnR异种金属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陈文静 , 屈金山 , 钟玉 , 潘全喜 , 张道根

材料保护

为了研究1cr18Ni9和16MnR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将焊态和经650℃、2 h焊后热处理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试样放在浓度为10%NaOH溶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分别对焊态和经650℃、2 h热处理后的腐蚀试样进行了EDS分析、腐蚀速度计算、电化学腐蚀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650℃、2 h焊后热处理的金属接头的腐蚀速度比焊态金属接头的腐蚀速度显著增加;焊接接头在经过650℃、2 h焊后热处理,熔合区金属中有新合金相析出,使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显著降低.

关键词: 焊接接头 , 耐腐蚀性能 , 异种金属焊接 , 热处理

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苯乙烯不对称水解反应

陈文静 , 娄文勇 , 王晓婷 , 宗敏华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606

研究了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外消旋环氧苯乙烯水解生成(R)-苯基乙二醇反应.结果表明,与单水相反应体系相比,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不仅有效地抑制环氧苯乙烯的非酶水解反应,而且明显提高底物的浓度,产物的收率和ee值更高.在所考察的不同有机溶剂中,正己烷不仅能较好地溶解底物,而且对酶的毒性较小,从而导致反应的初速率较快,产物的收率和ee值较高,是最适宜有机相.在两相体积比(正己烷/缓冲液)为1:1,底物浓度为20 mmol/L,缓冲液pH=6.5以及35℃的最适反应条件下,反应的初速率、产物的收率和ee值分别为5.42 mmol/(L·h),49.2%和94.3%.

关键词: 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 , 环氧苯乙烯 , (R)-苯基乙二醇 , 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 , 不对称水解

45钢基体上D172焊条堆焊层的组织与性能

钟玉 , 屈金山 , 陈文静 , 潘全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8.04.015

采用钛钙型药皮堆焊焊条D172,以手工电弧焊工艺在45钢上堆焊一定厚度的堆焊层,仅堆焊1层时,得到的堆焊金属厚度约3 mm,堆焊3层后,堆焊层厚度可达到8 mm左右;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和能谱分析等对不同堆焊条件下的热影响区和过渡区的组织和硬度、熔合区附近碳的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焊接线能量增大,熔合区奥氏体组织减少,铁素体组织增多;熔合区附近基体侧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变得细小,堆焊层侧马氏体组织变得粗大,其硬度值降低;堆焊3层时,熔合区附近堆焊层侧碳化物明显析出、聚集,马氏体组织较粗大.

关键词: 45钢 , D172焊条 , 堆焊 , 线能量

12Cr2Mo1R钢焊条电弧焊焊接接头的性能

陈文静 , 钟玉 , 伍碧霞 , 衡杰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焊条电弧焊工艺用奥氏体A302焊条对12Cr2Mo1R钢进行焊接,焊后对焊接接头进行425℃保温370h的热处理;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物相测定和高温拉伸、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焊缝区组织为奥氏体、δ铁素体和少量碳化物;焊接接头高温拉伸屈服强度比母材的大,焊缝区的冲击功比母材的低;在焊缝区产生了少量脆性碳化物(M23C6型)和铁-铬新相,造成焊缝区的脆性比母材的增大。

关键词: 12Cr2Mo1R钢 , 焊接接头 , 高温拉伸性能 , 冲击功

口腔医用不锈钢托槽表面着色及膜层成分研究

曹荣 , 陈文静 , 樊新民 , 赵春阳 , 胡芳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5.05.021

为了获得重现良好﹑色彩鲜艳的不锈钢表面色彩和了解不锈钢表面着色膜的成分,采用了电位控制不锈钢表面着色方法;并利用俄歇能谱分析表面膜层成分.研究表明通过利用电位变化曲线能够控制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使着色工艺易于控制,同时分析了化学着色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着色时间对不锈钢托槽表面颜色的影响,测定了着色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曲线.俄歇能谱成分分析表明不锈钢表面膜层含有Cr、Fe、S、O等元素.

关键词: 不锈钢 , 金属着色 , 化学着色 , 表面膜 , 电位

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中血清蛋白对扁桃酸的手性识别

洪涛 , 王秋云 , 范军 , 陈文静 , 郑盛润 , 章伟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30012

采用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FIA-QCM)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牛/羊血清蛋白(BSA和GSA)与扁桃酸的手性识别.在QCM表面,BSA和GSA的浓度分别为4.9×10ˉ12和8.8×10ˉ12 mol/cm2.血清蛋白与R-扁桃酸(R-MA)作用引起QCM振动频率变化值比S-扁桃酸(S-MA)大;相应紫外结合常数也比与S-MA大,说明血清蛋白对R-MA的作用强于与S-对映体.从识别因子分析,GSA对扁桃酸的手性识别能力优于BSA.

关键词: 血清蛋白 , 扁桃酸 , 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 , 紫外光谱 , 识别因子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