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乡
,
马全胜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1.040
碳纤维机织物面密度的稳定性会对后续一系列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机织物面密度的稳定性控制较为重要.通过数据具体分析了碳纤维的线密度和表面上浆量的波动对机织物面密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碳纤维的线密度和表面上浆量的波动对机织物面密度影响较大,其中,碳纤维线密度的稳定性对机织物面密度稳定性影响更...
关键词:
机织物
,
面密度
,
稳定控制
,
线密度
,
表面上浆量
王美玲
,
李书乡
,
马全胜
,
高长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z1.006
通过对炭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中所涉及的浸胶方式、加强片、含胶量、测试环境及设备、人员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总结发现,除纤维本身的不稳定影响炭纤维复丝拉伸性能之外,制样方法、人员操作、测试设备等均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炭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的测试需优化,避免误差的进一步产生.
关键词:
炭纤维
,
力学性能
,
复丝
段成金
,
李书乡
,
夏向欣
,
马全胜
,
林凤森
中国材料进展
以复合材料汽车引擎盖和一款节能赛车的车身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模具制造新工艺、新材料的选用以及无模快速成型新技术.在复合材料汽车引擎盖的研制中,利用电镀工艺制得了具有镜面效果的低成本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并使用强芯毡作为芯层材料,采用真空导流工艺制备出了高质量的汽车复合材料引擎盖,和金属引擎盖相比,具有明显...
关键词:
金属化
,
真空导流
,
无模快速成型
马全胜
,
李敏
,
孙志杰
,
顾轶卓
,
张佐光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座滴、吊片等间接表面能测试方法,表征分析了固化阶段2种典型环氧树脂体系的表面能变化规律,并对座滴法测得的总表面能极性、色散分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得的环氧618-咪唑体系和环氧5224体系的总表面能随同化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座滴法测得的树脂表面能高于吊片法;座滴法结果表明2种环...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座滴法
,
吊片法
,
表面能
徐永新
,
顾轶卓
,
马全胜
,
李敏
,
王绍凯
,
张佐光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02.002
采用SEM、金相显微镜、AFM、XPS、XRD表征了3种国产(CCM40J,CCM40,CCM46J)和1种进口(东丽M40JB)高模碳纤维的表面特性及结晶结构,并对高模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微观界面及复丝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模碳纤维的表面都存在明显沟槽,但表面粗糙度差异不大,均有圆形、腰果...
关键词:
高模碳纤维
,
环氧树脂
,
表面特性
,
界面性能
,
力学性能
徐显亮
,
张月义
,
马全胜
,
丛宗杰
,
王文义
玻璃钢/复合材料
以国产聚丙烯腈基(PAN)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分析其表面活性与力学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表面状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纤维表面元素含量,-OH、-C=O、-COOH官能团含量、极...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
电流密度
,
极性自由能
,
层间剪切强度
马全胜
,
高爱君
,
童元建
,
张佐光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6)60031-8
研究了PAN纤维在不同炭化温度下(900~1400℃)的致密性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纤维密度出现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炭化温谱[900,T]与[T,0]下密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出现极值的温度不同,而两种温谱下密度随元素含量的变化则完全一致。在炭化温谱[900,T...
关键词:
炭纤维
,
致密化
,
炭化
,
缩聚
,
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