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政
,
马嫣
,
郑军
,
姚磊
,
周瑶瑶
,
王振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21002
采用环境烟雾箱模拟实验,在近大气条件下研究了α?蒎烯气相臭氧氧化反应。通过气体与气溶胶膜采样进样口FIGAERO( Filter Inlet for Gas and AEROsols)与高分辨率飞行时间化学电离质谱( HRToF?CIMS)联用对颗粒相产物进行了鉴别,鉴别结果表明,颗粒相产物中浓度最高的是蒎酮醛,其它主要产物包括蒎酮酸、蒎醛酸、降蒎酮酸、降蒎醛酸和蒎酸。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 SMPS)、气溶胶质量分析仪( APM)与云凝结核计数器( CCNC)联用考察了臭氧氧化反应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的粒径谱分布、密度、产率以及云凝结核活性发现,随着臭氧氧化反应的进行,SOA的密度、质量浓度以及云凝结核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了重要的大气物种SO2对α?蒎烯臭氧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能大大促进气溶胶成核,气溶胶数浓度、质量浓度和产率均提高,同时云凝结核活性也显著增强,其可能的机制是反应中稳定化的Criegee中间体与SO2反应生成硫酸。
关键词:
α-蒎烯
,
臭氧氧化
,
二次有机气溶胶
,
云凝结核
王振
,
马嫣
,
郑军
,
李时政
,
王荔
,
张亚飞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20303
2013年8月8日—2013年8月29日期间,于南京市气象局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 SMPS)连续监测颗粒物粒径谱分布.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 PMF)分析得出了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分布的4个源.结合痕量气体数据( NOx )、气溶胶光吸收系数( Babs781)和颗粒物化学成分( SO2-4、NO-3)确认出4个源,即近处交通排放源、远处交通排放源、混合燃烧排放源和二次气溶胶源.同时基于气象数据(风向和风速),通过条件概率函数( CPF)判断出4个源的方位.近、远处交通源与NOx的日变化规律相似,混合燃烧源与Babs781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二次气溶胶源与 SO2-4和 NO-3浓度之和有较好的相关性.4个源的贡献率依次分别为14%、24%、37%和25%,表明混合燃烧排放的相对贡献最大.
关键词:
南京市区
,
粒径分布源解析
,
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
,
条件概率函数(CPF)
刘兴瑞
,
马嫣
,
崔芬萍
,
王振
,
王利朋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6.2015111004
为了解南京地区重度污染下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消光的影响,于2013年12月5日至12月15日在南京北郊进行了PM25采样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其中SO2-、NO3、NH4+、Cl-、Na+、K+、Mg2+和Ca2+的含量,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测量细粒子的粒径谱分布,运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PM2.5中OC、EC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三波长光声黑碳光度计(PASS-3)实时在线测量细粒子的吸收和散射系数,并同步获得了痕量气体SO2、NOx浓度.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平均浓度为161.8±51.2 μg·m-3,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为SO42-、NO3-和NH4+;气溶胶在532 nm处平均吸收、散射系数分别为98.00±42.91 Mm-1、630.00±308.52 Mm-1.(NH4)2SO4和OM是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气溶胶中的主要消光物质,积聚模态颗粒物体积浓度和表面积浓度与总消光系数呈较好的正相关,与能见度则呈明显的负相关.重度污染期间SOR、NOR平均值分别是轻度污染期间的1.26倍和1.81倍.除较低风速条件下污染物的物理积聚,较高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是造成此次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PM2.5
,
理化特性
,
消光系数
,
积聚模态
,
重度污染
,
南京